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长路上的永恒奔跑者:傅华的事业人生 (四十六)时间:2025-05-13 前 言 今天,我们认识一位“当代活雷锋”——吉林好人傅华。 他10岁开始学雷锋,做好事,续写“雷锋日记”,一直坚持到今天,整整62年,好事做了数万件,日记写了约有436万字。 对此,中国雷锋报隆重推出塞北雪的文章,对傅华老师学雷锋的事迹进行专题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塞北雪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以独特的生命轨迹,诠释着对事业的忠诚与热爱,在平凡的日子里绽放出不平凡的光芒。傅华,这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用19天的时光片段,勾勒出一幅执着于教育事业、倾心于精神传承的壮丽画卷,其背后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如同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照亮着我们对理想与信仰的追寻之路。 傅华老师在华家留影 冬冬拍摄 一、教育日常:平凡中的坚守与热爱 2012年2月20日,教师上班的第一天,傅华便开启了他充实而忙碌的征程。上午处理完学校事务后,他不辞辛劳,乘坐深井子客车,驱车90多华里赶赴学校。到校后,他没有片刻休息,像往常一样,主动清扫教研室、值宿室卫生。这一小小的举动,看似平凡,却折射出他对工作环境的珍视,对教育事业的敬畏。在他眼中,整洁的环境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更是对学生和教育事业负责的体现。 清扫完毕,傅华静下心来,翻阅寒假期间积累的大量报刊杂志。他专注地搜集德育材料,尤其是有关雷锋资料、郭明义事迹通讯报道。他深知,这些精神财富是教育教学的宝贵资源,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他如同一位淘金者,精心筛选着对学生成长有益的素材,将其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为学生们的精神世界注入正能量。 二、精神交流:跨越时空的思想碰撞 2月21日,傅华在新浪微博里发现了“雷锋班”,这一发现让他心情格外激动。他积极参与“雷锋精神”研讨,与“雷锋班”交流学雷锋体会,直至深夜11点50分才休息。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他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与他们共同探讨雷锋精神的内涵与时代价值。这种跨越时空的思想碰撞,不仅丰富了他对雷锋精神的理解,也让他感受到了传承雷锋精神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月22日凌晨4点25分,当大多数人还在沉睡时,傅华已经起床,开始学习党报党刊。到凌晨6点40分,他已将案头厚厚一摞报纸全部翻阅完。在这段静谧的时光里,他与时代同步,了解国家的发展动态和党的政策方针。他深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这种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坚持,展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和高度的自我要求。 三、使命担当:从个人到社会的责任延伸 2月23日,傅华接到正式邀请,将于3月1日赴京参加郭明义微博进入新浪微博名人排行榜前50名座谈会。这一邀请,既是对他长期致力于弘扬雷锋精神、关注社会正能量传播的认可,也赋予了他更大的使命和责任。他迅速投入到准备工作中,2月26日撰写座谈会发言稿,并于当晚传到东北新闻网转交辽宁省委宣传部审阅。他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力求在座谈会上能够准确、深刻地表达自己对郭明义精神的理解和感悟,为弘扬社会正能量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忙碌于赴京准备的同时,傅华也没有忽视身边的人和事。2月24日,他和老伴前往吉林油田医院看望一位患有严重肝硬化、肝内积水的患者,给予他关心和安慰。2月25日,接受吉林电视台驻松原记者站站长、记者沈树立采访;2月27日,再忙,也没有忘记打电话向恩师乌坤明汇报自己的思想情况;又将两篇学雷锋体会文章寄给《中国青年报》编辑聂北茵。2月28日,他接到两个求助电话,一个是学生家长因孩子的“劣迹”向他求助,另一个是中学时代的老同学因孩子婚变产生极端想法。傅华毫不犹豫地答应帮助学生家长,并耐心地劝阻老同学,成功打消了他“想杀人”的念头。在他心中,无论是学生的成长问题,还是朋友的生活困境,都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他用自己的智慧和爱心,化解了一个又一个危机,展现了一名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公民的担当精神。2月29日,傅华老师从评论郭明义事迹和精神400多条微博中精选69条微博,打印出来,装订成册,带到北京作为礼物送给了“当代雷锋”郭明义。 四、京城之行:荣誉与使命的双重洗礼 3月1,傅华踏上了赴京的列车。尽管是硬座,且行程漫长,但他的心中充满了期待和使命感。3月2日,他终于见到了“当代雷锋”郭明义。两人热情拥抱,亲切交流,相互勉励,并合影留念。郭明义的善举和精神深深感染着傅华,他也积极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郭明义捐给松原市前郭县乌兰塔拉乡东太平村残疾青年王巍300元,又捐给海勃日戈镇中学孩子们新版图书《今天你奉献了吗》50本,并在傅华的日记扉页上写下赠言。这些温暖的举动,传递着爱心与希望,也让傅华更加坚定了弘扬雷锋精神和郭明义精神的决心。 3月2日在北京傅华老师和“当代雷锋”郭明义在一起 《职工报》记者刘然摄 在“郭明义微博进入新浪微博名人榜前50名座谈会”上,傅华作了题为《郭明义微博迅速走红网络源于他的人格魅力和道德力量》的专题发言,受到与会中宣部、辽宁省委宣传部领导的好评。他的发言,不仅是对郭明义精神的深刻解读,也是对社会正能量传播的积极倡导。会前,他还接受了沈阳日报、辽宁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记者的采访,通过媒体的力量,将郭明义精神和雷锋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 3月2日傅华老师在北京接受辽宁省电视台记者采访 《职工报》记者刘然拍摄 3月3日,傅华凌晨6点44分观看天安门前国旗护卫队升国旗仪式,这一庄严的时刻让他心潮澎湃,更加坚定了他的爱国情怀和对事业的忠诚。在返程的旅途中,他也没有闲着,向旅客宣传郭明义事迹和精神,将正能量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他的一言一行,都展现出他作为一名精神传播者的自觉和担当。 五、回归校园:精神火种的传递与延续 3月4日,傅华结束了三天两宿的京城之行,尽管疲惫不堪,但他依然坚守在教育岗位上。他深知,自己肩负着将郭明义精神和雷锋精神传递给学生的重任。3月5日,他在二年(3)班作了题为《学习郭明义、弘扬雷锋精神》的专题演讲报告,用生动的语言和感人的故事,将这些精神的内涵传递给学生们。他的演讲,如同一颗颗精神火种,点燃了学生们心中的热情,激发了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3月6日,傅华清晨便和一年(2)班10名男同学清扫教学大楼门前积雪,尽管因出汗不慎患上严重感冒,但他依然坚持工作。在班主任会议上,他强调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重要意义,要求组建学雷锋、郭明义课外活动小组,让雷锋精神和郭明义精神在校园中生根发芽。他的执着和坚持,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也为学生们树立了榜样。 随后的几天里,傅华陆续在不同班级作专题演讲报告,积极推动学雷锋、郭明义课外活动小组的组建工作。在他的努力下,海勃日戈镇中学初中一、二学年六个班级共组建学雷锋、郭明义课外活动小组38个。这些小组的成立,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践行雷锋精神和郭明义精神的平台,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奉献的快乐,培养社会责任感。 3月9日,傅华在松原广播电视电影总局会议室作了题为《49年坚持“道德长跑”、让雷锋精神伴我同行》的专题事迹报告。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更多的人讲述了坚持与奉献的故事,激励着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上弘扬雷锋精神,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傅华的19天,是他漫长教育生涯和精神追求的一个缩影。他用行动诠释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雷锋精神和郭明义精神的执着传承。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超越平凡的力量,一种对理想和信仰的坚守。他如同一位永恒的奔跑者,在精神的长路上永不停歇,用自己的光芒照亮他人,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全部力量。他的故事,将激励着更多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追寻理想,坚守信念,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待续) 编辑:蒋国辉 责编:王凤军 值班:任安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