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老兵的“寻亲”记时间:2024-11-16 朱晓健 一个离开驻地转业回家乡已经40多年的老兵,再次回到了他的第二故乡——湖北黄石。 2024年10月23日下午,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走进了湖北省黄石市马鞍山党群服务中心。他来打听当年当兵时无微不至帮助过他的驻地一个大娘及其家人。社区工作人员刘庭加热情接待了他。 45年前的1979年底,来自河南郑州的魏殿美带着新奇、兴奋的心情,当兵入伍来到了湖北省黄石市。当时他所在的八连老兵退伍工作尚未结束,营房暂时还没有腾出来,上级安排他们这批新兵临时住在部队附近的青湖大队一个自然村。魏殿美和十几名战士就住到了村民王兰的二大娘家。 初来乍到,远离家乡和亲人,魏殿美很快就出现了身体不适、入住团卫生院治疗。房东二大娘听说后,忙前忙后为他做竹笋炒肉、大米饭,她的小儿子经常钓鱼做成鱼汤送到卫生院。紧张忙碌之余,二大娘还帮助这个新兵洗衣服。这一切让这个远离家乡的新兵感受到了黄石人的善良热情和细心呵护。病愈后,魏殿美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帮助二大娘一家担水、扫地、清理杂物。二大娘经常为这个远离父母的19岁新兵做些好吃的饭菜。从此,魏殿美与二大娘一家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作者(右)与"寻亲"的老兵 转眼间,40多年过去了,已经过了花甲之年的魏殿美,时常回忆起当年的桩桩往事。至今回想起来,依然心潮澎湃。可以说,当年黄石驻地群众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2024年10月23日下午,魏殿美在黄石市磁湖润文艺志愿服务队袁德胜队长的陪伴下,如愿来到日思夜想的原驻地青湖大队。马鞍山党群服务中心的刘庭加准备下班时听说了此事,便热心帮助这个远道而来的"寻亲者"。 时隔40多年了,当初村庄的模样如今已大不相同。他们骑着摩托车先询问了部队原营地附近的一个老大爷,大爷说我们这里没有姓王的,建议他们到山脚下的村庄问问。他们辗转来到了王昌茂自然村,从一个老大娘那里打听到了王兰的下落。原来这一段时间王兰带着孩子就住在娘家(哥哥家)。 夜幕降临,浓重的夜色笼罩着山村。看到当年十六七岁如花似玉的姑娘,现在成了60出头的孩子娘,魏殿美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的脑海中还是女孩当年的模样。王兰见到魏殿美这个不速之客,顿时怔住了,她一时想不起来面前的这个人。经过双方对往事的回忆交流,王兰渐渐想起了曾经的往事。 从王兰那里,魏殿美得知当年照顾他的二大娘还健在。他委托王兰抽空看看二大娘,带去他的一片心意。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40多年前二大娘一家人关心照顾魏殿美这个新兵,反映了黄石人的热情好客、善良助人;40多年后,魏殿美不忘恩情千里"寻亲",也表达出中原人感恩感激的厚道情感;马鞍山社区工作人员刘庭加不辞辛苦、放弃休息时间主动带路寻访,终于圆了一个老兵的梦。鄂豫两地群众朴素情感的接续和传承,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深深烙印在彼此的心头。 当年部队营房附近的池塘,如今已经大变了模样。 我们常说的军民一家亲、军民鱼水情,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在此,让我们衷心祝福二大娘以及王兰一家和谐和睦、幸福安康,也希望魏殿美在今后的岁月里能时常想起在黄石当兵服役三年的难忘岁月,把鄂豫情深的故事一直延续下去。 "永远的红领巾"全国名师工作室"学英雄活动讲师团"顾问、郑州市关工委"五老"报告团专家成员 (朱晓健 中国雷锋报讲师团团长) 编辑:蒋国辉 审核:王凤军 值班:任安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