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管: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宣传部

 

专题报道
  • 【朱老师讲故事】生命如花,落花如雨(四)石璞的故事

    青少年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郑州市关工委“五老”报告团成员朱晓健,从事新闻宣传工作40年。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红色故事是“生命如花,落花如雨(四)石璞的故事”。寻觅了34年的坟墓。1930年9月4日,不足18岁的石璞被敌人杀害在南京雨花台。烈士的哥哥石瑛曾三访雨花台,终于在烈士牺牲34年后,找到了弟弟的坟墓。四、 在南京,不准备杀头,就不要加入共产党,我就是对着敌人的枪口加入共产党的。——石璞 (1913·8·24——1930·9·4)1930年9月4日,南京卫戍司令部看守所。残月如霜,一片肃杀 。一队荷枪实弹的宪兵,押送着8名囚犯,

  • 绘好同心圆·服务零距离----扎囊县扎唐镇开展社工站项目启动仪式

    中国雷锋报西藏讯(通讯员:陆江波 陈应峰)为深入贯彻落实西藏自治区民政厅印发《西藏自治 区民政厅关于推进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的指导意见》(藏民发〔2021〕76 号)文件要求,进一步夯实基层民政服务力量,提升专业化社会服务水平和社会治理能力。5 月 21 日,扎囊县扎唐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启动仪式在扎唐镇人民政府二楼会议室举行。扎唐镇人大主席普布次仁、扎囊县民政局工作人员罗布平措,扎唐镇民政工作人员以及社工站社工等 9 人参加社工站启动仪式。启动仪式上,罗布平措代表扎囊县民政局党委对社工站的工作提出了具体的

  • 濮存晰与红丝带"爱心岛"

    朱晓健2004年8月29日 星期日 下午2:40分,濮存晰冒着霏霏细雨、风风尘仆仆地赶到了丁楼村。村委大门前热闹非凡,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聚集在村委前的柏油路上,议论着即将到来的影视明星;孩子们更是像过节一样高兴,叽叽喳喳地闹个不停。村里的青少年文艺宣传队敲起了锣鼓,跳起了彩扇舞。一时间,唢呐声声,掌声不断,濮存晰在人们的簇拥下健步迈进了村委大院。濮存晰参观红丝带爱心岛,第二排右二为作者 张宝华提供 濮存晰兴致勃勃地参观了由他出资援建的丁楼村濮存晰红丝带爱心岛,对爱心岛内的设施及其发挥的宣传教育作用表示赞许。

  • 难忘的两次“战场”经历

    朱晓健1984年4月28日,收复老山主峰的战役打响,距今已经40年了;2004年2月,河南省驻艾滋病高发村帮扶工作在全省38个村展开,至今也有20年了。 从1984年7月到团河南省委参加工作以来,我多数时间都在青年报刊社工作,一万多个日日夜夜,值得留恋、回味、珍藏甚至反思的事情太多太多。其中有两段经历对我人生产生了重大影响,令人终身难忘。一、硝烟弥漫的老山前线,处处给人以惊奇和震撼 1986年9月18日,中秋节。 一轮明月高悬在天空,清澈的月光播撒在云南边陲的崇山峻岭,一切都显得那么静谧安详。我躺在麻栗坡县城的一座军营里,内

  • 我国第一套“当代雷锋”纪念瓷盘在河南开封问世

    中国雷锋报河南讯(李全胜 曹道伟)4月1日下午,河南省开封市知名红色收藏家、开封雷锋纪念馆王业文馆长,收到从江西景德镇发来的快递。打开快递,“当代雷锋”郭明义、庄仕华、孙茂芳的艺术瓷盘,一 一呈现在眼前。经王业文馆长反复观察,最后认定:“当代雷锋”纪念瓷盘成功问世。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毛泽东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全国迅速掀起学习雷锋先进事迹的热潮,至今已61年。雷锋的事迹家喻户晓,雷锋的精神深入人心。在祖国的大地上涌现出无数个雷锋式的先进人物,2012年3月,2013年3月,2014年3月,中央

  • 新 时 代 雷 锋 之 歌 ——写在庆典雷锋精神61周年之际

    时巨阳历史的车轮将你和我载入21世纪第三个十年新时代的中国经济科技飞快旋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 智能手机 3D电影 AI技术 一部手机 承接日常生活新时代雷锋的话题有不同版本的演义不妨大胆地说出来不要私下指桑说槐二有一年的初春那是1963年中南海菊香书屋有一位伟人毛泽东为缅怀一位普通战士挥毫题词笔锋表达淋漓尽致朴实无华七个字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雷锋精神成为了 一个时代的标杆成为了 一代青年励志篇三一位20多岁的雷锋他已步入83岁暮年在深入改革开放之初价值取向多元化今天雷锋精神是时代产物有一种声音雷锋已跟不上

  • 乡村小学的雷锋情怀

    中国雷锋报河南讯今年3月5日,是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61周年纪念日。受团郑州市委驻村工作队邀请,永远的红领巾全国少先队名师工作室学英雄活动讲师团成员朱晓健老师,走进新郑市新村镇水泉完全小学,与全体师生一起重温雷锋日记,践行雷锋精神。新郑市新村镇水泉完全小学是一所规模不大的乡村小学。校长李政伟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教学楼外观、走廊、墙壁、楼梯等处透露出浓浓的 诗情画意,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的经典诗作时时映入眼帘。特殊的日子,特别的分享。宣讲人与全校师生共同重温了雷锋日

  • 血衣映证红色恋情——红色故事宣讲人雨花台怀想

    每每到六朝古都南京,我都会到雨花台烈士陵园走一走看一看静下心来想一想。在纪念馆烈士生平展厅长久伫立,反复观看雨花英烈事迹录像片,在烈士纪念碑和烈士群雕前静默沉思。雨花英烈谭寿林和妻子钱瑛的故事久久萦绕在我心头。 一、我的灵魂是追随着你,追随着我们鲜明的旗帜。 这是谭寿林(1896年——1931年)1929年在上海出版的自传体小说《俘虏的生还》中主人公的内心独白,也是作者革命生涯的真实写照。 1896年,谭寿林出生于广西贵港一个农民家庭。1919年,五四运动的浪潮席卷全国,谭寿林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军阀的斗争中。面对只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