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安阳:坚守在乡村教育的“掌灯人”时间:2025-07-23 ——记安阳县吕村集小学校长刘洪吉 □本报通讯员 付强 每天清晨6时,吕村镇吕村集小学的校门会准时开启。 这时,校长刘洪吉的身影已立在晨光中,而这要比规 定时间早一个多小时。“第一个到校点亮灯光”,这 是刘洪吉数年来坚守的原则,也是广大师生对他勤勉 工作的印象。 倾情奉献 收获荣誉无数 时光回溯到2013年,当时,由于交通不便,湘河店小学的几位教师每天要骑车来回奔波。刚任校长的刘洪吉开着面包车当起了义务司机,载着大家在通往学校的土路上颠簸前行。“虽然雨天溅一身泥,冬天呵气成霜,但车里永远有说有笑。”当时的同事回忆说,这辆“教师专线”载着学校仅有的几名教师风雨无阻地跑了6年,创下了该镇教学质量“两连冠”的佳绩。 刘洪吉后来到前冯宿小学任职,他以“让教师有尊严地成长”为理念实施管理,由此推动了该校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共有16位教师获得了县级优质课荣誉。如今,在吕村集小学,刘洪吉继续坚持这样的理念,带来了新的成绩:该校7位50岁以上的教师评上了高级职称。 埋头苦干 学校华丽转身 2021年,刘洪吉初到吕村集小学时,学校的景象令人失落:地势低洼,雨季积水能没过脚面,师生不得不穿胶靴上课。新建宿舍楼在丛生的杂草中显得荒凉无生气。 “当年修建红旗渠苦不苦?和修渠人相比,咱们这点困难算得了什么!”在全校教师会上,刘洪吉指着校园规划图说,“咱们要传承红旗渠精神,当‘教育筑渠人’!”此后,刘洪吉带领广大教职员工全力投入改善学校环境的行动。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学校迎来了蝶变:24间教室装上了空调和智慧黑板,学校水冲式厕所取代露天旱厕。2021年以来,该校获得的荣誉超过40项,包括“河南省义务教育作业评价改革示范校”“安阳市教育教学质量优秀奖”等。 说到母校,学生付钰说:“学校道路平坦、教室宽敞,社团也多了起来,活动搞得很好,老师对学生都很负责任。在这里读书上学,我觉得挺幸福的!” 成立社团 发挥学生特长 在吕村集小学,经常能看到书法社团的学生挥毫泼墨,战鼓社团的学生练习擂鼓。“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力争班班有社团”是吕村集小学秉持的教育理念。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们结合兴趣特长纷纷成立了社团,涉及美术、体育、书法等领域。 由于学校远离市区、县城,很多教师初到这里时心里会有落差。刘洪吉和大家交心道:“学校就是咱的家,和谐美丽靠大家!要和学校一起成长。” 五(3)班班主任王海玲见证着学校多年来的变化。“以前,总觉得乡村学校过于落后,现在,校园环境越来越美。我们学校的朗诵团拿过市级比赛的冠军,战鼓队多次参加市里组织的大型活动,学校被评为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之一。”王海玲说,学校秉持“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理念,使学生敢于追梦,在发挥优势特长基础上不断成长。 与时俱进 探索引入AI 日前,刘洪吉参加了全县中小学校长培训班。培训结束归来,他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尤其是对培训中提及的AI技术印象深刻。在教师座谈会上,刘洪吉深有感触地说:“现在是AI广泛应用的时代,我们要积极探索把AI技术应用到教学实践环节,把它当作教育的好帮手。同时,要坚持提升教师自身综合素养,继续坚持人文关怀,毕竟,教育的温度无法被算法、技术代替。” 刘洪吉带领广大教师积极学习智能教学系统,该校被评为“县智慧教育平台运用示范校”,由此,学生们能更加便捷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实时共享。 傍晚的吕村集小学,检查完教室的刘洪吉轻轻锁上了校门。在乡村教育路上,刘洪吉带领师生继续奔跑着,他们作为新时代的“教育筑渠人”,用责任夯基、以苦干砌石,使更多乡村孩子走向了广阔的天地。 编辑:蒋国辉 责编:刘海青 审核:任安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