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爷爷是位大英雄 中国雷锋报山东讯(秦若童)我的爷爷,名叫秦思亭,山东临清康庄镇大陈村人。1983年10月,他光荣入伍,成为济南军区67军199师597团的一名解放军战士。1985年,在祖国南疆那场艰苦卓绝的对越自卫还击防御作战中,他身负重伤,失去了左下肢,被评定为五级伤残军人,荣立二等战功,并在战火硝烟中火线入党。 八十年代,当《血染的风采》唱响神州,爷爷和千千万万的热血青年一样,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南疆那片被血与火浸染的土地。他们的信念无比坚定:守护祖国领土的完整,捍卫边境的安宁,保卫后方亿万同胞的幸福生活。 1985年寒冬,惨烈的405高地争夺战打响了。这是一场炼狱般的血战。十二月初,坚守阵地的597团四连勇士们,在击退敌人猛攻、全歼来犯之敌、摧毁敌人工事后,二十多位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那片焦土之上。然而,敌人并未死心。12月10日,他们集结兵力,发动了营级规模的反扑。接防的五连战士浴血奋战,拼死抵抗。在敌人密集火力的疯狂压制下,405高地一度失守。阵地上的景象惨不忍睹,浸满鲜血的土地上,散落着被炮火撕裂的残肢断臂……清理战场时,烈士们的忠骨只能用塑料袋分装背下。 战斗越激烈,弹药的消耗越是惊人。12月8日,是爷爷生命中最刻骨铭心的一天。当得知405高地弹药告急,爷爷心急如焚:“我们饿肚子可以忍,但绝不能没有子弹‘喂饱’敌人!”他毅然请命,扛起沉重的弹药箱,冲向被敌人炮火严密封锁的生死运输线。 炮火在耳边呼啸,死亡如影随形。冲过一道又一道“百米生死线”时,一发炮弹在他身后左侧轰然炸响!灼热的弹片和碎石如雨点般袭来。瞬间,爷爷的左臂和手掌被撕裂开几个血洞,鲜血喷涌;左眼传来钻心的剧痛,视野一片模糊。但阵地上战友们焦急的等待,像火一样灼烧着他的心。他咬紧牙关,把剧痛死死压在喉咙里,用还能活动的右臂拼命护住弹药,拖着伤躯,继续在弹坑间艰难穿行。 就在这时,又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巨大的冲击波将他狠狠掀翻在地。爷爷挣扎着用右手抹开糊住眼睛的泥土和血污,试图爬起来——摔倒,再爬起,再摔倒……他低头一看,才惊觉自己站不起来的原因:刚才那声巨响,是一颗地雷!他的左下肢几乎被齐根炸断,只剩下一个大脚趾头,连着血淋淋的皮肉,在焦黑的断肢上无助地晃荡…… 战友们冒着枪林弹雨,翻越陡峭的山岭,踏着泥泞不堪的战壕,拼死将爷爷抬到了相对安全的662.6高地。担架上,爷爷从昏迷中醒来,看到抬着他的战友们眼中满是不忍与心疼。为了不让战友们难过,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竟强忍撕心裂肺的剧痛,用尽力气挤出一个笑容,轻声安慰道:“别担心,同志们……这下可好,折磨我多年的‘脚鸡眼’,算是彻底‘除根’了……”在这生死一线的时刻,爷爷用他惊人的意志和独有的幽默,诠释了什么是“把生死置之度外”的老山精神,什么是革命军人最深沉的情谊。 40年光阴荏苒,当年浴血南疆的爷爷早已两鬓染霜。然而,他和597团的战友们在405高地上用生命践行的誓言——“宁可前进一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却如同穿越时空的惊雷,至今仍在南疆的青山翠谷间回荡不息。 每一次抚摸爷爷冰冷的假肢,每一次聆听他平静的讲述,我的心灵都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正如广西靖西烈士陵园那庄严肃穆的碑文所镌刻:“他们用青春挡住炮火,换来了身后的万家灯火。” 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在祖国的南大门,曾有这样一群最可爱的人,用滚烫的热血和年轻的生命,书写了最壮丽的篇章——山河无恙,吾辈自强! 作为英雄的后代,讲述爷爷的故事,传承那永不褪色的老山精神,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那矗立在边关的丰碑,将永远照耀着我们前行的道路,提醒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自强不息! 审核:王凤军 值班:任安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