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管: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宣传部

 

首页 >> 雷锋集体 >>雷锋传人 >> 以爱之名,点亮心灵的灯塔 ——记傅华老师的育人之路(二十九)
详细内容

以爱之名,点亮心灵的灯塔 ——记傅华老师的育人之路(二十九)

时间:2025-04-06     作者:塞北雪【原创】   阅读


 前  言


今天,我们认识一位“当代活雷锋”——吉林好人傅华。


他10岁开始学雷锋,做好事,续写“雷锋日记”,一直坚持到今天,整整62年,好事做了数万件,日记写了约有436万字。


对此,中国雷锋报隆重推出塞北雪的文章,对傅华老师学雷锋的事迹进行专题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塞北雪


在时代的浪潮中,总有一些人以平凡之躯,行非凡之事,成为他人生命中的启明星。傅华老师,便是这样一位默默奉献、用爱与坚持为青少年和社会青年照亮前行道路的引路人。近三年来,他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思想政治工作领域书写了一个个温暖人心、感人至深的故事。这些故事,犹如点点繁星,照亮了那些迷茫的心灵,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与爱的力量。


图片1.png

2021年傅华心脏搭桥手术出院120多天后,在郭旗街广场树下乘凉  冬冬拍摄


化解家庭矛盾,重燃生活希望


家庭,本应是温暖的港湾,但对于松原市江北的女孩王莹来说,却成了痛苦的根源。她与父亲因反对她和男友交往而产生了巨大的矛盾,这矛盾如同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让家庭陷入了冰冷的僵局。王莹在家庭的压力下,不堪重负,甚至两次产生了轻生的念头,一次是服农药,另一次则是除夕夜准备跳楼。


傅华老师得知此事后,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援手。他通过微信与王莹建立联系,近三年来,无论是定期的谈心,还是不定期的问候,傅华老师始终如一地关注着王莹的心理状态。线下,他还两次约谈王莹,面对面地倾听她的痛苦,给予她安慰和鼓励。同时,傅华老师也没有忽视问题的根源——王莹的父亲。他积极与王莹的父亲沟通,试图打开他的心结,化解父女之间的矛盾。


除夕夜的那个电话,是王莹对生活绝望的呐喊,也是傅华老师与死神的一场赛跑。当时,70多岁的傅华老师正在陪着老伴看春节晚会,接到王莹的电话后,他心急如焚。面对王莹的寻死念头,傅华老师没有慌乱,他一方面表示要立刻打车前往江北,另一方面又巧妙地让王莹答应不挂断电话,与他聊天。在近两个小时的通话中,傅华老师用温暖的话语、真挚的关怀,慢慢地抚平了王莹内心的伤痛,将她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


事后,傅华老师通过微信持续做王莹的思想工作,帮助她重新树立对生活的信心。如今,王莹思想稳定,在江北找到了一份工作,父女关系也得到了缓和,曾经破碎的家庭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傅华老师用他的坚持和智慧,诠释了什么叫做“救人于水火之中”,他不仅拯救了王莹的生命,更拯救了一个家庭。


关爱残疾少年,助力梦想起航


对于身体残疾的孩子来说,生活仿佛是一场充满荆棘的旅程。2021年,江南前郭某初中一年级的一个农村进城就读小男孩,就深陷在这样的困境中。残疾让他自卑不自信,精神压力巨大,学习成绩也因此受到影响。更让家长忧虑的是,孩子迷恋上了手机和网络游戏,仿佛在虚拟世界中才能找到一丝慰藉。


傅华老师得知情况后,主动承担起了教育引导的责任。线上,他给孩子讲做人做事的人生道理,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启发孩子的心智,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线下,傅华老师不仅给予孩子物质上的帮扶和资助,还在情感上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怀。逢年过节、平时闲暇,傅华老师都会给孩子送去好吃的,让他感受到温暖。2024年冬季,傅华老师花599元为孩子买了一件羽绒服,2025年春节又给了他几百块压岁钱。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却如同一束束温暖的阳光,照进了孩子黑暗的世界。


在傅华师的精心帮教下,孩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不再自卑,变得开朗自信,和小伙伴们相处融洽,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2024年中考,孩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前郭二中,实现了人生的一次重大跨越。孩子的父母和奶奶欣喜若狂,为了表达感谢,在2025年春节前


夕给傅华老师送来2000元,但傅华老师坚决拒收。在他看来,帮助残疾孩子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不需要任何回报。傅华老师用他的爱心和付出,为这个残疾少年铺就了一条通往梦想的道路,让他看到了未来的无限可能。


挽救绝望心灵,传承雷锋精神


生活中意外和挫折总是不期而至,让一些人陷入绝望的深渊。两年前,一位热心公益的志愿者就遭遇了这样的困境。她和儿子在北京给一家企业打工,然而儿子却遭遇了车祸。这本是一起可以妥善解决的事故,车主和用人单位理应承担责任并赔付损失,但由于人为原因,事情变得异常复杂,问题久拖不决。在万般无奈、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这位志愿者想一死了之,结束这无尽的痛苦。


傅华老师得知此事后,第一时间加上了她的微信,开始了长达近3年的思想工作。在这期间,傅华老师从未间断对她的关心和开导。他用自己的人生经历、用雷锋精神鼓舞着她,让她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慢慢地,这位志愿者从绝望中走了出来,生活恢复了正常,并且更加热心于公益事业。


她对傅老师充满了崇拜和感激之情,她表示:“傅叔,请您放心,不管今后遇到什么事情,也都能想得开,您坚持62年学雷锋,做好事,经历过风风雨雨,您的事迹令我感动,我在看您的事迹报道时,不仅哭过一次,傅叔,您的事迹和精神太感人啦,我决心以您为榜样,接过雷锋精神的接力棒,将雷锋精神传承下去。”傅华老师用自己的行动,不仅挽救了一个绝望的心灵,更让雷锋精神在另一个人的心中生根发芽,实现了爱的传递和精神的传承。


从娃娃抓起,播撒雷锋精神的种子


学雷锋要从娃娃抓起。今年3月20日,傅华老师给合肥一六八玫瑰园学校二(8)春雨班56个孩子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如同一颗爱的种子,在师生和家长群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信中,傅华老师用真挚的语言,向孩子们讲述了雷锋精神的内涵,鼓励他们从小事做起,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


班主任胡付彪老师在班级里给孩子们讲雷锋故事,让孩子们阅读雷锋日记并背诵雷锋八句名言。又加之傅华老师的助力,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仿佛被一股神奇的力量所感染,他们将雷锋精神融入到了日常生活中。当孩子翻开雷锋日记本,把“做好事不留名”变成“我也是小雷锋”的童言童语;当《雷锋的故事》书页沙沙作响时,春雨班室内室外都是“小雷锋”的身影;孩子们捡起垃圾、栽下树苗、搬运花盆、捐出爱心,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雷锋精神。


家长们也积极配合和支持,为孩子们健康成长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傅华老师看到这些,感到无比欣慰。他深知,自己作为一名退休老教师,能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做点什么,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幸福。他用一封信,点燃了孩子们心中的雷锋精神之火,让这股精神力量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图片2.png

傅华老师在松原查干湖留影  冬冬拍摄


傅华老师的事迹,是一首首关于爱与奉献的赞歌。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是无私的关爱。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他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他人前行的道路;他又像一位温暖的火炬手,将爱与希望传递给每一个需要的人。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只要我们心中有爱,就能为他人的生活带来光明和希望。让我们以傅华老师为榜样,将这份爱与奉献传承下去,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待续)


编辑:蒋国辉

责编:王凤军

值班:任安广


雷锋报分割线 (2).jpeg


新报底.png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