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管: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宣传部

 

首页 >> 阜阳工作站 >> 十年助学铸初心,雷锋精神绘就新时代民生温暖底色
阜阳工作站
详细内容

十年助学铸初心,雷锋精神绘就新时代民生温暖底色

时间:2025-08-31     作者:中国雷锋报【原创】   阅读


中国雷锋报阜阳讯(程进) 8月28日下午,安徽省阜南县于集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携手《中国雷锋报》阜南雷锋爱心志愿团、阜阳市缘梦爱心慈善协会,以“金秋助学,温暖人心”为主题走进郜台李郢村,为李庆晨、李庆运两名大学生送去助学金与生活用品。这不是一次偶然的帮扶,而是一场跨越十余年的爱心坚守——早在兄弟俩分别就读小学六年级、四年级时,阜南雷锋爱心志愿团便已伸出援手,如今李庆晨已是安徽农业大学大三学生,李庆运也踏入阜阳师范大学开启大一生活。


微信图片_2025-08-31_111247_000.jpg


       命运曾对这对兄弟格外苛刻,自幼失怙的他们,只能与年迈爷爷相依为命,家庭生计困难。但社会的温暖从未缺席,阜南雷锋爱心志愿团和阜阳市缘梦爱心慈善协会十年如一日的关爱,不仅为这个困顿的家庭卸下了经济重担,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感谢叔叔阿姨们的守护,我们会把这份关怀化作动力,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兄弟俩的话语质朴而坚定,字句间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也映照着爱心帮扶的深远意义。


微信图片_2025-08-31_111354_288.jpg


       “今后我们会持续关注兄弟俩的成长,在学业、生活上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有困难随时找我们!”活动中,阜南雷锋爱心志愿团团长、缘梦爱心慈善协会会长吴井阔的承诺掷地有声。十载助学路,从孩童到青年,从小学到大学,这支雷锋爱心志愿团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雷锋精神”的真谛,也让“不让一个困难学子掉队”的誓言落地生根。


微信图片_2025-08-31_111357_744.jpg


       这场跨越十年的爱心接力,早已超越了单纯的物资帮扶,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是社会正能量的温暖传递。当爱心团体用坚守为寒门学子撑起一片天,当受助青年把感恩化作逐梦的力量,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两个年轻人的成长蜕变,更是一个社会对“教育公平”的执着守护,对“向上向善”的坚定追求。十年光阴,足以让孩童长成青年,让青丝染上微霜,却未曾改变这群“雷锋人”的初心。他们看着李庆晨从懵懂少年考上安徽农业大学,看着李庆运带着憧憬踏入阜阳师范大学;他们记得兄弟俩每一次接过资助时的感激眼神,也牵挂着这个家庭每一个需要帮扶的瞬间。这份守护,早已不是简单的“公益任务”,而是像亲人般的惦念——惦念着孩子的学费够不够,惦念着爷爷的身体好不好,惦念着兄弟俩在求学路上会不会遇到难迈的坎。而兄弟俩那句“把关怀化作动力,将来报效祖国、回馈家乡”的誓言,便是对这份惦念最好的回响:爱从来不是单向的给予,而是在心底种下的种子,终将长成参天大树,再为他人遮风挡雨。


微信图片_2025-08-31_111401_434.jpg


      有人说,爱心公益的意义,不在于一时的轰轰烈烈,而在于长久的润物无声。阜南雷锋爱心志愿团的十年助学路,正是对这句话最生动的诠释。他们以“雷锋”为名,却从未将“雷锋精神”挂在嘴边,而是用一次次上门的帮扶、一句句贴心的叮嘱、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让“无私奉献”有了具体的模样,让“助人为乐”有了温暖的温度。在这个过程里,他们不仅帮兄弟俩圆了读书梦,更在阜南这片土地上,播撒下了“爱”与“善”的种子——或许是受助家庭的感恩,或许是邻里乡亲的称赞,或许是更多人因这份坚守而主动加入公益队伍,雷锋精神就这样在潜移默化中传递、发酵,成为一股温暖人心的社会力量。


微信图片_2025-08-31_111430_009.jpg


       如今,李庆晨在大学的课堂里追逐理想,李庆运在新的校园里开启征程,而这群“雷锋人”的脚步,还会继续向前。他们的影响力,从来不是轰轰烈烈的宣传,而是藏在十年的时光里,藏在兄弟俩愈发坚定的眼神里,藏在更多人因他们而相信“善意能改变命运”的信念里。它像一束微光,却能照亮更多困境中的角落;它像一股暖流,却能融化世间的冷漠与隔阂;它更像一面旗帜,告诉我们:当一个人选择做“雷锋”,他能温暖一个家庭;当一群人坚持做“雷锋”,他们能点亮一个地区的文明;当无数人追随“雷锋”的脚步,这份爱与善,终将汇聚成推动社会向前的磅礴力量,让更多人在人生的路上,不再孤单,不再迷茫。


微信图片_2025-08-31_111434_249.jpg


       这,就是雷锋爱心公益最动人的影响力——它不追求瞬间的光芒,却能在岁月里沉淀出最醇厚的温暖;它不渴求众人的喝彩,却能在悄然间让善意代代相传。而那些被温暖过的人,那些被点亮过的梦,终将成为新的“雷锋”,把这份爱继续传递下去,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中国大地上,永远闪耀着温暖的光芒。


编辑:蒋国辉

责编:刘兴伦

值班:任安广


雷锋报分割线 (2).jpeg


时代雷锋网.com报底.png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