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老师讲故事】 榜样的力量(上)望城筑梦时间:2025-02-25 朱晓健 青少年朋友们,大家好! 我是郑州市关工委“五老”报告团成员朱晓健,从事新闻宣传工作40年。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故事是“榜样的力量(上)望城筑梦”。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 今天我们学雷锋,雷锋当年学的谁?62前的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从此雷锋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雷锋精神进入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 60多年来,雷锋的事迹传遍神州大地,雷锋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爱党报国、奋发有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回想当年,雷锋从一个衣不蔽体、温饱难以保证的苦孩子,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短短22年人生经历中,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人对雷锋的成长产生了难以磨灭的影响。 在雷锋的成长历程中,始终有一群闪耀的身影——他们或是扎根基层的领导干部,或是平凡岗位上的劳动模范,或是战场上的英雄楷模,甚至还有身边的战友和同事。这些榜样以高尚品格与实际行动,为雷锋树立了精神坐标,塑造了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 望城筑梦
梦想的影子,时常伴随着雷锋追寻的脚步;榜样的力量是雷锋不断进步提升的不竭动力。 1956年7月15日,16岁的雷锋(原名雷正兴)在毕业典礼上,说出了自己的三个愿望:当新式农民,驾起拖拉机耕耘祖国大地;做个好工人建设祖国;参军做个好战士,拿起枪用生命和鲜血保卫祖国,做人类英雄。 雷正兴的愿望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来源于他心中的梦想。 1949年8月上旬的一天,雷正兴找到驻扎在简家塘的解放军某部,第一次萌发了参军的愿望。连长觉得他年龄太小,不符合当兵要求,就婉拒了雷正兴。不久,雷正兴又找到连长要求参军。连长勉励他长大了再参军,并把一支钢笔送给他。 1954年12月,望城县委组织部干部黎国平到雷锋的家乡安庆乡协助冬耕冬种和征兵工作。一天晚上,雷正兴见到县里来的干部,眼里闪着希望之光,马上提出要求:黎同志,我要参军!考虑到他年龄太小,还在读书,黎国平没有同意。看到雷正兴那焦急又诚恳的眼神和充满稚气的娃娃脸,黎国平真不忍心立即回绝他,只好安慰他说:你还小,先好好读书,别着急,过两年我们一定让你去……这是雷正兴第二次表达了参军的愿望。 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梦想成为雷锋好学上进的助推器,正是雷正兴有如此强烈的愿望,为10年后雷锋走进军营、穿上军装,成为一名好战士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 在湖南望城的18年成长岁月里,两位关键人物为雷锋播下了理想信念的种子。 1、雷锋的“青春偶像”—— “养猪模范”冯健 1956年7月,雷正兴高小毕业后放弃了升学的机会,主动回乡参加农业生产,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新湖南报》刊登的望城县西塘村青年冯健事迹的影响。 冯健, 女,1937年出生(比雷正兴大3岁),1956年入党。16岁高小毕业后,她主动回乡参加农业生产。1955年9月,冯健参加了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受到毛主席的接见。1957年5月,冯健第二次上北京,参加了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又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毛主席和出席共青团“九大”的青年先进人物(二排中间穿短袖衬衣、留长辫子者为冯健)亲切交谈。 1956年初冬时节,在县委书记张兴玉家,冯健与雷锋初次相识。其实早在1954年的4月28日,雷正兴就学习了《新湖南报》刊登的冯健的先进事迹。信中介绍了女青年冯健高小毕业后回乡养猪并评为全省养猪模范的事迹,赞扬她的行为是青年团员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服从祖国需要的高尚品质的表现。雷正兴在讨论发言中说:祖国需要就是我的志愿,我要向冯健姐姐学习,到农业战线去锻炼。 从那以后,雷正兴每次见到冯健都要问见到毛主席的情景,一个细节也不想放过。比如他问毛主席和你握手了吗?毛主席对你讲了什么话?甚至连毛主席穿什么样的衣服、写字走路的姿势都要问,一点一滴他都想知道。冯健讲的每一个细节,雷正兴都感到特别亲切,说冯健是“最幸福的人”。 1961年5月,冯健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雷锋在部队的先进事迹《五好战士雷锋》。她当即去信向雷锋祝贺。当年6月4日,雷锋写信给冯健,随信寄了一张自己正在擦洗汽车的照片,并在照片背后写下:冯健姐姐,我永远向你学习,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冯健晚年曾写了一篇文章《我又见到了可爱的弟弟》。她深情回忆了与雷锋相识相知相互学习的经历。“1958年,望城县在团山湖创办了农场,18岁的雷锋成了这里最早的一批职工。在美丽浪漫的团山湖,雷锋度过了他一生中最浪漫的时光。就是在这美丽的环境下,雷锋写下了那首《南来的燕子啊》。现在读起来依然亲切,仿佛我可爱的弟弟又来到我跟前。” 2、望城县委书记张兴玉 张兴玉(1922年——1999年),男,1922年6月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1953年6月至1958年10月任望城县委书记。雷正兴从1956年10月到县委机关担任张兴玉书记的通讯员,他们之间相处了两年时间。 张兴玉了解雷正兴的苦难身世,从生活上关心他,在政治上培养他,经常给雷正兴讲革命道理以及赵一曼、刘胡兰、黄继光、邱少云、董存瑞等英雄人物的事迹,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到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许多英雄,都在雷正兴心中种下了英雄的基因。雷正兴当时就感慨地说:“刘胡兰牺牲的时候,不满16岁,比我还小呢?……” 1956年12月,张兴玉把《怎样做一个有共产主义道德的人》一书赠送给雷正兴。他对雷锋提出希望:在已经是少先队员的基础上,争取早日加入青年团,进一步加入中国共产党。 雷锋从跟张兴玉书记下乡脚踢螺丝钉,到后来形成“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螺丝钉精神,跟张兴玉书记的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1960年4月,雷锋入伍后给战士们看他的传家宝,就是在湖南望城县工作时张书记送给他的一双袜子。雷锋补了三四层,也舍不得扔掉,说这是县委书记给我的传家宝。他的鞋、衣服破了,总是缝了又缝、补了又补,舍不得换新的。他参加活动或军训时就换上新军装,平时出差执行任务或者参加劳动时,就穿旧衣服,真是做到了“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作者:朱晓健 从事新闻宣传40余年的资深媒体人 河南青年报原总编辑 郑州市关工委“五老”报告团成员 中国雷锋报讲师团团长。 编辑:蒋国辉 责编:王凤军 审核:陈有龙 值班:任安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