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老师讲故事】 榜样的力量(中)鞍钢淬炼时间:2025-03-01 朱晓健 青少年朋友们,大家好! 我是郑州市关工委“五老”报告团成员朱晓健,从事新闻宣传工作40年。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故事是“榜样的力量(中)鞍钢淬炼”。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 今天我们学雷锋,雷锋当年学的谁? 62前的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从此雷锋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雷锋精神进入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 60多年来,雷锋的事迹传遍神州大地,雷锋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爱党报国、奋发有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回想当年,雷锋从一个衣不蔽体、温饱难以保证的苦孩子,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短短22年人生经历中,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人对雷锋的成长产生了难以磨灭的影响。 在雷锋的成长历程中,始终有一群闪耀的身影——他们或是扎根基层的领导干部,或是平凡岗位上的劳动模范,或是战场上的英雄楷模,甚至还有身边的战友和同事。这些榜样以高尚品格与实际行动,为雷锋树立了精神坐标,塑造了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 鞍钢淬炼
梦想的影子,时常伴随着雷锋追寻的脚步;榜样的力量是雷锋不断进步提升的不竭动力。 1959年2月,雷锋所在鞍钢洗煤车间吊车组被评为红旗组,这是雷锋(后排右二)和工友合影。 1957年2月,雷正兴入团后想改个单名,望城县委书记张兴玉建议用山峰的“峰”,寓意勇攀高峰。1958年10月下旬,在鞍钢招工登记表上,雷锋填写的名字为雷锋,寓意当先锋,冲锋在前。 1958年11月——1960年1月,雷锋在鞍钢工作了423天。鞍钢的工作经历,对雷锋思想境界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全国劳动模范孟泰身上体现的”鞍钢精神”深深感染着雷锋。在鞍钢化工总厂期间,雷锋目睹孟泰带领工人从废墟中捡回上万件器材建起”孟泰仓库”,将”节约每一个螺丝钉”的理念刻入骨髓。 孟泰(1898年8月17日—1967年9月30日),原名孟瑞祥,曾用名孟宪钢。 初到鞍钢,推土机手李长义师傅将技术倾囊相授;老工人孟泰”捡废铁建高炉”的事迹,让他明白”节约一分钱也是建设社会主义”;还有被称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的创新能手王崇伦,改进了机加工车床8种工具、卡具,提高工效5~10倍。正是这些劳模的影响,在弓长岭焦化厂建设期间,雷锋带领青年突击队创下人均日运砖2000块的纪录。他发明的”杠杆运砖法”使工效提升三倍,在鞍钢一年多的时间里,雷锋18次被评为节约标兵。 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离不开鞍钢这片热土的滋养。 作者:朱晓健 从事新闻宣传40余年的资深媒体人 河南青年报原总编辑 郑州市关工委“五老”报告团成员 中国雷锋报讲师团团长。 编辑:蒋国辉 责编:王凤军 审核:陈有龙 值班:任安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