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管: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宣传部

 

首页 >> 专题报道 >>红色故事进校园 >> 朱老师讲雷锋之雷锋的文学梦
详细内容

朱老师讲雷锋之雷锋的文学梦

时间:2024-07-12     作者:中国雷锋报【原创】   阅读


朱晓健


青少年朋友们,大家好!


我是郑州市关工委“五老”报告团成员朱晓健,从事新闻宣传工作40年。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红色故事是“朱老师讲雷锋之雷锋的文学梦”。


每年3月5日来临之际,人们会不约而同地说起一个人的名字——雷锋。


60多年来,这个普普通通的战士已经成为助人为乐、好人好事、志愿服务的代名词。雷锋,不仅仅是一个战士的名字,他的言行更体现出一种崇高的时代精神。


微信图片_20240712164505.jpg


梳理雷锋短短22年的人生经历,大致可分为望城之声(1940年12月18日——1958年11月11日)、鞍钢之音(1958年11月12日——1960年1月7日)、军营之歌(1960年1月8日——1962年8月15日)三个阶段。翻开厚厚的《雷锋文稿》,字里行间洋溢着“ 热爱党、热爱国家、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从他的日记、诗歌、小说、文章、发言讲话、书信赠语中,我们能感受到浓郁的文艺气息,禁不住为雷锋多才多艺的文艺情结点赞叫好。


一、闪光的语言


在雷锋各类体裁的文字中,日记内容是大众最为熟悉的。成为名言佳句的精彩语句,多数出自他的日记中。


“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1959年10月25日)


“我懂得一朵鲜花打扮不出春天来,只有百花齐放才能春色满园的道理。”(1959年9月)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一个人是办不了大事的,群众的事一定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自己来办。……”(1960年6月)


“凡是脑子里只有人民、没有自己的人,就一定能得到崇高的荣誉和威信。反之,如果脑子里只有个人、没有人民的人,他们迟早会被人民唾弃。”(1961年3月)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1961年10月20日)


微信图片_20240712164508.jpg


二、不朽的篇章


把自己当作啄木鸟吧

用辛勤而艰苦的劳动

为万木除病灭害

使树长得挺拔参天

绿化原野

造福人类


千万别把自己比作鹦鹉鸟啊

成天只会学舌别人

为少数人——富豪们、权贵们

赏心悦目

对广大的劳苦大众

不给一丁点什么

不做些微贡献


读了这首《啄木鸟》的诗歌,你一定想不到它的作者就是雷锋吧!


雷锋的文学梦想在老家湖南望城团山湖农场劳动时就已经启航。当时,他对县委组织部的干事彭正元说:“如果你我能将人民群众改天换地的伟大斗争用文艺形式表现出来,那该多有意思啊!我想当作家,把我们刚才所说的写出来!”


当作家是雷锋的一个梦想,为此他孜孜不倦地努力着。不久,他创作出讴歌家乡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诗歌《南来的燕子》,感情真挚,发自肺腑,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


南来的燕子啊!

也许母燕曾向你说过旧时的形象

往日的团山湖——

湖草丛生,满目荒凉

洪水一到,一片汪洋

十年前有人三次收款,三饱私囊

围垦团山湖只是一个梦想


如今的团山湖啊——

良田万顷,满垄金黄

微风吹过一片稻香

新修的长堤像铁壁铜墙

洪水已再不能逞凶逞狂

红旗插在社会主义的农场

到处是谷满仓、鱼满舱

祖国又添了一个“鱼米之乡”

……


那时期雷锋创作的诗歌《党救了我》《啄木鸟》《台湾》等作品,让人重新认识了一个具有“文艺范儿”的鲜活的雷锋。


雷锋1958年8月手稿上标注为小说的作品《茵茵》,讲述了一个19岁的女党员、治沩青年突击队队长茵茵,没日没夜地奋战在工地上,虽然为了抽水失去了一支手臂,但她依然顽强地劳作在田间地头……


描写根治沩河、修筑长堤的场面,雷锋写得有声有色, “人山人海,挑土筑堤。那挑战的喊声,加油的口号声,打夯的号子声,还有小学生们慰问时的鼓声,混合在一起,响彻云霄。”


微信图片_20240712164512.jpg


三、永恒的精神     


雷锋的读书眉批、写在日记本上的文字,充分阐释了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爱党爱国爱人民爱集体的炽热情怀——


“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


“力量从团结来,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


雷锋从1956年参加工作到1962年8月15日牺牲,工作时间只有6个年头,从农场开拖拉机、工厂开推土机到部队开汽车,他一直与方向盘打交道。他形象地把学习毛主席著作比作为汽车的方向盘、战士的武器、人的粮食。毛泽东主席看过雷锋日记后说:“此人懂得一点哲学。”


微信图片_20240712164516.jpg


雷锋闪光的语言、不朽的篇章,折射出深刻的思想内涵,颇具哲理,耐人寻味。他在1958年6月用排比句发出的“人生七问”,文采飞扬,发人深省——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



微信图片_20240625100138.jpg


作者:朱晓健   中国雷锋报讲师团团长


编辑:蒋国辉

审核:王凤军

值班:任安广


雷锋报分割线 (2).jpeg


新报底.png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