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老师讲雷锋故事之 一个“永”字值千金时间:2024-08-08 朱晓健 青少年朋友们,大家好! 我是郑州市关工委“五老”报告团成员朱晓健,从事新闻宣传工作40年。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红色故事是“朱老师讲雷锋故事之一个“永”字值千金”。 在雷锋精神中有一种是“螺丝钉精神”,这是在望城县委书记张兴玉的教导和启发下,雷锋慢慢品悟出来的。 有一次,雷锋跟着张兴玉出差。在路上,他看到一枚小小的螺丝钉,不假思索飞起一脚,把螺丝钉踢到草丛中。张兴玉书记见了,走过去把螺丝钉拣了起来,擦拭干净,放进了口袋。他对雷锋说:“我们国家底子薄,要搞建设,处处要艰苦奋斗,一颗螺丝钉也不能浪费。别看它小,机器上缺了它就不行。就像你我,都是革命的螺丝钉,缺了谁都不行。” 从此,一颗螺丝钉蕴含的道理,在雷锋的心里扎了根。他在日记中写道:“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 在雷锋常常以“螺丝钉精神”鞭策自己的时候,他还热心给战友刘思乐的讲话稿改标题。他加的一个“永”字,让刘思乐珍爱一生。 刘思乐比雷锋大一岁,比雷锋早一年参军。入伍后,他当过炮手,喂过猪,喂过马,养过鸡,还磨过豆腐、做过酱油,被沈阳军区授予“一颗不生锈的螺丝钉”称号。 1962年2月19日,刘思乐与雷锋一起参加了沈阳军区首届共青团代表大会。会后,他们又一同参加了沈阳军区青年演讲团,同住在军区第一招待所。 一天,刘思乐说:“从1959年至今,我演讲‘做一颗不生锈的螺丝钉’已有上百次了,有些听过我演讲的人就叫我‘螺丝钉’。” 雷锋高兴地说:“这是一种政治荣誉,祖国建设更不能缺少你这种螺丝钉。螺丝钉的可贵,在于它默默奉献。人活一世总要有一个较高的奋斗目标,但安排你干的工作可能有很多不符合自己的目标,有的工作累一点儿、脏一点儿,学不到什么技术。如果这山望着那山高,都不安心分内工作,部队哪还有战斗力。” 一天晚上,刘思乐拿出一篇讲话稿《做一颗不生锈的“螺丝钉”》,请雷锋帮助修改。 雷锋仔细看后说,在做一颗不生锈的螺丝钉的标题中,加上一个“永”字该多好啊! 雷锋接着说:“加一个‘永’字,既生动又感人,还有勇于进取、不断前进的意思。” 刘思乐兴奋地说:“你加了一个‘永’字,真是一字值千金啊!” 临别之际,雷锋在给刘思乐的离别赠言中,表示“让我们携起手来,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拧在哪里就在哪里闪闪发光,已经成为雷锋留给后人的至理名言。“螺丝钉精神”的实质就是爱岗敬业,就是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就是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拼搏进取,守正创新,进行创造性地劳动,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最好。 无论是在农场、工厂,还是在军营,雷锋用一生的经历和奋斗,很好地诠释了“螺丝钉精神”。 作者:朱晓健 中国雷锋报讲师团团长 编辑:蒋国辉 审核:王凤军 值班:任安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