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城联络组组长郭磊磊:让英魂归故里 用行动慰忠烈时间:2025-03-07 中国雷锋报晋城讯(金璟)3月6日下午,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寻亲山西公益帮扶中心晋城联络组组长郭磊磊一行拜访了晋城市中共党史学会,就烈士寻亲工作进行了深入座谈交流。中共晋城党史网总编辑崔利民、地方党史研究室主任王书平、办公室主任孔康宁,太行精神研究室副秘书长兼研学基地主任丁先富参加。 现年38岁的郭磊磊,是泽州县周村镇甲村村杨洼村人,艺诚精工装饰部法人代表。这位朴实的装修从业者,自2020年加入天龙救援队后,先后参与河南特大水灾、涿州洪涝灾害等十几次应急救援行动。展现了一名志愿者的责任与担当。此外,他还是晋城123爱心志愿者联盟的发起人。2023年12月,经推荐,郭磊磊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寻亲山西公益帮扶中心,现担任晋城联络组组长,目前该联络组已发展了13名志愿者。 2020年底,郭磊磊加入天龙救援队,开启了他的公益救援之路。2023年,他在抖音上看到云南救援队发布的山西晋城籍烈士在云南的墓碑照片以及寻找赵三测烈士亲属的信息。怀着对革命烈士的崇敬之情,郭磊磊毅然踏上了寻找烈士亲属的旅程。经过艰难的寻找,他最终在巴公镇渠头村找到了革命烈士的后代。当赵家后人捧出泛黄的烈士证时,他坦言:"那一刻,突然读懂了'传承'的重量。这两年,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郭磊磊团队已成功为46名英烈联系上亲属,让这些烈士的英魂得以归家。
谈及从事烈士寻亲工作的初衷,郭磊磊表示,他从小就有参军的梦想,特别崇拜保家卫国的英雄,但因小时候做过手术,未能如愿以偿,这成为他一生的遗憾。于是,他对军人有了天然的崇拜之情。看到烈士牺牲后还未找到家人,他便萌生了为牺牲的烈士找到回家路的想法。在烈士寻亲过程中,他学到了很多知识,包括军史、党史、抗战史、县志史等。尤其是当找到烈士亲属后,看到他们感激的神情,有的亲属甚至前往安葬地祭拜,这让他觉得这份工作充满了成就感,也充满了社会正能量。被问及坚持的动力,这位装修行业出身的志愿者谈到"我们装修房屋用尺子丈量空间,而这份事业,是在用心灵丈量时间的深度——让过去照亮未来。" 在交流过程中,党史学会崔利民将学会珍藏的《志愿军历史纪念册》与郭磊磊分享,并详细介绍了志愿军烈士的英勇事迹。在座谈中,崔利民对公益组织开展的十分有意义的工作表示了高度赞赏,并表示将发挥学会的优势,全力支持公益组织今后的寻亲工作。学会将为志愿者大力提供帮助,助力打通烈士魂归故里最后一公里,并深入挖掘英烈故事,将烈士的精神代代传承下去。这一表态为烈士寻亲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也让郭磊磊和他的团队倍感振奋。 在座谈中,烈士寻亲工作也面临着诸多困难。由于烈士牺牲时登记的资料不够详细,没有确切的出生地,县志和中华英烈网也没有登记,这给寻找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寻找过程中,亲属、村委以及政府部门对他们的身份和动机存在质疑,不愿意配合。志愿者去政府部门寻求帮助时,又因没有权限而陷入困境。尽管寻亲过程一波三折,但郭磊磊坚信,做正能量的事情就不能怕困难和质疑,只有坚持才能有收获。 郭磊磊强调,烈士寻亲不仅仅是为了寻找烈士亲属,更是为了让人们明白,现在的美好生活离不开这些烈士的牺牲,同时也是为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播社会正能量。通过这份工作,他们也在做公益,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但目前,社会对烈士寻亲自愿者的支持力度还不够大,参与人员整体较少,年轻人对这份工作的认同度和关注度也不高,社会宣传也存在不足。 他呼吁,希望社会能够更多地关注和弘扬烈士寻亲工作,政府部门能够给予更多的支持,为烈士亲属做一些实际的帮助和祭拜补助。他希望有更多爱心人士加入烈士寻亲的工作,政府和民间能够群策群力,对认证的公益组织多给予帮扶,将烈士的寻亲工作落到实处,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宣传和口号中。同时,他还建议多整理宣传烈士事迹,从小学生开始普及红色教育,让更多年轻人对烈士心怀崇敬之情,让烈士的精神代代相传。 郭磊磊和他的团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烈士的敬意和对公益事业的执着追求。他们的努力让烈士的英魂得以归家,也让社会看到了公益的力量。希望在他们的带动下,能有更多人参与到烈士寻亲工作中,共同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播社会正能量贡献力量。 编辑:蒋国辉 审核:王凤军 值班:任安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