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管: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宣传部

 

首页 >> 雷锋集体 >>雷锋传人 >> 以真为魂,以善为灯——傅华微信中的精神坚守 (一百六十六)
详细内容

以真为魂,以善为灯——傅华微信中的精神坚守 (一百六十六)

时间:2025-07-28     作者:塞北雪【原创】   阅读


 前  言


今天,我们认识一位“当代活雷锋”——吉林好人傅华。


他10岁开始学雷锋,做好事,续写“雷锋日记”,一直坚持到今天,整整62年,好事做了数万件,日记写了约有436万字。


对此,中国雷锋报隆重推出塞北雪的文章,对傅华老师学雷锋的事迹进行专题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塞北雪


傅华老师的微信语录,字里行间透着一股历经岁月沉淀的赤诚与坚定。从对父亲教诲的深切缅怀到对雷锋精神的执着践行,从对“三真主义”的坚守到对家风传承的重视,这位乡村中学退休教师用朴实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充盈着真与善的精神画卷,展现出一位普通共产党员在平凡生活中对崇高品格的不懈追求。


图片1.png

傅华老师在松原留影  冬冬摄


一、父训如镜:家风浸润中的品格根基


“家父健在的时候常和我讲:‘人啊,不能欺人,也不能欺己,要讲真话’。”傅华的这句话,道出了父亲对他最深的影响。在他心中,父亲是“伟大”的,不仅因为父亲用“吃亏就是福”、“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家训教育子女,更因为父亲“积德行善一辈子”,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大好人”。


父亲的教育,浸润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他给傅华讲《三字经》、《弟子规》、《朱子治家格言》,用传统文化中的“正直、勤劳、善良、清白”塑造儿子的品格;他以身作则,“从来没有打骂过我们”,却用“积德行善”的人生态度,让子女明白“做事要实实在在、讲诚信”。这种教育,让傅华从小就“耳濡目染”,为他后来“坚持学雷锋54年”埋下了精神的种子。


在傅华看来,“家风是规矩,是传承”。父亲留下的遗传基因即“三真主义”——说真话、办真事、当真人,成了他一生的行为准则。即便“说真话会吃亏”,他也始终坚守,因为“问心无愧,觉得人生活得值”。这种对“真”的执着,正是良好家风结出的果实。


二、雷锋为范:公心照亮的践行之路


“学习雷锋同志,践行雷锋精神,誓做雷锋传人。”傅华对雷锋的推崇,深入骨髓。他从雷锋日记中读出的,是“公”字占满心窝的纯粹——“不论是想问题,还是办事情,都要从党的事业、革命的工作、人民的利益这一点出发,切记不要掺杂个人的私心杂念”。


图片2.png

傅华老师在阅读《七个孩子话雷锋》一书  文静摄


这种对“公心”的追求,体现在他对共产党人初心的理解中。“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会永远‘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会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不谋取私利。”在他眼中,雷锋、焦裕禄、郭明义、庄仕华、孙茂芳、张子祥都是这样的典范,而他自己,也“心甘情愿地做一个这样真正的共产党人”。


傅华学雷锋,。他强调“学雷锋,要从‘心’做起,贵在坚持”,更践行“学习、践行、传播雷锋精神,永远在路上”的誓言。这种践行,与他从父亲那里继承的“积德行善”一脉相承,让“善”成为他生命中最鲜明的底色。


三、德行之基:坚守中成就的大德


“践德贵在长期坚持,贵在从‘心’做起,只有一生一世都在积德行善,才能成就大德。”傅华的这句话,是他对道德实践的深刻体悟。在他看来,焦裕禄、雷锋、郭明义、庄仕华、孙茂芳、张子祥等道德榜样的伟大,正在于他们“长期坚持”的德行。


这种坚持,体现在他对“人心”的深切关怀中。针对“人心倒了扶不起来”的担忧,他坚信“不是扶不起来,而是需要一代人或几代人共同发奋努力,真抓实干、坚持做下去”。这种信念,让他即使退休后,仍在“学习、践行、传播雷锋精神”的路上不停步。


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人,傅华把“为人民服务”党的宗旨视为天职。他推崇“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境界,以雷锋、焦裕禄为镜,时刻提醒自己“不谋取私利,不图名图利”。这种对信仰的坚守,让他在65岁的年纪,依然保持着“心红似火,志坚如钢”的热忱。


结语:平凡中的崇高,坚守中的力量


傅华的微信语录,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字字珠玑。从父亲的谆谆教诲到雷锋精神的践行,从良好家风的传承到高尚德行的坚守,他用一生的实践告诉我们:崇高不在远方,而在平凡的坚守中;力量不在惊天动地,而在点滴的践行里。


他的“真”,让我们明白说真话、做真人的可贵;他的“善”,让我们看到积德行善的力量;他的“公”,让我们懂得共产党人的初心。正如他所说,“践德贵在长期坚持”,而他自己,正是这种坚持的生动写照——用一生的时间,把“真”与“善”刻进生命,活成了一盏照亮他人的灯。(待续)


编辑:蒋国辉

责编:程   进

值班:任安广


雷锋报分割线 (2).jpeg


新报底.png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