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忠诚铸底色 初心映征程——记东阿县原工商局转业干部井绪武中国雷锋报山东讯( 房永志 张斌 )在东阿县原工商系统,有这样一位“老兵”,他把青春献给军营,用热血铸就忠诚;脱下军装换工装,又在工商战线深耕数十载,以担当诠释初心。他,就是始终怀揣报国之志、感恩之心的转业干部井绪武。军旅淬炼铸铁骨,扎根基层谱新篇。1983年,带着部队锤炼出的过硬作风,井绪武同志从基层工商所起步,开启了工商生涯。在工商所的日子里,他踏遍辖区每一寸土地,走访无数商户企业。晨光熹微时,他已在农贸市场维护经营秩序;暮色四合中,他还在处理消费纠纷。面对繁琐细碎的基层工作,他始终秉持“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信念,用脚步丈量责任,以汗水浇灌担当。无论是商户的办证咨询,还是群众的维权诉求,他都事无巨细、亲力亲为,用真诚服务赢得了百姓口碑,也用扎实业绩奠定了成长根基。 勇挑重担展雄姿,荣誉加身践使命。1986年,担任工商局股长的井绪武同志迎来了职业生涯的第一次高光时刻。凭借着对工作的拼劲和对原则的坚守,他被山东省人事厅、地委、行署评为省、地军转干部先进个人。这份荣誉既是对他转业后迅速转型、勇挑重担的肯定,更是他继续奋进的动力。1991年,任职经检所所长期间,他牵头开展了多起重大经济违法案件查处行动。面对复杂的案情和利益诱惑,他铁面无私、果敢坚决,带领团队深挖细查、重拳出击,有力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那一年,他被评为省工商系统先进工作者,胸前的奖章映照着他“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经检尖兵风采。井绪武这位军人出身的执法者,在维护市场秩序的征程中,留下了诸多惊心动魄的办案故事,其中1988年春天侦破的假磷肥案,至今仍被当地群众津津乐道。 1988年4月20日,东阿县某乡镇群众实名举报:有人从肥城石横电厂偷运80吨灰碴,在偏僻院落加工装袋,冒充磷肥高价售卖。井绪武接报后立即带队赶赴现场,眼前景象触目惊心——空地上堆积着小山般的灰色颗粒,院落里高高叠罗着印有“济南裕兴磷肥”字样的编织袋,院子角落还停放着两辆满载货物的拖拉机。 制假者李某某见执法人员突然闯入,先是目露凶光,从腰间抽出匕首挥舞威胁:“少管闲事,否则让你们爬着出去!”井绪武见状跨步上前,以标准的军礼姿势亮明执法证件:“我们是工商执法人员,现在依法对你的经营场所进行检查,请配合。”其凛然正气让李某某瞬间心虚,匕首“当啷”落地。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李某某突然捂住胸口倒地抽搐,随行人员中有人提议报警处理。井绪武却示意大家冷静,他注意到王某某指尖微微颤动,眼皮缝里透出的余光正偷瞄众人反应。这位有着多年军龄的“老侦察兵”,早已在观察中发现了破绽。“ 老李,你三个儿子老大该娶媳妇了吧?”井绪武突然转换语气,蹲在李某某身边递去一杯温水,“咱们都是当爹的人,想想孩子以后谈对象,未来亲家要是知道父亲有刑事案底,这亲事成得了吗?” 见李某某睫毛轻颤,他继续说道:“灰碴还没卖出去,现在配合处理还能减轻后果。要是真走到刑事程序那一步,你在里面蹲一年半载,家里老母亲谁照顾?小孙子谁抱?”这番话如重锤敲在李某某心上,他猛然坐起,额头沁出冷汗,后双腿跪地捶胸哭着说:“井所长,我全交代......我就是想赚点快钱,没想害乡亲们啊!” 经现场勘查,涉案灰碴尚未流入农田,未造成实际经济损失。井绪武当场作出处理:没收全部假磷肥包装袋,监督将80吨灰碴回填废弃土坑,处以3000元行政处罚。全程既严格依法办事,又充分考虑当事人家庭实际情况,让围观群众连连称誉“公道”。 在井绪武的工作日记里,类似案例不胜枚举。他常对队员说:“执法不是冷冰冰的处罚,是要让人心服口服,从根上杜绝违法念头。”正是这种刚柔并济的工作作风,让他在经检岗位上屡建奇功,更赢得了群众口中“市场卫士”的赞誉。2003年,走上东阿县工商局纪检书记岗位的井绪武同志,分管纪检监察工作。他将部队的纪律意识深度融入工商监管,牵头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开展“清风工商”系列教育活动。在他的推动下,全局上下形成了“讲纪律、守规矩、重廉洁”的良好风气,他本人也被省工商局评为工商系统纪检监察工作先进个人。 井绪武同志从军营到地方,从基层到领导岗位,他始终以汗水浇灌初心,用实干铸就担当。职务提升,意味着责任加重。面对接踵而至的说情者、送礼人,他以党性为盾,以纪律为剑,构筑起清正廉洁的“防火墙”。每一笔送来的钱财,都详实地记录在工作日记中,何时送还亦清晰在案;遇上来人执意不肯收回,他便辗转周折,将财物悄然置于对方家门口。有人笑他“不通人情”,他却正色道:“人情若以公权为价码,便失了本色;原则若拿利益做交换,便丢了灵魂。大家敬的若不是我肩上的责任,又何必往我这里送钱财?”“有人说我六亲不认,不对。我认共产党这位亲人,她给我荣耀,给我地位,给我前程,给我家庭幸福美满。”这是井绪武同志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1992年2月,原黄屯乡孙庄村传来群众举报,称有农民涉嫌倒卖棉花。时任原工商局经检所长的井绪武听闻后,立刻带着办案人员赶赴现场。抵达后他发现,当事人不仅是兄嫂娘家的侄子,更是自己童年时的伙伴。 “真没想到绪武叔会查到我家头上!”当事人满脸怒气地抱怨。井绪武却神情严肃地说:“亲戚是亲戚,咱们之间的情分归情分,但凡事都得按政策和法律来办。”一番推心置腹的道理讲完,当事人终于心服口服。最终,涉案棉花被依法全部上交至原黄屯乡棉站收购,同时处以500元罚款。在情与法的天平前,井绪武用行动坚守了原则,维护了法律的尊严。谈及初心,他常对同事感慨:“我生于农家,是党和国家培养我从普通军人一步步成长起来,这份恩情,一生不敢忘。”数十载光阴流转,他将感恩之心化作履职尽责的动力——在军营,他保家卫国,挥洒热血;到地方,他廉洁奉公,守护公平。即便退休多年,依然以“平安着陆、家庭美满”为幸,用淡泊心境诠释着共产党员的本色。 井绪武同志以行动践行着“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誓言,在岁月长河中,勾勒出一名基层干部坚守信仰、清正廉洁的鲜明画像。他的故事里,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却有润物无声的清风正气,如同一束光,照亮着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初心之路。 铁肩担当守正义,赤子情怀铸忠魂 。 “干工商工作,就得敢当‘铁包公’,也要甘做‘店小二’。”这是井绪武同志常说的话。在经济浪潮奔涌的当下,他始终坚守党性原则,宛如一座航海中的灯塔,照亮公平正义及前进的航向。面对亲友的说情,他严词拒绝:“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不是谋取私利的工具。”面对违规企业的“糖衣炮弹”,他正色警告:“莫伸手,伸手必被捉!”他常以“人在做,天在看,百姓心中有杆秤”自勉。在一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中,某企业试图通过贿赂逃避处罚,他当场没收财物并严肃查处,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绝不丧失党性、贪图蝇头小利”的铿锵誓言。而对合法经营的商户,他又化身“贴心人”,主动协调解决融资难题、指导品牌创建,助力企业爬坡过坎、发展壮大。 从军营到工商,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青丝到华发,改的是容颜,不改的是“对党忠诚”的信仰。井绪武同志在前进的道路上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工商战线上书写了转业干部的担当传奇。他是一面旗帜,让“转业不转志、退伍不褪色”的精神熠熠生辉;他更是一座标杆,指引着后来者在坚守初心中勇毅前行,在服务发展中彰显价值。 审核:王凤军 值班:任安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