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家乡践雷锋精神:30天卫生院志愿服务体悟医者温度时间:2025-08-16 中国雷锋报宁夏讯(通讯员 杨怀恩)暑期里,宁夏中卫籍河南师范大学学子刘佳乐以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信念为指引,响应“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号召,回到家乡沙坡头区宣和镇中心卫生院,开启为期一个月的“返家乡”社会实践,在基层医疗一线践行雷锋精神,用行动书写青年担当。 在平凡岗位践行雷锋“螺丝钉精神” 初到卫生院,她先在公共卫生科见习。科室周医生手中的慢病档案,成了她理解雷锋精神的生动教材:各村档案按村名码放,封皮标着慢性病病例数,内页不仅记录血压、血糖数据,连村民“夜里总咳嗽”的细节都不放过,部分档案边角还沾着田埂泥。“张大爷对青霉素过敏”“李奶奶要少吃腌菜”,周医生对村民健康的熟稔,正是雷锋“心里装着群众”的体现。 三伏天赴喜沟村下乡体检时,她认识到基层医者的雷锋式坚守。清晨五点,救护车驶向山区,正午地面发烫,周医生和护士俯身给老人量血压、捋汗湿衣服做心电图,白大褂后背能拧出水,额角的汗晕开工作牌字样。回程后,周医生立刻录入数据:“得赶紧叮嘱血糖高的大爷忌口”,疲惫中透着执着——这恰是雷锋“不怕苦、不怕累”精神的延续。 转入院感科后,她起初觉得“核对消毒记录、查紫外线灯管”枯燥,直到看见清晰台账才醒悟:这些琐碎步骤是给患者安全“加防线”,正如雷锋“干一行爱一行”,在平凡中坚守责任,藏着对生命的敬畏。整理“优质服务基层行”资料时,她发现医生们门诊之余加班整文件,院长、主任午间不歇下乡核查——基层医者的付出,让她读懂雷锋“甘于奉献”的深意。 以专业所长传雷锋式温暖 作为新闻专业学子,她起初想记录“戏剧性场景”,却在实践中明白:真正的温暖藏在日常,正如雷锋精神体现在点滴小事里。看到周医生为错过体检的李大爷上门量血压,她联想到新闻报道的“深度追踪”,意识到基层医疗工作是用日复一日的随访,书写乡村健康的“温暖报道”,这和雷锋“时时处处为人民着想”的初心相通。 门主任讲解手卫生抽查表时,她想起新闻课“细节决定真实”,更悟到:医疗里的重复检查、新闻中的信源核对,都像雷锋那样“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以严谨守护生命,用专业传递责任。 承雷锋精神助家乡发展 谈及实践意义,刘佳乐说:“到基层服务,就是践行雷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未来,她计划以新闻之笔续传雷锋精神:做“乡土记录者”,像医生用方言拉近距离般,让新闻扎根基层;做“医疗传声人”,挖掘医者坚守故事,助力基层引资源、引人才;做“健康推动者”,用电子技术优化慢病资料,让健康知识更易懂——用青年所长,让雷锋精神在故乡健康事业中扎根。 30天的实践,刘佳乐不仅读懂了白大褂的责任,更坚定了以雷锋精神为指引的方向:“未来会带着这份初心,让健康与温暖在故乡扎根生长。” 编辑:蒋国辉 责编:程 进 值班:任安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