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管: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宣传部

 

首页 >> 江苏省工作站 >> (中国雷锋报)江苏盱眙我的政协情怀征文(3)怀念先生顾克明丨何占德
江苏省工作站
详细内容

(中国雷锋报)江苏盱眙我的政协情怀征文(3)怀念先生顾克明丨何占德

中国雷锋报江苏讯:(董培勤)为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回顾历届盱眙政协人履职经历和感悟,2024年4月,政协盱眙县委员会决定在历任县政协机关工作人员和历届县政协委员及住盱省市政协委员中开展“我的政协情怀”征文活动,抒写广大政协人在政协工作或者担任政协委员期间亲历、亲见、亲闻,记述履职以及与履职有关的难忘经历和生活感悟,表达对人民政协的真挚情感。活动开展以来,受到广大政协委员和政协工作者的积极响应,目前已收到征文多篇,为了更好地加强交流和推动工作,自即日起,我们将陆续在《盱眙政协》微信公众号上择优刊载部分征文,以飨读者,然后根据具体情况择期集结出版,欢迎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怀念先生顾克明

亘古盱眙,中医药源远流长。北宋时期有宫外太医杨介,他创“都梁丸”慰黎民,著有《四时伤寒从病论》(六卷)《存真环中图》(中国首部解剖学专著)传千秋。明清至民国数百年,盱眙中医药有蔡维藩、杨益斋、杨叔涵、王象铮等名医相承。顾克明——新中国成立后的盱眙杏林守卫者、已故原盱眙县政协副主席、江苏省名中医、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工作室传承人。
顾克明,生于1928年3月15日,故于2023年1月1日,享年95岁。
我的恩师——顾克明!七十余载孜孜寻歧黄之道,年过九旬悉心传大医精神。顾克明先生,离开人世间已一年有余,但他所遗留下的丰硕医学果实和大医精神永远值得学习和铭记。
我出生在盱眙南部山区,1993年迈出医学院校门,走进盱眙县中医院,穿起白大褂,成为一名在内科实习的医生。我是学中医的,第一天给我上带教课,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医生。当时,虽然我是21岁的毛头小伙子,但我也知道“中医越老越值钱”这个道理。这位看上去挺有名中医气质和风骨的老医生,应该就是中医院及盱眙有名的老中医顾克明吧!一到中医院工作就能得到顾先生的教导,这真是我最大的幸运。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做医生,特别是做一个中医师,这可是一个非常辛苦且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这个你们可要想好了。一旦定下来,就得矢志不渝、笃行不怠”这是顾先生在给我们刚入职的实习医生上第一次培训课时写在黑板上的一段话。这段话,我记在本子上,一直铭记着,一直践行着,也一直受用着。此后的日子里,先生的丰富人生经历、用中医药呵护人们健康的不竭探求、大医精诚的人格精神,一直在激励着我的学习和工作。

民国十七年(1928年)三月,顾克明出生在盱眙县新街乡龙王墩村,七岁时入学读私塾并跟父亲学习中医,十二岁起随父亲走村到户出诊行医,还加入救治新四军伤员的行列中。一九四五年日军投降,盱眙县中学恢复招生时,十六岁的顾克明以良好的成绩考中入学。中学毕业后,他依然选择了回家乡随父亲继续学习中医、悬壶乡里、治病救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四个春天,他被县卫生局派至安徽省中医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进修学习。进修归来的顾生生担当了组建新街乡中西医联合诊所的工作,同时被任命为联合诊所所长,这一年他二十五岁。

1955年,隶属安徽省管辖的盱眙县划归江苏,顾克明又被派往江苏省中医学校(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前身)学习,毕业后调入县人民医院从事中医内科临床诊疗工作,1960年进南京中医学院师资班进修,参与南京第一医学院第二期西医学习中医班教学工作。这期间,他曾和几个学员一起多次赴高邮、淮安等地进行针灸巡回教学活动。一年之后,顾克明回到盱眙一边在县人民医院工作,一边在县卫校(后改成中医学校)从事中医药教学工作。

1981年至1993年,顾先生担当了多届盱眙政协委员。1985年10月中旬,他牵头医卫工作组9名委员一起,前往卫生局、药检所、县医院、医药公司、制药厂和河桥、仇集2个乡,对全县药品资源生产、经营、使用和管理,进行了参观考察。1986年6月至9期间,他和医卫组的委员一起,先后到管镇、古城、古桑、黄花塘、旧铺、十里营、高桥7个乡117个村,对中医中药和村卫生室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考察,并写出了加快推进盱眙县中医院建设、加强盱眙中医药事业发展、改善村卫室条件的相应调查报告和提案。

1987年3月,盱眙许多乡村肝炎病流行,尤其是东阳乡最为严重。顾先生当即牵头带领医卫组一行8人专程去东阳乡调查“肝炎”发病情况,并就防治工作提出了积极的建议,还当即开出了肝炎防治的处方,之后县卫生局将他的肝炎防治处方向全县卫生单位推广。

1987年4月-1993年2月,顾先生担任政协盱眙县第三、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期间,已到了工作退休年龄,但是盱眙中医药离不开他,他只能退休而不退岗。1989年6月,盱眙县中医院正式投入运营,老当益壮的顾先生,依然随县人民医院中医科的人一起整建制划调到县中医院工作。工作期间,他悉心带领的中医团队,竭力用中医药为人民大众排除病痛,着力传承发展盱眙中医事业。他作为县政协副主席,还在8月下旬率领常委陈珍珠、卢明安、王学模,副秘书长张桂秀等一行,前往旧铺、鲍集2乡镇和粮食局、供销联社、盱城城中居民委员会等多个单位,对贯彻执行《江苏省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条例》的情况进行了为期2天的视察、调研活动。

九十余载人生之旅,七十余年杏林耕耘。德技双馨的顾先生将黄帝内经、伤寒论学说熔于一炉,对经方、时方合宜而施治百病;他擅治多种疑难杂症,尤其对癫痫头痛、中风及后遗症、肝胆病、肝硬化、肝腹水脾胃病、慢性肾病、妇科杂病等慢性疾患,有特别见解和妙方;病毒性肝炎治疗上,他在全省肝病专业会议上提出的:“只要病人想吃,而且吃后舒适,不必拘泥忌口,增强营养,有利于提高组织修复的物质基础”观点,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赞赏,此观点被收录于《中国跨世纪专科名医大典》。

平日里,顾医师十分重视心理疗法,对一些抑郁证、妇女脏躁症等一些慢性病,顾先生常以苏东坡“因病得闲殊不思,安心是药更无方”的诗句,开导病人振奋精神与疾病做斗争。数十年来,许多病人在与他交谈后,总是会在如释重负、喜笑颜开中消除了疾患。

人们敬重顾先生还有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他在学术上不墨守成规。他主张中医要学习西医,以现代科学理论武装自己,以现代科学仪器为中医所用。在临床上,他也是注重中西医结合,以中西两法诊治疾病,但他反对中医西化的洋奴哲学思想。他还认为人类的进步,交往的频繁,环境气候的变化、个体素质的差异,疾病谱也发生了变化,因而师古不可泥古,继承还需创新。

退休之后的三十多年,顾先生在守护与传承中医药之新的历程中,他依然坚持一三五按时坐诊,周三上午准时参加查房制度外,还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专家会诊和送医下乡等各项活动。早些年来,他还坚持每周四为盱眙县老年大学上两节中医老年保健课,也经常应乡镇或县直有关单位之约作老年保健知识讲座,

“有疑难杂症找顾医生,他大多都是妙手回春。”不管春夏秋冬,无论雨雾霜雪,只要有人找他看病,他总是和蔼可亲为其诊治。凡有急病晚上找到他家看病,他诊断开药方从不收一分钱。平日里,无论是在路上、街头,还是在家中,只要有人向他求医问药,他都热心相待,他都会一一悉心为其解惑答疑,把脉诊治。

有许多好心人出于对顾先生的关爱,对他说:“这么大年纪还忙那么多干吗?”他却说:“只要我耳不聋、眼不瞎、手脚能动,我就要多干点事,这才感到生命人生与日常生活,有意义,有乐趣、有滋味!”

1990年起,顾先生为县中医优秀学术论文评审组组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江苏省分会理事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淮安市自然科学中医优秀论文评审组长、淮安市中医药学会名誉会长、淮安市青年中医研究会顾问,他时常参加全国和省市中医药学术会议交流。1994年,顾先生被江苏省卫生厅评为“江苏省名中医”,载入《中国当代中西名医大辞典》。

数十年里勤奋笃学,悉心体悟总结心得,先后撰写的《浅谈我对冠心病的认识及“九九”调治体会》《谈我对肝炎的认识及临床体会》《浅谈温补脾肾法的临床运用》《温白加味汤治疗癫症的体会》等诸多学术论文刊登在《亚洲医药》等杂志和《方药心悟》典籍中,他曾编撰了自己的医学心得《诊余摭谈》著作进行传承,他撰著的《证治偶记》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顾先生有一则人生名言:“不为良相,要为良医。求精湛的医术,怀济世的婆心。知识勤于积累,奉献务必笃行。”在他家堂屋内有一幅他自己撰写对联为:“救死扶伤余心乐,无愧不拿造孽钱”。顾生生有如此人生体悟,那是有他推崇的医家:张仲景、张景岳、李东垣、吴鞠通;有他治学的格言:“实事求是、博采众长、学到知羞、继承发扬。”有他行医的准则:“婆心济世,人格自尊,慎思明辨,精益求精,贫富贵贱,一视同仁,有求必应,便民为准,淡泊名利,留誉儿孙。”

七十年如一日,顾先生医者仁心、为人谦和、低调淡泊、清廉奉献、修德修为。他常说:业岐黄术,为国为民,卧室路旁餐桌上,我当诊室施方脉,拒红包,我囊橐萧萧,心舒服。七十年如一日,治病难以计数,每每精益求精,处方谨小慎微,落笔如履薄冰,自律,自慎,自谦。他常言:最愚蠢的人忘乎所以,最聪明的人每日三省吾身

顾先生除了勤学苦练,精益求精,锲而不舍行好医,竭力为人民群众看好病之外,他在工作之余练就了一手好书法,写作了诸多好诗词,创作出版了诗集《杏林履痕》。他写书法与诗词,不为沽名钓誉,只为陶冶情操、怡养心绪。作为政协人,退休后的顾先生不仅一直坚守医师岗位,还成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还担当了淮安市诗词学会副会长、县中医学会名誉会长、县诗词学会会长、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县老区开发促进会副理事长,竭力为社会经济、文化和健康事业发展做贡献。

2016年12月26日,对88岁高龄的顾先生和盱眙县中医院来说,这都是一个非常荣耀和特别有纪念的日子。因为这一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了“2016年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名单”,盱眙县中医院申报的“顾克明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名列其中。

这个项目,是淮安市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以个人名义命名的全国性中医药专家传承建设项目。此项目旨在通过建设一批规范的具备较好条件的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来整理、传承基层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培养基层中医药人才,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这不仅是盱眙县中医院的骄傲,也是盱眙政协的荣誉。

对于这个既是荣誉又为重任的国家级中医药传承工作室项目的建设,医院对此给予特别的重视,从硬件设施投入到传承人才挑选等等,是全心全意、全面全程、全力以赴地认真对照实施方案,制定严谨、翔实的实施细则和发展目标推进项目建设。对此,八十八岁高龄的顾先生依然是义无反顾、精心竭力、不遗余力地一边继续一三五做诊示教,一边按照项目建设要求,按时开展集中授课示教,力求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把自己毕生所得到知识和临症经验传授给他的工作室的十位继承人。

2018年3月,盱眙县人民政府颁发的首届“盱眙名医奖”时,特别为顾老先生颁发了“盱眙名医奖——特别贡献奖”。同年四月,县中医院特别举行了“博汲医源传承岐黄薪火、厚德精术弘扬国医精髓——全国基层名老中医顾克明学术思想传承研讨会”。会上,工作室负责人赵娟,传承人张磊、顾志鸿,分别以《顾师学术思想传承汇报—胃脾补肾法》《德术并举—为中医传承发展再立新功》《顾氏家风》为主题,围绕顾克明老先生的中医临症经验和学术思想进行了交流研讨。

会上,年近90岁的顾先生郑重告诫弟子:“临症之际,盛于临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察色贵精,审声贵详,切脉贵静,辨症贵细。婆心济世,人格自尊;慎思明辨,精益求精;贫富贵贱,一视同仁;有求必应,便民为准。”同时,他还以饱满的激情带领他的十多位学生大声朗诵着《经方颂》,合唱着《中医人》......

怀念先生,追忆先生。循着先生的思想和人格精神,踏着先生坚实而豪迈的足迹,我竭力在学习中前行,在前行中学习。立足为民健康之岗位而不遗余力,履行市县政协委员之职责而义不容辞。是信念,是意志,是永远的追求!

(推荐部门:县政协办公室)

微信图片_20240724104420.jpg

作者:何占德,政协盱眙县委员会第十届、十一届委员,政协淮安市委员会第九届委员,男,1973年12月出生,汉族,江苏省盱眙县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主任中医师。历任盱眙县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务科科长,副院长,院长、党委书记兼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方药量效研究分会常务理事、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脾胃病质量控制中心成员、淮安市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等职,在医学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撰写出版医学著作《中医临床》,曾获国家卫健委“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突出贡献工作者”、江苏省农村优秀临床人才、第三届江苏省中医药优秀青年之星、淮安市“533英才”拔尖人才、淮安市吴鞠通医师奖等荣誉称号。现为盱眙县中医院党委书记、院长。
编辑:冯超
审核:徐新新
签发:纪遇
 微信图片_20240723102229.jpg微信图片_20240716181952.jpg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