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管: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宣传部

 

首页 >> 雷锋集体 >>雷锋传人 >> 以初心映党旗,以行动铸师魂——从十则微信看傅华的精神坐标 (一百四十六)
详细内容

以初心映党旗,以行动铸师魂——从十则微信看傅华的精神坐标 (一百四十六)

时间:2025-07-12     作者:塞北雪【原创】   阅读


 前  言


今天,我们认识一位“当代活雷锋”——吉林好人傅华。


他10岁开始学雷锋,做好事,续写“雷锋日记”,一直坚持到今天,整整62年,好事做了数万件,日记写了约有436万字。


对此,中国雷锋报隆重推出塞北雪的文章,对傅华老师学雷锋的事迹进行专题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塞北雪


翻开冬冬搜集整理的傅华十则微信,仿佛走进一位老教育工作者的精神世界。三言两语的日常感悟,串联起一名共产党员的信仰坚守、一位人民教师的教育情怀,更凝结着一个普通人对生命价值的深刻体悟。这些质朴无华的文字,没有华丽辞藻,却如同一颗颗饱满的种子,在时光里生根发芽,生长出动人的精神力量。


图片12.png

傅华老师在前郭县郭旗街广场留影  文静摄


一、党旗下的成长:用一生践行誓言


傅华的第一条微信,清晰勾勒出自己与党的精神联结。从红领巾到团徽,再到鲜红的党旗,这不仅是身份的递进,更是信仰的升华。“作为少先队员,我有决心让我胸前飘荡的红领巾更鲜艳;作为共青团员,我有信心让我胸前佩戴的团徽闪闪发光;作为党员,我有责任让党旗更加鲜红”——三句朴实的承诺,背后是数十年如一日的践行。他那句“回首过去,我做到了,精神很充实”,没有丝毫自夸,更像是对自己人生答卷的坦然总结。


图片13.png

傅华老师在海勃日戈镇中学留影  于彦伟摄


在第七则与第九则微信中,这种党性修养愈发鲜明。他以方志敏为镜,呼吁党员对照检查信仰与理想,字里行间透着对“共产党人”身份的敬畏;他强调党员要“上为党分忧,下为民谋利”,要在本职工作中创一流业绩,将党章要求转化为具体行动。这种将党性融入日常、把信仰落在实处的自觉,正是老一辈共产党员最珍贵的品质。


二、讲台上的坚守:以匠心育桃李


41年教学生涯,是傅华微信中反复提及的生命刻度。从民办教师到政治教师、德育教师,再到十几年的班主任,角色在变,但“把工作看得特别重要”的态度从未改变。“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踏踏实实”,这三个词朴素无华,却精准概括了他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正如他所说,“吃苦受累也高兴,因为我心中有雷锋”。


他的教育理念,在字里行间愈发清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立德树人是教育的重头戏”,点明了教育的根本;“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做事,家长、教师、社会人人有责”,拓展了教育的边界;而“号召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则是他41年不变的原则。在他看来,教育者的“身教”比“言传”更有力量,这种“以身作则”的坚守,正是师者风范的最佳诠释。


傅华对教育的思考,始终围绕“人”的成长。他强调“教育大计,以人为本”,关心青少年就是“关心祖国的未来”,将个人的教育实践与民族的未来紧密相连。这种超越职业本身的使命感,让他的教育生涯有了更厚重的意义。


三、生命里的修行:以美德润人生


在傅华的精神世界里,做人与做事始终密不可分。他说“人要有一颗童心和爱心”,童心让人青春永驻,爱心让人乐观幸福,这是他对生命状态的诗意理解;他更强调“美德不是靠说而是靠做,做永远比说更重要”,将道德追求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这种务实的人生哲学,在他对挫折的态度中尤为凸显。“不经风雨,难见彩虹”,他将人生坎坷视为“难得的人生‘财富’”,认为历经坎坷才能让生命更加成熟。这种积极豁达的心态,与他“心中有雷锋”的精神底色一脉相承——雷锋精神中“吃苦在前、乐观向上”的品质,早已内化为他的生命态度。


更动人的是他对“榜样”的理解。他推崇方志敏的清贫与赤诚,践行雷锋的奉献与坚守,更要求自己成为学生、他人的榜样。在他看来,无论是党员、教师还是普通人,“具备美德”都是立身之本,而美德的养成,从来都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


四、精神上的传承:让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十则微信中,“雷锋”是反复出现的关键词。从“心中有雷锋”的工作动力,到“继续践行雷锋精神”的终身承诺,傅华将雷锋精神视为自己的精神灯塔。他说“雷锋精神永恒!永不过时!永放光芒!”,这份坚定的信念,让他的生命有了清晰的精神坐标。


在他看来,雷锋精神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具体的行动:是工作中“兢兢业业”的态度,是教育中“立德树人”的坚守,是做人中“心存爱心”的善良,是党员身份中“为民谋利”的担当。他用41年的教育生涯证明:雷锋精神从来不是遥不可及的道德高地,而是融入日常的生活选择。


傅华的微信,更像是一部微型的精神自传。从红领巾到党旗,他用一生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从民办教师到德育先锋,他用41年诠释着人民教师的使命;从“心中有雷锋”到“书写雷锋故事”,他用实际行动证明着精神传承的力量。这些朴素的文字,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却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普通人如何在平凡岗位上活出意义、在日常点滴中坚守初心的路径。


图片14.png

傅华老师在阅读《雷锋日记》  文静摄


如今,当我们重读这些9年前的微信,依然能感受到那份滚烫的赤诚。这或许就是傅华赠予给我们的最珍贵的礼物:以初心映党旗,以行动铸师魂,以坚守传精神。而这,正是我们伟大的时代所需要的精神力量。(待续)


编辑:蒋国辉

责编:程   进

值班:任安广


雷锋报分割线 (2).jpeg


新报底.png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