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述平原枪声 中国雷锋报山东讯(傅俊明)1956年清平县撤销,将其二区(金郝庄)、三区(王集)、四区(康盛庄)、五区(戴湾)划归临清县管辖。我们记述的是发生在清平三区的战斗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清平县活跃着一支抗日武装--清平县大队。在县委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县大队利用人熟地熟的有利条件,与其他抗日武装一起与日伪军进行机智灵活的游击战、夜袭战,打得敌人闻风丧胆,防不胜防。1944年农历七月的一个夜晚,从魏湾通往王集的田间小路上,清平县大队和冀南军区第十一团的三个连队正朝着王集飞速前进,去执行一项紧急的战斗任务。王集是清平县三区的一个大村子,有300多户人家,村子的北面和西面是连绵起伏的沙丘和果林。日本鬼子占领王集后,搞所谓“强化治安”运动,在村里的土地庙前修起了一个炮楼,炮楼四周筑起一丈多高、三尺多宽的土围子,里边驻着一个中队的鬼子和300多伪军。鬼子小队长叫小野,又粗又壮的五短身材,满脸横肉,一嘴黄牙,唇边一绺仁丹胡子,脖子和脑袋几乎一般粗,老百姓冲着他这长相和德性,都管他叫“猪头队长”。这家伙仗着人多炮楼厚,不把县大队等抗日武装放在眼里,经常带着鬼子、伪军到四周村里“扫荡”,抢粮要款、糟踏妇女,老百姓稍有不满,就用绳索捆回炮楼,严刑拷打,折磨得死去活来。群众对这帮衣冠禽兽恨之入骨,盼望抗日队伍早日打过来,为他们报仇。三天前,县大队接到内线送来的一个重要情报:小野中队调到县城康庄驻防,王集炮楼只留下了一个鬼子小队和200多伪军。这是一个拔除王集炮楼的好机会。县大队连夜将情报送到了冀南军区四分区,分区首长立即决定,由冀南军区第十一团所属的三、七、八连,在团政委王进前的率领下,配合清平县大队夜袭王集炮楼,拔掉这颗钉子,打开清平三区的抗日局面。凌晨4时,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夜袭部队经过长途行军,悄悄地运动到了王集村外,按照预定的战斗部署,县大队和七连担任主攻,八连负责火力掩护,三连打增援之敌兼做预备队,在夜幕的掩护下、县大队赵振清政委带领尖刀排摸到了土围子墙外。土围子墙外是100多米的开阔地带。鬼子的炮楼像一只黑色的巨兽蹲在那里,射击孔内透出一缕缕的灯光。炮楼下边是一个大场院,由于这几天天气燥热,伪军都在场院里露宿乘凉,现在正睡得象死猪一样。赵振清政委以坚定有力的手势,下达了出击的命令。尖刀排的战士们敏捷的象一只只狸猫,迅速地向土围子匍匐靠近。土围墙上,正有一个鬼子和一个伪军站岗。此时,那个伪军抱着枪,正摇头晃脑地依着墙垛打瞌睡,那个鬼子哨兵走过来恶狠狠地踢了他一脚,用半生不熟的中国话骂道:“你的站岗的,责任的有,睡觉的死了死了的!”伪军哨兵被踢醒了。尖刀排离土围墙越来越近,眼看要靠近墙根了。突然,“啪”的一声,一个战士的枪托不慎碰着一块石头,伪军哨兵吓得浑身一哆嗦,连嗓音都变了:“谁······谁······干什么的?”慌乱中还朝天开了一枪,场院里睡觉的伪军立刻乱成了一团。不等敌人完全醒过梦来,尖刀排的手榴弹便像黑老鸹一样飞进场院,炸得伪军喊爹叫娘,死伤惨重。紧接着,八连的两挺轻机枪和百十支步枪都扫向敌人。县大队和七连的战士们在强大火力的掩护下,迅速地冲到围墙下,架起梯子,跃身飞上墙头。刹时间,枪声、喊杀声、手榴弹爆炸声响成一片。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激战,场院里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剩下的就像掐去头的苍蝇,疯狂乱撞。有两个矮个子伪军刚钻进棉柴垛,手榴弹忽然在垛顶炸响;有三个腿长的伪军气喘吁吁地跑到柳树下稍事休息,迎面房上又飞来了“穿心弹”,围墙、树梢、房顶、柴垛,到处喷射着愤怒的火舌,大约一个小时后,侥幸活着的敌人全被压缩进炮楼里。王集炮楼有两丈多高,分上下两层,上层住鬼子,下层住伪军。鬼子小队长龟田,接受小野中队长“坚守王集炮楼”的命令还不到三天,便遭到抗日武装的致命打击,他又气又怕,嘴里“哇哇”地怪叫着,挥舞战刀督令鬼子、伪军拼命抵抗。战士们的进攻受阻,一时无法接近炮楼。天渐渐亮了,再不攻下炮楼,让县城的敌人增援部队来到,麻烦就大了。“让鬼子尝尝烟熏火燎的滋味,放火烧狗日的!”很多干部、战士提出这个建议,被指挥部采纳了。于是,一声令下,轻重武器一齐开火,打得炮楼周围乌烟瘴气,有两个射击孔顿时成了哑巴。趁敌人火力暂时被压下去之际,尖刀排的两个战士迅速冲到炮楼跟前,把两捆手榴弹塞进了枪眼。轰隆一声巨响,炮楼底层被炸开缸口大的一个洞,后面的战士们随即把一抱抱的棉柴、麦秸堆到洞口上,点起火。转瞬之间,大火熊熊,浓烟滚滚,晨风裹挟着呛人的烟火顺着洞口、射击孔直往炮楼里面灌。炮楼里面的敌人被浓烟呛得乱了营,咳嗽声,叫骂声,一片混乱。有两个伪军实在受不了,趁混乱之际打开了炮楼门,抢先逃了出来。后面的敌人,不顾龟田的威胁叫骂也一拥而出,有的仓皇跑向县城报信,其余的大都做了枪下鬼。龟田看到大势已去,便剖腹自杀,一命呜呼了。清晨6点多钟,战斗结束了。王集回到了人民手中。 王集战斗胜利结束以后,部队迅速撤离,绕道二区返回魏湾。中午时分,部队行军来到杨存庄。这个村子略呈盆形,四面是起伏的沙丘和片片果林,中午的太阳火辣辣的,把脚下的沙土地晒得滚烫,战士们已连续行军作战20多个小时,肚子饿得咕咕直叫,嗓子干得直想冒火。指挥部决定派出警戒,七连在村里,三连在村东,县大队和八连在村南,就地休息吃饭。七连刚吃完饭,村北的哨兵突然发现有400多名日伪军向村里扑来。明晃晃的一长溜刺刀闪闪发亮,原来是县城的增援敌人跟踪追来了。报告指挥部已来不及了,七连当机立断,以最快的速度抢占了村子北头的沙丘,抢先向敌人开火狙击。日伪军以为是遇上了民兵,派小股部队展开扇形阵容,向七连阵地猛扑过来,大队人马迂回到村东和村西,妄图把七连团团围住,却不料又遭到县大队和三连、八连的火力打击。敌人这时才明白,他们遇上的这支部队,就是拔掉王集炮楼的老八路。七连的战士们隐蔽在沙丘上,像欣赏动物一样观察着敌人的动静,等敌人冲到沙丘前二三十米时,指挥员一声令下,轻重武器一齐射击,打得日伪军屁滚尿流,扔下十几具尸体,狼狈得逃了回去,鬼子指挥官恼怒得举刀劈死了一个伪军,命令架起小钢炮,向七连阵地猛烈轰击。战士们不慌不忙地隐蔽到果树后边,以逸待劳,当敌人停止了炮击又开始冲锋时,他们又以果树、沙丘作掩护,时而猛烈射击,时而打几枪换一个地方,时而甩出几颗手榴弹,吓得敌人胆战心惊,欲退不敢,欲进不能。村子南边,县大队机智地和敌人捉起了迷藏,鬼子的炮击一停止,战士们在果林中游刃穿梭,频频出击,给敌人以重大杀伤后,又迅速撤回阵地。隐蔽起来。敌人恼羞成怒,紧跟在后边穷追不舍。当追到县大队原来的阵地时,刚好鬼子又进行冲锋前的炮火轰击,炮弹纷纷落人敌群,把鬼子伪军炸倒了一片,一个打膏药旗的鬼子被炸上了天,县大队的战士们看到这开心的场面,乐得拍手叫好:“再多来几炮哇!日本鬼子打起了东洋兵。”下午4点钟左右,敌人的攻击停了下来。阵地上一片寂静,到处是鬼子、伪军的尸体和燃烧的果树。原来,敌人见久攻不下,便改变了部署,以守为攻,妄想拖住我军,等待援兵。指挥部识破了敌人的诡计,决定集中全部兵力,形成拳头,给敌人一个反突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垮敌人,迅速撤离杨存庄。指挥部下达了反突击的命令,嘹亮的冲锋声震荡着果林。县大队和三、七、八连的战士们从阵地上一跃而起,端着寒光闪闪的刺刀杀向敌人。经过一阵激烈的肉搏战,敌人死伤惨重,抵挡不住我军,又丢下了50多具尸体,向着县城方向狼狈逃窜。杨存庄战斗,敌人死伤100多人,我军有30多名战士英勇牺牲。为防备敌人前来报复,战士们帮助村里的群众安全转移后,连夜返回了魏湾。 莽莽平原,片片沙丘,平原枪声依然阵阵回响在这片土地,提醒我们不要忘记故土的热血,永远铭记和平的不易。 审核:王凤军 值班:任安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