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长阳县:提前打好防汛救灾主动仗时间:2024-09-24 中国雷锋报讯(金璟)今年6月18日入梅以来,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已先后经历五轮强降雨过程,最大累计雨量385㎜(鸭子口站),11个乡镇最大累计雨量均大于230㎜,长阳国家站累计雨量297㎜,较历史同期偏多46.5%。 7月12日夜间至13日夜间,湖北长阳县出现强降雨和强对流天气过程,降雨过程最大累计雨量196㎜,最大小时雨强75.5㎜。长阳县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严格落实“六个严防”,锚定“四不”目标,县乡村三级联动,落细落实各项防汛措施,全力打好防汛救灾主动仗,提前果断避险转移50户169人,无一人伤亡,最大程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7月13日,国家防总办工作组到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检查防汛抢险救灾工作,对长阳县科学防范应对灾情、紧急避险转移安置群众给予高度肯定。 一是主动调度在前。坚持关口前移,及时开展会商研判防汛风险,主动安排部署强降雨防范工作,五轮强降雨期间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各乡镇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坚守一线巡查防守,气象、水利、应急、交通、城管等部门协同协力,实时研判降雨趋势、落区、量级、持续时间以及主要致灾风险,确保有序应对强降雨过程。强化预警在先,落实直达基层责任人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明确乡镇及村灾害信息员372人,更新注册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员2820人,今年共发布预警信息37万余条,电话叫应基层一线工作人员5400余次,有效保证了危急时刻基层防汛责任人和危险区群众第一时间“叫得醒、叫得应、叫得动”。 二是避险转移在前。坚决打好提前转移主动仗,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人群严格制订应急预案,专人盯守国省县道沿线、中小河流、水库、高位塘坝、漫水桥、易涝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在建工地、旅游景区、临水临崖路段等风险区域,对全县160个村(社区)制定村社风险隐患“一张图”、防汛预案“一张纸”,并结合山区县雨量汇集快、救援难度大的灾情特点,全覆盖开展山洪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根据灾情研判结果,严格执行“五停”刚性措施,落实“八个必须转移”要求,果断封闭临水临崖和地质条件复杂路段,提前果断转移危险区域人民群众,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坚决守住了无因灾人员伤亡的底线。 三是科技支撑在前。坚持以科技赋能防汛救灾,用好天气盒、地质灾害监测平台、智慧河库可视平台、天通卫星电话“四个系统”,织密安全防护网。搭建气象雷达监测预警平台,在全市率先对全县11个乡镇和防汛重要部门配备天气盒,实现“一张图”实时调阅雨情、预报预警、雷达监测等,为乡镇部门精准调度防汛抗灾赢得主动权。建设地质灾害预警平台,将全县389处地质灾害点全部纳入监测平台,其中257处重点隐患点安装专业监测设备,实时监测获取地质灾害点位移、裂隙变大和异动等实时数据,达到预警阀值时自动触发声光警报系统,及时提醒受威胁区域群众果断转移。构建智慧河库可视平台,对全县15座水库、重点河流安装高空视联系统,实时监测水库、河流水位、流量,强降雨水位达到预警阈值时开启智能预警广播,呼叫受威胁区域群众果断转移避险。加强一线通讯应急保障,配备卫星电话18部,确保在断电断网极端情况下通信畅通。 四是干部冲锋在前。落实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干部包户的防汛包保责任,对全县15座中小型水库、13座高位塘堰、389处地质灾害点以及山洪灾害等重点对象明确了各类包保责任人2133人,确保一旦发生灾情,各级党员干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抢险救灾。同时,深化党建引领基层体制机制创新,通过组建党员突击队、志愿服务队等,动员基层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五轮强降雨过程中,累计出动各级干部3800人次、地灾巡查员3607人次、灾害信息员3300人次、水库责任人2008人次,有力确保了江河安澜社会平安。 张锦鸿 编辑:蒋国辉 审核:王凤军 值班:任安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