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丘:师范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沂蒙红韵雷锋宣讲先锋队”推进红色文化校园建设时间:2025-03-26 中国雷锋报河南讯(张琳)商丘师范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归德书院)“沂蒙红韵雷锋宣讲先锋队”以创新形式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通过将沂蒙精神与雷锋精神深度融合,探索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团队自2024年启动以来,已开展主题活动10场,覆盖师生5000余人次,形成红色教育创新案例8项。 多维宣讲,红色基因融入成长课堂。3月5日,在商丘市梁园区实验小学报告厅内,一场“播撒红色种子,培育时代新人”主题宣讲活动引发热烈反响。宣讲队张琳队长通过对比沂蒙红嫂“乳汁救伤员”与雷锋“雨夜送母子”的经典故事,向200余名小学生阐释“为人民服务”精神的历史传承。“红嫂和雷锋叔叔虽然身处不同年代,但都把群众放在心尖上。”五年级学生张晓萌在课后感想中写道。 活动现场设置“精神传承实践角”,学生们通过模拟沂蒙百姓运送军粮、再现雷锋帮助战友补袜等情景剧,在沉浸式体验中理解奉献精神的内涵。据统计,该系列活动已走进商丘市10所小学,累计收集手抄报、绘画等学生作品217份,其中35份作品被收录至学院红色教育成果展。 创新载体,艺术表达激活历史记忆。3月15日,“观影悟精神,沂蒙谱新章”主题教育活动在归德书院思政厅举行。活动通过《沂蒙六姐妹》与纪录片《雷锋》的交叉展映,200余名大学生在对比观影中完成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活动现场,历史学专业讲师结合影片中“门板架桥”与“雷锋日记”等细节展开解读:“前者展现战时群众的集体奉献,后者体现和平年代个体的自觉担当,两者共同构成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艺术与思政的融合创新持续深化。在同期举办的“绘英雄画卷,颂沂蒙精神”手抄报大赛中,书画专业学生的作品《双生》将沂蒙山区的独轮车与雷锋的补袜箱并置,获得评委组“最具时代洞察力奖”。该赛事共收到参赛作品153件,其中21件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展览。 实践深化,青年诠释赋予精神新声。3月26日举办的“蒙山沂水间,精神永流传”主题演讲赛成为思想碰撞的平台。参赛选手、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张琳、闫广宇以《从沂蒙到商丘:永不褪色的奉献基因》为题,通过对比沂蒙山区脱贫攻坚案例与商丘本地雷锋志愿者服务队事迹,论证两种精神的内在统一性。赛事评委指出:“78%的参赛作品主动关联沂蒙精神与雷锋精神,显示青年正在构建红色精神的认知网络。” 实践成效正从校园向社会延伸。宣讲队联合商丘师范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将红色宣讲与社区服务结合,在6个社区开展“精神传承+便民服务”主题活动。在文化街道活动现场,社区居民既可通过VR设备“云参观”沂蒙革命纪念馆、开封雷锋纪念馆,也能体验大学生志愿者提供的家电维修、助老照护、打扫卫生等雷锋式服务。 当前,宣讲队正开发“精神图谱”微信小程序,通过AI技术实现沂蒙精神与雷锋精神的知识图谱可视化。测试数据显示,该程序上线两周内用户日均学习时长达到15分钟,知识答题正确率提升37%。 随着系列活动的深入开展,沂蒙精神中“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集体情怀,与雷锋精神“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个体实践,正在青年群体中形成共振。从手抄报上并置的沂蒙独轮车与雷锋补袜箱,到社区服务中VR技术与便民志愿的结合,红色精神通过具象化的载体悄然浸润人心。 编辑:蒋国辉 审核:王凤军 值班:任安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