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管: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宣传部

 

首页 >> 江苏省工作站 >> (中国雷锋报)江苏盱眙我的政协情怀征文(1)追忆我的父亲颜秉栋丨颜洁
江苏省工作站
详细内容

(中国雷锋报)江苏盱眙我的政协情怀征文(1)追忆我的父亲颜秉栋丨颜洁

   编者按

中国雷锋报江苏讯(董培勤)  为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回顾历届盱眙政协人履职经历和感悟,2024年4月,政协盱眙县委员会决定在历任县政协机关工作人员和历届县政协委员及住盱省市政协委员中开展“我的政协情怀”征文活动,抒写广大政协人在政协工作或者担任政协委员期间亲历、亲见、亲闻,记述履职以及与履职有关的难忘经历和生活感悟,表达对人民政协的真挚情感。活动开展以来,受到广大政协委员和政协工作者的积极响应,目前已收到征文多篇,为了更好地加强交流和推动工作,自即日起,我们将陆续在《盱眙政协》微信公众号上择优刊载部分征文,以飨读者,然后根据具体情况择期集结出版,欢迎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追忆我的父亲颜秉栋

2024年是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也是盱眙政协成立43周年。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静静地回望:父亲的一生,烙下了深深的政协印记。在父亲的相册里,有一张拍摄于1949年10月的照片,是父亲生日那天所拍。一身戎装的父亲,威武、俊朗、挺拔。那一年,父亲刚满17周岁;那一年,第一届全国人民政协宣告成立。
在这里,我更想告诉大家的是父亲与盱眙政协的不解之缘。从1981年盱眙政协筹建开始,父亲就参与其中,到1986年父亲成为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盱眙政协的发展历程,留下了父亲深深的足迹。
手捧着父亲的照片凝望,透过父亲深邃的目光,我看到了父亲沉稳中带着的稚气,刚健中飞扬的青春。思绪回到90多年前,那是上世纪30年代,父亲来到了人间。苦难中的中国,苦难中的人民,苦难中的父亲。父亲一生,落满苦难、曲折和艰辛,却也是充满了自豪、骄傲与荣光。
光荣的革命之家
我的老家古城集,位于盱眙西南山区,这里是大别山的余脉,林深茂密,便于隐藏。1939年秋,新四军第五支队(后来改编为新四军二师)司令罗炳辉率部来到盱眙半塔古城一带,开辟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古城集成了新四军控制的区域。新四军在这里发动群众,宣传抗日,许多年轻人都积极报名参军,奔赴前线打击日本侵略者。
我爷爷颜廷坤,受进步思想影响,积极支持新四军抗日救亡与群众动员工作,被推选为古城集“抗日商联”的理事长。在抗日活动的开展中,与盱眙县民兵总队政委、古城区委书记梁化农结下了深情厚意,全力支持梁化农的工作。梁化农被敌人杀害时,爷爷冒着生命危险,为其收尸、埋葬。在新四军严重缺医少药的艰苦岁月,爷爷冒着杀头风险,为新四军买药送药,留下一个个感人故事。爷爷的故事被收录在纪录片《红色医生》和《风雨黄花塘》中,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国防军事频道《军事纪录》栏目和国际频道的《国家记忆》栏目播放。

微信图片_20240721093617.jpg

父亲颜秉栋1932年10月出生。他在爷爷影响下,对革命充满了热情与向往。在父亲13岁那一年,爷爷将他送进新四军淮南中学,在这个革命的大熔炉中,父亲走上了光荣的革命道路。1946年8月随苏皖边区黄河大队三中队北撤。1947年8月起,历任苏皖边区黄河大队三中队文书、华野西线兵团司令部机要员、中原军区豫皖苏分局机要科机要员,先后参加东北解放战争、莱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华中南以及湘西剿匪等重大战役。

1950年,父亲转业,历任铁道部都匀办事处军管会机要秘书、铁道部衡阳管理局机要科机要组长,湖南省常德地委机要科和中共湘西区委机要科组长、代理科长,中共湖南省委机要处秘书、中共湖南省黔阳地委机要科副科长、科长、秘书科科长,中共黔阳地委办公室副主任等职务。1957年12月,父亲被错划为右派并回到盱眙,1979年4月获平反,并落实干部政治待遇。1980年8月起,历任盱眙县文教局副局长、县科委主任、江苏省省级机关档案库(718库)副主任。1986年9月﹣1987年4月任政协盱眙县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1990年6月离休,享受地厅级政治、生活待遇。2002年4月病故。
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经常给我讲他的革命故事,他教育我要继承光荣革命传统,接好革命班。记忆最为深刻的是父亲讲渡江战役前的故事。那时候,父亲是机要秘书,通晓我军密电码全部技术技能,记忆力超强,一直是首长身边的“优秀机要秘书”。
渡江战役前夜,担任二野五兵团司令部机要秘书的父亲,一遍又一遍地审核即将发出的“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总攻电文要素——时间、地点、作战部署……父亲告诉我,当时发报时,心里既紧张又激动,时刻提醒自己,要严谨,要认真,不能有一点点的差错。父亲知道,每一个敲下的字符,都会成为战斗的号角。
待我成年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我才深深体会到父亲给我讲这个故事的用意,是提醒我对待工作要认真负责,不可粗心大意,不能出任何的差错。我永远记住了父亲的话,也在努力践行着。
父亲的政协情怀
盱眙档案馆里,保存着一份文件,这是盱眙政协成立的第一份文件。时间回到43年前,1981年5月19日,盱委发〔1981〕21号《关于成立盱眙县政协筹备委员会的通知》。通知明确,根据地委通知,我县设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盱眙县委员会”。县委决定成立盱眙县政协筹备委员会,筹备委员会由朱星远、刘心久、杨彬、丁祥芝、宋孝先、张政藩、赵鹏秋、张庆康、翁启龙、花如盛、颜秉栋、张德明、席长贵、范保荣、蒋树喜、李德美、王学道、房修道、罗荣、朱大贵、何晓峰、程玉玺、刘义生等同志组成。朱星远任筹备委员会主任,刘心久、杨彬、丁祥芝、宋孝先、张政藩任副主任。下设办公室,刘义生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范保荣、郁伯棣、王仁让任办公室副主任。
筹备委员会的成员中,有我的父亲颜秉栋,这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档案,值得我永远的铭记与珍藏。而在另一份会议记录中,上面也写着父亲的名字。1981年6月17日上午,在县委会议室召开盱眙政协筹委会的第一次会议,共有15位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朱星远主持,会上学习了中共中央〔1979〕75、76号文件,学习了乌兰夫同志在全国统战会议上的讲话以及政协章程,讨论了我县政协工作的筹备计划,讨论并酝酿我县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名额分配初步方案。此次会议,是盱眙政协历史上十分重要的一次会议,会议明确了责任,统一了认识,解放了思想,明确了工作的方向。虽然那时父亲工作关系不在政协,但是父亲全程参与了政协的筹建,见证了政协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1986年9月,父亲来到政协,任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再度与政协结缘。
父亲工作认真、严谨、负责,无论对待什么工作,总是干一行,爱一行。对待政协工作更是如此,情怀满满。父亲到政协以后,为充分加强人民政协的统战功能,发挥政协的“桥梁纽带”作用,密切各界人士之间的联系,从1986年到1990年的五年间,父亲先后组织了1986年各界人士中秋茶话会,1987年各界人士迎春联欢会、工商界人士迎春茶话会,1989年各界人士迎春茶话会,1990年爱国民主人士和各界有关人士座谈会、各界人士迎春茶话会等各类联谊活动。每一次的活动,都加深了委员之间的联系与情谊。尤其是1987年1月,在县交通局四楼会议室举行的各界人士迎春联欢会,有近300人参加。县委书记杨国忠、县长黄登仁出席联欢会,会议由我父亲主持。会上,各界政协委员表演了20多个文艺节目,父亲也上台表演了他的拿手绝活——二胡独奏《喜洋洋》和《步步高》。

微信图片_20240721093611.jpg


作为政协副主席的父亲,不仅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更是开动脑筋,主动作为,积极投身到盱眙经济建设中去,为促进盱眙工业发展献计献策出力。

盱眙是革命老区,也是一个丘陵山区,经济相对落后。如何促进盱眙工业发展,一直是父亲关心的话题。1988年,父亲在思考如何利用盱眙山石资源来发展盱眙工业。父亲想到很多地方出产大理石、花岗岩,盱眙的山石能不能也做成这些产品?带着疑问,父亲进行了走访了解,寻找方法。6月中旬,顶着炎炎烈日,父亲在县内矿山选好一块重达3吨的岩石,吊装上了货车,然后联系了安徽凤阳的一处切割厂。据时任县政协办秘书王福庭(后来任县政协副主席)回忆,当时县政协8号吉普车送我父亲去凤阳,王福庭随行。因天气炎热,未到明光,车上的人已是汗流浃背。货车将巨石直接拉到切割厂进行切割,最后得到的结论是:盱眙山石是石灰岩和玄武岩,不能作为大理石或花岗岩材料。虽然付出很多辛苦,未能如愿,多少让人有些遗憾,但父亲作为政协人为盱眙地方发展殚精竭虑的精神还是得到了大家的肯定。至今,王福庭副主席提起,还说父亲工作踏实、勤奋、肯干,深得大家好评。
通过这件事,父亲知道盱眙的矿山资源只能作为建筑石料所用。为了盱眙工业发展,父亲又带着县政协的同志去浙江温州考察学习,在县政协三届五次常委会上进行汇报。父亲提出的相关建议最后形成县政协常委会议建议案(盱协发〔1988〕06号),于1988年7月5日报送县委。
1988年,父亲分管文史资料工作,为纪念盱眙解放(1948年12月13日)40周年,父亲统筹谋划编撰《盱眙文史资料选辑》第五辑纪念专刊,为保质保量,父亲不仅多方联系约稿,同时身兼力行,亲自写稿、改稿、审稿,确保了选辑的顺利出版发行,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如今,选辑中的许多资料还被众多文史研究爱好者采用。同时,父亲还牵头举办泗洪、泗县、盱眙三县古泗州书画联展,加深了兄弟政协之间的友谊。
父亲在负责第一山围墙和清心亭修复工程中,为确保抓好进度,保证质量,不仅要求相关人员要廉洁自律,自己带头做表率,努力工作,不贪,不占,受到大家的好评。
父亲做事认真严谨,记得父亲离休前后,机关干部都在学习“三个代表”。父亲一如既往,学得非常认真,笔记字迹工整,内容深刻。时任盱眙县委书记赵鹏,看到父亲的学习笔记,把父亲作为典型,要求机关干部向父亲学习。
在我的记忆深处,还有一件事特别难忘,那就是父亲代表政府,接待海外归来的朱木兰女士。通过政协这个平台,加深着与海外人士的联系。朱木兰与我父亲是儿时的邻居,又是同学,几十年来,朱颜两家一直保持联系。
1986年,朱木兰女士从海外回乡探亲,父亲作为县政协领导,与部分委员一起召集其当年古城籍的同学朱新亭、周学礼等举行了茶话会,他们彼此呼唤儿时的乳名,回忆曾经在一起玩耍、读书的快乐时光,同时为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而感慨。父亲等人还陪同朱木兰女士游览了盱眙风光,宣传政策,增进友谊。朱木兰深情地对大家说:“我是从江北盱眙古城走出去的女孩。”
父亲对我的影响
我是父母最小的孩子,父亲到政协工作时我才二十多岁,刚工作时间不长,父亲和母亲对我工作要求高,要求严。父亲常常对我说,现在工作环境好了,你们要知道珍惜。工作中要男女平等,不要怕苦怕累,不要偷懒,不要觉得自己是一个女孩,就可以放松要求。父亲对我的要求很多,这里仅举几个小例。
一生追求一个“字”。我23岁生日,参加江苏省硬笔书法大赛(完全是在父亲的鼓励之下参加)获奖那一天,父亲非常高兴,对我说,他一生中最喜欢的字就是“洁”,他曾经想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洁”。这个字不仅代表纯洁、清洁、整洁,还代表廉洁、高洁,不同流合污。父亲能把他最喜欢的这个字作为我的学名,可见父亲对我的用心用情。
勤俭节约不浪费。勤俭节约,是父亲对我的一贯要求。有一次,我当着年幼孩子的面将饭桌上两个白花花的馒头丢进了垃圾袋,被父亲发现。父亲一脸严肃地对我说:“拿出来,放冰箱。”并对我的孩子说:“刚才你妈妈做的不对,你不能学她哦!外公曾经下放在农村做过农民,你知道这两个馒头中的面粉,需要很多很多的小麦粒子去加工吗?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的汗水换来,不容易啊!”《悯农》这首诗,就是父亲教会我的孩子。感谢父亲,教育了我们两代人。
勤奋学习多动笔。爱学习的父亲经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父亲阅过的文件和看过的书上面都有批注,对于重要内容,还另外做笔记。所有的批注上,有铅笔痕迹,有黑笔痕迹,还有红笔痕迹。父亲的这一习惯,也影响了我。我的书桌上至今备有铅笔、黑色笔和红色笔,记录着我的每一点成长和进步。
革命传统永不忘。父亲的一生,始终没有忘记自己为什么参军,为什么革命。他最为担心的就是怕我丢了革命传统,忘了初心。父亲在60岁之前,就为自己准备好了日后的遗像以及遗愿。父亲的一生,两袖清风,他的遗愿就是让我们不要忘记革命家史,要把红色基因一直传承下去。
离休后的父亲离而不休,接受政府安排,担任盱眙县第一任关工委主任。30多年前的盱眙关工委一片空白,没有办公条件,没有人员,父亲在这是里白手起家。记忆中,父亲每天都是在外奔波,与在政协时一样忙碌,父亲案头总是堆着大量笔记。那些日子里,父亲走基层,进机关,下农村,去学校……为下一代讲述革命故事,宣传爱国主义,传播雷锋精神,弘扬传统文化。记得上世纪90年代,父亲还到我们银行系统为青年朋友作“红色主题教育”报告会,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为践行父亲的遗愿,近年来,我将收集到的父亲的遗作进行整理,并在《今日头条》《澎湃》《铁军》《澳门法制报》《雷锋》以及《方志四川》等发表,受到广大读者欢迎和好评。我还利用自己的红色文化平台如“美篇”等,传播红军、八路军、新四军、抗美援朝和对越自卫反击战等红色故事,阅读人数达600万之多。
值人民政协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际,写下这些文字,深切怀念我的父亲。我很自豪,父亲是政协人;我也很自豪,政协的发展历程中有父亲的一笔。
写作过程中,得到了父亲当年同事,王福庭副主席的大力支持。为查阅父亲的当年资料,王福庭副主席顶着烈日,到县档案馆摘抄了满满4张稿纸的资料,在此深表谢意。因为政协,我们结缘;因为政协,我们同庆。王福庭副主席为我所做的一切,又何尝不是源于一份政协情怀。
纸短情长,不能尽述。衷心祝愿政协事业欣欣向荣,祝愿家乡更美好,祝愿人民幸福,山河永驻,家国安康。

(推荐部门:县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

微信图片_20240721093531.jpg

作者:颜洁,196412月出生,198410月参加工作,199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专学历。历任工商银行盱眙支行办事员、储蓄所主任、分理处主任、办公室总管等职。2008年调往南京工作。退休后,担任全国雷锋文化联盟江苏团政委,江苏省老年学会医养结合专委会副秘书长,北京“新红网”副总编,央视国防军事频道《红色医生》纪录片策划、总统筹,江苏省新四军研究会理事,中国抗癌协会胃肠间质瘤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等职。曾获中央电视台等部门授予“公益事业特别贡献奖”、省级“学雷锋标兵”“百名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

编辑:冯超

审核:徐新新

签发:纪遇微信图片_20240716181939.jpg微信图片_20240716181952.jpg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