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徐州:有了AI设备,足不出户就能给鸟类“点名”中国雷锋报(董培勤) 深秋时节,候鸟南飞。鸟类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是生物多样性观测的重要指示类群。近年来,徐州市不断加大鸟类多样性监测和保护力度,守护候鸟迁徙“生命线”,让更多的鸟儿在蓝天下自由翱翔。 推进智慧监测 用AI给鸟儿“点名” 与人口普查工作类似,鸟类监测调查相当于“鸟口普查”。传统的鸟类监测调查大多采用“人工+观测设备”的方式,耗费人力又很难做到精确。 去年底至今年初,徐州环境监测中心开展了一次初步的“鸟口普查”,在大沙河国家湿地公园监测到近70只青头潜鸭种群,是该湿地公园有记录以来的最大种群,数量超过全球青头潜鸭种群个体的1%,符合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关于国际重要湿地的标准。 “为了更为精准地记录大沙河国家湿地公园野生鸟类的种类和数量,我们联合公园安装了AI鸟类智能识别设备,目前正在调试中。”徐州环境监测中心生态监测科科长曹恩伟介绍说,有了AI设备,坐在办公室里就能给鸟类“点名”。 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邳州记录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5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26种、江苏省级重点保护鸟类45种。今年夏季,邳州市在黄墩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正式启动野生动物(鸟类)智慧监测工程,架设了10路高清摄像头,结合5G网络传输和交换机等网络设备,构建起一个完整的AI生物多样性自动监测系统。 徐州地区位于华北平原南部,属于暖温带,正常情况下夏候鸟比例应高于冬候鸟。但监测结果显示,徐州冬季和春季鸟种数量要大于秋季和夏季。 徐州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吴涛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夏季炎热多雨,林木和灌木生长茂盛,观测相对困难。而有了红外摄像机和AI智能识别系统的智慧支撑,徐州鸟类观测记录将会明显提升。 构建生态通道 助力人鸟和谐共生 维护生物多样性,要保护和改善生物的生存环境。 会日前,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省财政厅发布2024年江苏省“生态岛”试验区项目入库名单,贾汪大洞山“生态岛”试验区纳入其中。 去年4月,徐州市生态环境局启动贾汪大洞山、铜山圣人窝、新沂马陵山、丰县大沙河4个生态岛试验区建设计划,旨在提升自然地理单元的系统性和连通性,建立物种迁徙和基因交流的生态通道,形成生态岛链。目前,新沂马陵山和贾汪大洞山生态岛项目正在紧张实施中。 徐州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在这条通道上,徐州划定了794.8984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64个、1722.31平方公里生态空间管控区域,建设了4级、5类、25处自然保护地,面积达73633.25公顷。 在沛县安国湖国家湿地公园南侧,2000多棵两米多高的中山杉郁郁葱葱、长势喜人。这里是省级野生动物集中分布区动植物生境恢复项目,将打造一个百鸟欢啼的林鸟栖息地,与20公里外的栖山坑小微湿地实现系统连通,构建鸟类迁徙生态廊道。 林木覆盖率达31.58%,为鸟儿提供生态廊道、栖息地和取食地;采煤塌陷区上建成了4个国家湿地公园,为水域湿地鸟类营造更好的栖息繁衍区域。徐州市用不断向好的自然地貌条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越来越多的候鸟和旅鸟驻足。 截至2023年年底,徐州市已观测到鸟类253种,占全省53.3%。今年又有白额雁、雕鸮等珍稀鸟类“上新”。从徐州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下个月底将实现徐州市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全覆盖,摸清生物多样性家底。 编辑:冯超 审核:徐新新 签发:纪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