|
【朱老师讲故事】“邂逅”太行赤子张荣锁时间:2024-06-29 朱晓健 青少年朋友们,大家好! 我是郑州市关工委“五老”报告团成员朱晓健,从事新闻宣传工作40年。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红色故事是“'邂逅‘太行赤子张荣锁”。 2002年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词这样评价他:他已经拥有了财富,但他心里装着还在贫困生活中的乡亲;他已经走出了大山,但他想让所有乡亲都能走出与世隔绝的山崖。他成就了一个多少代人未能实现的梦想,他拿出愚公移山的执着和勇气,劈开了大山,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通往外面世界的大道,更在人们的心中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他结束了一段贫困的历史,开创出一种崭新的生活。 他是谁?他就是被誉为“当代愚公”的张荣锁。 这位1974年入伍、1978年入党的太行之子,在1993年10月8日毅然回村挑起了河南省辉县市上八里镇回龙村党支部书记的重任。 上任伊始,他掷地有声地说:“从今后起,我们要与天斗,与地斗,坚决不搞窝里斗。团结一心,向贫穷向错误向落后开战。” 其实,这位硬汉的内心还是很柔软的。想起他担任支书后的一件件往事,想起村里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前赴后继跟着他开山凿石战太行的一桩桩往事,他动情的目光里总是噙满了泪水。是干部群众朴实的言行、坚定跟着他奋战太行的决心以及渴望走出大山的迫切心情,感动了他。张荣锁又以坚韧不拔、咬定大山不放松的意志和毅力,感染了千千万万个人…… 2024年6月27日下午,参加郑州市关工委县区关工委主任和全市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培训班的学员,走进了太行深处、山高沟深的回龙村,步入穿越太行山腹地长达1000多米的“S型”穿山隧道,不禁为如此浩大而坚固的工程所震撼。回头看看刚刚走过的蜿蜒曲折的8公里盘山“通天路”,不禁为“当代愚公”带领乡亲们为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留下的“奇迹”而感佩。 分享会上,张荣锁动情地回忆起20多年来的曲折往事。忘不了村里老党员张树义临终前的嘱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多年了,我作为咱村的第一个党员,没有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是我的心病,你在咱村最有出息,要想办法发挥党员的作用,叫大伙过上好日子…… 忘不了老爷顶下、清峰关口悬崖峭壁上的血书——“决心修路”。那是回龙村党员张学臣被张荣锁奉献精神所感动,情不自禁咬破手指写下的血书。几十名党员整齐地站在山崖边宣誓的场景,成了太行山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忘不了少年时就立下的富民心愿,忘不了向战友们描述过的“家乡美景”,忘不了退伍时部队首长嘱附他不忘军人本色、立志为人民服务的希望,更忘不了昔日乡亲走过的每一步艰难的跋涉路…… 下午的阳光特别炽热,学员们聚精会神地围坐在崖上老君庵自然村的石屋前、大树下,听老党员张学臣讲述崖上百姓开山凿路前后的变化和村民们的幸福体验。电视纪录片中张荣锁肩扛手拉、为村民劈山修路、架电上山、发展种植养殖业的场景一一浮现在眼前。太行山隧道入口处的题字:“战天斗地打先锋,造福子孙称楷模”,正是他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 郑州市关工委“五老”报告团名誉团长周慧玲老师听了张荣锁同志《扳倒穷山,挖掉穷根》的分享报告后,有感而发: “听党的话, 为群众办事” 是您的初心,坚如磐石; “扳倒穷山, 挖掉穷根” 是您的使命,壮志凌云! “脚踩老百姓的地, 头顶共产党的天。” 共产党人铮铮铁骨, 重新安排太行回龙好河山! “说了算, 定了干, 再大困难也不变。” 一诺千金向前闯, 笑看回龙换新天! 举旗帜, 聚民心。 180斤身家交给党, 一腔热血惠乡亲。 筑就幸福金光路, 惊天动地泣鬼神。 回龙精神咱发扬, 复兴路上向前奔! 编辑:蒋国辉 审核:王凤军 值班:任安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