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管: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宣传部

 

首页 >> 阜阳工作站 >> 淮河之滨,管鲍故里,山东教师讲雷锋
阜阳工作站
详细内容

淮河之滨,管鲍故里,山东教师讲雷锋

时间:2025-01-07     作者:中国雷锋报【原创】   阅读


中国雷锋报阜阳讯(程进 王艳童 杨江) 阜阳阜,淮河宽,白马驼铃响云端。


为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不断激发全社会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热情,1月4日下午,一场精彩的报告会,把中国雷锋报阜阳雷锋工作站一周年庆典暨表彰大会活动氛围推上高潮。


微信图片_20250107223353.jpg



在中国雷锋报社副社长程进的陪同下,全国学雷锋办公室讲师团副团长、日照市东港区民族团结教育教研室主任、《雷锋》杂志封面人物滕兆敏,应邀为阜阳雷锋工作站的工作人员和优秀志愿者代表作了题为《雷锋:全球志愿者标兵》的报告,现场气氛热烈而欢快。


微信图片_20250107223406.jpg



滕老师首先用10个数字和关键词,深情地讲述了雷锋故事,分享了雷锋日记。那些平凡而又感人的事迹,那些富有哲理的金句,让在场的志愿者们深受感动。他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感人肺腑的事迹,将雷锋那平凡却又伟大的一生栩栩如生地再现在听众面前。他的话语朴实无华,却充满了力量,让大家深刻地认识到,践行雷锋精神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行动。雷锋的阳光可爱、真实美好,雷锋对工作的满腔热忱以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热爱,犹如一簇簇跳动的火焰,深深触动着现场每一位听众的心灵。


微信图片_20250107223419.jpg


厚重江淮文化浸润的这片土地上,志愿服务如温暖的春风,吹遍了城市与乡村的每一个角落。工作站人员和志愿服务者用点滴服务,展示着社会的温度,彰显着文明的力量。从走进敬老院给老人理发、包饺子、表演节目这些“微志愿服务”做起,探索出践行志愿精神的有效路径。看似微不足道的“微服务”,却在无形中汇聚成一股正能量。它们如同一颗颗微小的星光,虽不起眼,但足以照亮夜空;它们像一道道涓涓细流,虽然柔弱,却足以汇成江河。有这样的从细处着眼、从身边小事做起的志愿行动,才有了阜阳雷锋工作站的今天。


微信图片_20250107223430.jpg


滕老师接着阐述了雷锋精神与新时代志愿服务活动的关系。他说,我国现在志愿者总人数达 2.36亿。从历史传承上看,雷锋是中国青年志愿服务的先行者。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执行协调员丁查德说,雷锋的事迹让我们想起了西方国家那些具有奉献精神的公民,雷锋牺牲时年仅22岁,但是他的精神还活在今日中国,鼓舞着年轻人进行志愿服务。雷锋就是一个伟大的志愿者。


1984 年 3 月 4 日,共青团中央作出《关于表彰“青年服务队”“学雷锋小组”等青少年学雷锋先进组织的决定》,“学雷锋,做好事”开启了中国志愿服务的历史先河。


1989 年,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成立全国第一个社区服务团体,我国社区志愿者服务的历史就此开始。另一方面,在香港、澳门“义务工作”活动的影响下,改革开放前沿的广州、深圳等地率先开始了志愿服务的创新探索。


目前,在中国最为活跃、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便是社区志愿者和青年志愿者这两支队伍,而其中的青年志愿者则是长期以来中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生力军。


1994年12月,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青年志愿服务广泛开展,标志着现代青年志愿服务的真正兴起。


2008年,被称为“中国志愿服务元年”。北京奥运会,各地青年志愿者踊跃参与,向世界彰显了中国青年人的蓬勃朝气和青春魅力。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推进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新契机,新一代志愿者又一次大放异彩。


微信图片_20250107223438.jpg


多年来,志愿服务成为新时期人们学雷锋的主要形式,实现着志愿行动与雷锋精神同行。雷锋精神和志愿服务精神,尽管在时代背景、文化内涵、服务载体上有所不同,但价值取向高度一致,其内核和灵魂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雷锋“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雷锋精神为中国志愿服务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深厚的价值理念基础。


微信图片_20250107223446.jpg


当“雷锋”成为一种精神,成为一种文化符号,雷锋不只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雷锋精神在国际志愿服务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美国的一些青年志愿者在组成救护队时,将“雷锋”字样印在胸前,法国出现“老年雷锋”,荷兰有“牛仔雷锋”等;英、美、日、韩等国家常年都有“学雷锋小组”。所以,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的干事长在北京志愿者联合会演讲时,赞扬“雷锋是全球志愿者标兵”。


微信图片_20250107223457.jpg


2001年国际志愿者年启动时,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将志愿者精神概括为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信念。我国将其作为志愿精神的核心表达,并进一步将志愿精神概括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而雷锋精神则与志愿精神高度契合,属于人类精神的共同财富,具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普世价值。所以说,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是东西方文化碰撞和交融的结果,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中国创造”。学雷锋是灵魂,起引领的作用,志愿服务是形式和载体。


微信图片_20250107223507.jpg


就这样,滕老师以雷锋精神和新时代志愿服务的关联为引,围绕“志愿服务的起源与发展”“雷锋精神与志愿精神的内在联系”等不同维度,对志愿服务在社会文明进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阐释。他强调,志愿者是无私奉献的代名词,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爱与责任。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雷锋精神的传承载体和表现形式。我们志愿者要铭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给青年志愿者群体的回信和寄语,弘扬雷锋精神、传承志愿风尚、引领文明新风。


微信图片_20250107223519.jpg


程进副社长深有感触地说,创造美好生活,贡献志愿力量。雷锋精神意蕴深厚、价值非凡。阜阳雷锋工作站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践行雷锋精神,引导广大志愿者将雷锋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常态化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共同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雷锋故事。


阜阳红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陈炳魁感慨地说,“志”之所在,“愿”之所行;“志”在心中  ,“愿”在行动。学雷锋志愿者的微光汇成火炬,将激发起人们向上向善的力量。


微信图片_20250107223945.jpg


阜阳市老年学会会长王亮远、曲阜孔子文化促进会会长张可心和阜阳红色文化研究会的专家学者们也出席了报告会。雷锋剪纸艺术专家王艳童将创作的剪纸作品赠送给工作站和“雷小锋”们,受到了热烈欢迎。阜阳红色文化研究会和雷锋工作站为滕兆敏、王艳童颁发了聘书。


向“锋”而行 ,迎“锋”成长——看,淮河之滨,管鲍故里,阜阳雷锋工作站又开启了学雷锋新征程!


编辑:蒋国辉

责编:王凤军

审核:陈有龙

值班:任安广


声明:非经本报同意,本网站文章不得转载,如需转载,须注明来源于时代雷锋网。


雷锋报分割线 (2).jpeg


新报底.png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