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英雄张自忠将军事迹 中国雷锋报山东讯(曹兴国)张自忠(1891—1940),字荩忱,临清唐园村人,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他是八年抗战中为国捐躯的唯一的国民党上将级军官,也是世界反法西斯五十个同盟国中殉职最高的将领。 张家为临清望族,地方首富。祖父张春林,勤耕务农,积下丰厚产业。父亲张树桂曾任江苏赣榆县巡检,因政绩卓著,被清廷加封五品官衔。张自忠幼年随父在江苏赣榆县习读诗书,父亲去世后返回故里,进入临清高等小学堂读书。1911年考入天津政法学堂,次年转入济南法政专科学校攻读。 张自忠求学时期,正值民国初年,新思潮的撞击使他逐步抛弃了光宗耀祖的仕途之路,而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更激励了他立志投笔从戎,达成救国救民的宏图大志。1914年秋天,他说服了家庭,舍弃学业,只身远赴奉天,投奔在新民屯担任第二十师三十九旅八十七团团长的同乡车震。 由于张自忠吃苦耐劳,没有一丝富家子弟的娇气,深得车震的赏识,逐步提升为司务长和师部参谋。1916年车震将张自忠推荐给时任第十六混成旅旅长的冯玉祥,不久入模范连学习军事,毕业后任排长。1919年入冯部教导团深造,结业后任连长、学兵团营长、团长。1925年,任冯部国民军第五师第十五混成旅旅长。1927年,冯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后,任第二十八师师长,次年兼任开封警备司令及第二集团军军官学校校长。中原大战失败后,张自忠率西北军余部由郑州进入晋南,荣任改编后的第二十九军第三十八师师长。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第二十九军奉命驻防察哈尔,张自忠统领第三十八师驻扎在宣化。 1933年,日军继侵占了热河之后,又派出精锐部队第六、八两个师团,由热河南下沿凌源喜峰口大道突破长城,图谋侵占整个华北,平津陷于危机之中。3月上旬,日军逼近喜峰口,三十八师奉命驰援喜峰口、罗文峪两地。张自忠亲临前线指挥,建立了一支由千人自愿组成的敢死队,每人身背1把大刀、1支短枪、几支手榴弹,夜袭敌营。喜峰口之役获得全胜,共歼敌两个联队、1个骑兵大队,计3000余人,摧毁敌炮18门。这是日本明治侵华以来遭到的第一次败仗。我军夜袭喜峰口敌后方大捷,出力量最大的是张自忠率领的三十八师,该师担任防守二十九军阵地的四分之三,付出了重大牺牲。为了表彰该师,蒋介石迭电嘉勉,并颁发青天白日勋章。喜峰口之役的胜利,激励着全国人民的抗日热忱,各报端纷纷载文赞扬,各界团体及海外侨胞代表亲赴前线慰劳。张自忠及其二十九军自此声震华夏,音乐家迅即谱出了《大刀进行曲》,威震敌胆的歌声传遍了大江南北。 1935年12月,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张自忠被委任为该委员会委员兼察哈尔省主席,仍然统领三十八师。1936年6月,张自忠就任天津市市长。市长任内,他处事镇静缜密,既不唯唯诺诺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又不大意鲁莽,而是不卑不亢、有理有度、从容不迫,维护国家的尊严。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日本诡称卢沟桥事变系“地方事件”,要进行“和平谈判”作为缓兵之计。南苑战役,佟(麟阁)、赵(登禹)2将军壮烈殉国。北平已成孤岛,势难防守。7月28日,宋哲元接蒋介石电令:“退守保定,坐镇指挥。”宋遂任命张自忠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北平绥靖主任兼北平市市长。他与日周旋,掩护二十九军南撤,并收拾北平残破局面。张自忠欣然受命,暂时留在北平,忍辱负重地苦撑着危局。 1938年1月,日本侵略军沿津浦路北进,企图突破我淮海防线,进窥徐州地区。2月间临淮关蚌埠两地之间,张自忠奉命率59军增援,苦战10余日,给日军以重创,阻止了敌北进图谋。随后,张自忠所部还师徐州,作为李宗仁第五战区的总预备队。 2月下旬,我庞炳勋部和日军精锐板垣师团激战于临沂汤头,经过艰苦血战,庞部伤亡惨重。临沂连电告急,第五战区统帅李宗仁令五十九军驰援临沂。 张自忠率部一天一夜急驰180里。第二天薄暮时分赶到临沂。3月14日,五十九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强渡沂河,一举插入板垣师团之右侧背。一夜之间,歼敌逾千,敌遂放弃攻城,转而对五十九军作战。敌我双方在沂河两岸反复冲杀,形成以争夺村、屋为目标的犬牙交错的拉锯战。激战3日,敌伤亡四五千人,五十九军也付出了伤亡六七千人的代价,该军两个师的连、排长几乎全部阵亡,营长也伤亡近半。 此时,战区参谋长徐祖诒,见五十九军伤亡过重,电请五战区长官李宗仁同意,令该部向郯城后撤。在这紧急关头,张自忠要求再战一天一夜。经徐祖诒请求战区同意后,张自忠立即下令营、团长均到第一线指挥,师、旅长到团部指挥所。张自忠亲临所属三十八、一○八两师前线指挥作战。并令将全军炮火集中向敌猛烈轰击,激战至17日,敌板垣师团再也无力抵抗,遗尸千具,被迫向汤头、莒县溃退。3月18日晚,五十九军除留一部协同庞部四十军守城外,其余向费县、沈村进击,威胁敌矶谷师团之左侧背,以策应五战区正面进攻作战。但溃退的板垣师团得知五十九军开向费县方向后,又回师进逼临沂,庞炳勋呼请张自忠回援。五十九军星夜兼程于3月25日到达临沂城西北地区,向敌之右侧发动攻势,敌人以全力向五十九军猛扑,我军在无援的情况下,虽然浴血奋战,但损失严重,形势相当危急。五战区遂决定派五十七军一部及汤恩伯之骑兵团准于28日到达临沂增援,在战况急迫的情况下,张自忠当即将援军即将到达的消息通知全军。在张自忠的训勉激励下,全军奋力苦战,待3月29日援军到达后,重新部署,全线出击,迫敌北溃,一向被自诩为“铁军”的板垣师团,兵力损失过半,被阻不能西进。 临沂阻击战,稳定了第五战区之战局,确保了徐州的安全,揭开了台儿庄会战的序幕。同时,更加振奋了全国军民抗战士气,增强了必胜信心,张自忠因此役功勋卓著,荣升为第二十七军团军团长,仍兼任第五十九军军长。 自临沂大捷之后,张自忠戎马倥惚,驰骋沙场;转战于鲁、豫、皖、鄂等省。继台儿庄大捷后,又历经徐州突围、潢川之战、襄东大捷等战役。1938年10月,张自忠因克敌功高,被任命为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节制五十九军和七十七两军,不久又兼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驻节鄂西荆门地区。 张自忠十分注意激励战士为国杀敌,发动民众参加抗战;还非常注意团结友军即新四军,协同对日作战。当时,张自忠所部官兵对蒋介石消极抗战,制造反共磨擦极为不满。蒋介石派员来张部视察时,第七十七军的一七九师师长何基沣(中共特别党员)当面讥讽说:前方抱紧枪、后方抱紧人;前方打枪、后方打牌;前方吃紧、后方紧吃。这话传到蒋耳朵里,命令张自忠将何送重庆法办。张自忠接令后,秘而不宣,趁去重庆开会之机,向蒋保证何不会有意外行动,使何避免了一场杀身之祸。1940年初,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曾赴荆门采访张自忠,探询对新四军“是否合法”的看法,张明确表示:我不懂合法不合法,我认为抗日就是合法。张自忠作为一个国民党高级将领,在国民党制造反共磨擦的逆流中,他主张联共抗日的态度是难能可贵的。 1940年4月下旬,日军以冈村宁次为总指挥调集重兵分六路向我襄东五战区大举进犯。经过激战,双方损失惨重。5月1日,日军分3路又向张自忠指挥的右翼兵团猛攻,我军奋勇迎击,激战5个昼夜,迫敌北逃。5月7日夜,张自忠亲率七十四师和骑兵1部,从宜城附近渡过襄河,追歼北逃之敌,他抱定“以死求胜”的决心,非打胜这一仗不可。渡河前,他给第三十三集团军诸将领写了两封信,嘱告全体将士誓死杀敌保国。 到达襄河东岸后,张自忠与各部取得联络,率领部队追击败退日军。5月11日,三十八师冒雨向东追歼枣阳方面之敌。次日我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敌拦腰一刀,杀敌血流成河。14日,张自忠率部与南窜之敌激战于方家集,击退敌人多次进攻。16日,敌集中万余名士兵,30余门大炮、数10架飞机向我南瓜店及两侧发动凶猛攻击,我军虽多次击退敌人进攻,但因敌众我寡,敌军逐渐形成对我军右翼的弧形包围。张自忠亲自登杏儿山督战,严令:“死守阵地,子弹没有了,用手榴弹炸,用刺刀刺,用大刀砍,用石头投,用拳打脚踢,最后用牙咬,坚决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 敌军包围圈越来越小了,中午12时左右,张自忠左臂被击中流血如注,但仍然大声疾呼地指挥作战。午后,敌军炮火向杏儿山疯狂轰击,副官阵亡了,参谋处长受了重伤。又一颗子弹击中张自忠小腹,身边的战士让他退下去,但张自忠坚定地回答:“我只有战死,决不后退!”又一颗子弹从他的右腮射入,正中头部。张自忠再也支撑不住,倒了下去。弥留之际,张自忠对部属留下了最后几句遗言:“战死疆场是军人的本分。我这样死的好,死得光荣,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良心很平安。” 张自忠牺牲之后,就连闻之丧胆的日军也十分敬重。他们在民间征发了一副棺材,将张自忠装殓掩埋,并集合官兵对之敬礼,表达对张自忠的崇敬之意。 张自忠壮烈殉国后,举国为之同悲。他的忠骸经觅获葬处,开棺运抵湖北荆门县快活铺,以上将礼服重殓后将灵榇经宜昌转重庆安葬。途中各地军政人员列队迎送,人民群众为其焚香路祭。灵柩运至重庆朝天门码头,不久安葬于重庆北碚梅花山上。 7月7日,国民政府特颁布褒扬令:“政府追怀壮烈,轸悼良深,应予明令褒扬,交军事委员会从优议恤。生平事迹,存备宣付国史馆,以示国家笃念忠勋之至意,此令。”不久,国民政府明令追赠张自忠为陆军上将。 8月6日,延安《新中华报》发表《悼张自忠将军》社论,称赞张自忠“对抗战之功极大,……配称为炎黄的优秀子孙,模范的民族革命军人,流芳百世的民族英雄”。 8月15日,延安各界举行追悼张自忠将军大会,朱德总司令及中共中央领导和各界人士都亲临大会。大会部致军委会及张自忠家属的唁电高度赞扬张自忠将军“率部杀敌,素著功绩肥水、临沂、随枣诸役”“均亲临前线,指挥若定,给寇军以严重打击,大大兴奋国内人心”,并号召“全国将士更加奋发,渡过难关,克服危险争取最后胜利”。 国共两党要人纷纷为张自忠殉国题词、作诗、写挽联。毛泽东赠词“尽忠报国”,朱德赠词“取义成仁”,并和彭德怀共同题词“一战捷临沂,再战捷随枣,伟哉将军精神不死;打到鸭绿江,建设新中国,资在朝野团结共存”, 周恩来除题词“为国捐躯”外,还撰文盛赞张自忠“生死不苟,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乃是抗日战争中所需要的宝贵精神”。蒋介石也手书“荩臣忠勇义烈,牺牲成仁,光荣一死,炳辉千秋”的悼词。 为追悼张自忠将军,国民政府于1942和1946年明令其入祀全国各地忠烈祠、颁荣字第一号荣哀状,改湖北宜城县为“自忠县”,并在北京、天津、汉口、徐州、济南、上海等各大城市设立“张自忠路”;在湖北荆门刘猴集和南漳武镇伏虎山分别建立张公祠,南瓜店建有张自忠衣冠墓。1956年我中央人民政府拨款重修内有张自忠血衣血帽的衣冠墓。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张自忠为革命烈士;并颁发了证书。1984年中共中央拨出巨款,重修重庆北碚梅花山张自忠陵园。1988年临清市人民政府在大众公园内为张自忠将军建故里碑,1998年中共临清市委、市政府在城区兴建了张自忠将军纪念馆,表达家乡人民对其永久的怀念。 审核:王凤军 值班:任安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