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管: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宣传部

 

首页 >> 雷锋集体 >>雷锋传人 >> 以雷锋为炬,照见永恒的精神星河——傅华微信中的坚守与传承 (一百六十九)
详细内容

以雷锋为炬,照见永恒的精神星河——傅华微信中的坚守与传承 (一百六十九)

时间:2025-07-28     作者:塞北雪【原创】   阅读


 前  言


今天,我们认识一位“当代活雷锋”——吉林好人傅华。


他10岁开始学雷锋,做好事,续写“雷锋日记”,一直坚持到今天,整整62年,好事做了数万件,日记写了约有436万字。


对此,中国雷锋报隆重推出塞北雪的文章,对傅华老师学雷锋的事迹进行专题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塞北雪


在傅华老师2017年3月的微信语录里,“雷锋”二字如同一颗恒定的星辰,贯穿于每一条思考与感悟中。从“真学实做”的践行智慧到“永走雷锋路”的毕生誓言,从对雷锋精神时代价值的深刻阐释到对传承使命的自觉担当,这位老党员用朴实的语言,勾勒出一幅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精神长卷。他的文字没有华丽辞藻,却字字透着对信仰的执着,如同暗夜中的火炬,让雷锋精神在岁月流转中始终焕发着温暖而坚定的光芒。


图片5.png

傅华老师在备课  于彦伟摄


一、真学实做:学雷锋的本质坚守


“学雷锋,贵在自觉,贵在坚持,贵在真学实做。”傅华的这句话,是他54年学雷锋实践经验的凝练总结。在他看来,学雷锋不是停留在口号上的形式主义,而是要“抓住本质学”——雷锋精神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私奉献”的品格,是“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的统一。


这种“真学”,体现在他对《雷锋全集》的反复研读中。“我正在阅读张维祥馆长寄来的《雷锋全集》,感受写在空白处。对雷锋我服了!服的是他的人品和美好心灵。”这种发自内心的认同,让他的学习超越了简单模仿,达到了精神共鸣的境界。他强调,学雷锋不能只学“助人为乐”的表象,更要学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质,正如周恩来总理题词所概括的那样,要抓住精神内核。


而“实做”,则是他54年不曾停歇的行动。从青少年时照顾五保户,到退休后用新媒体传播雷锋精神,他始终践行“从点滴小事做起,更要从‘心’做起”的原则。“做好事54年,感受写在日记里,也刻在心灵深处。”这种坚持,让他对“逆境多于顺境”的过往甘之如饴,也让他对“后半辈子顺境会更多”充满期待——这份乐观,源于对“做好事本身就是幸福”的深刻体悟。


二、永恒之光: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


“历史已经证明、现实正在证明,雷锋精神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有影响的精神力量。”傅华在微信中写下这句话时,字里行间满是对雷锋精神时代价值的笃定。在他看来,雷锋精神不是尘封的历史记忆,而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结合的产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片6.png

傅华老师在松原长宁小学做学雷锋事迹报告  佚名摄


这种认知,让他对雷锋精神的传承有着强烈的紧迫感。“55年前雷锋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没有离开。”他深知,传承雷锋精神不仅是“继承”,更要“光大、发展、丰富其科学内涵”。为此,他不仅自己坚持学雷锋,更致力于让雷锋成为“70后、80后、90后乃至新新人类心中的明星”。在他看来,这需要教育者的正确引导,更需要践行者的身体力行——“教师既要善教,更要带头做”。


雷锋精神的影响力早已超越国界。傅华引用“雷锋精神已跨越民族和时代,为整个进步人类关注”的评价,强调其作为“人类共同精神财富”的价值。这种视野,让他的坚守超越了个人行为,具有了更广阔的时代意义——在价值多元的今天,雷锋精神所代表的“无私奉献”、“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正是我们社会最需要的精神养分。


三、薪火相传:一辈子的誓言与行动


图片7.png

《七个孩子话雷锋》及傅华日记  郎国利制作


“永走雷锋路,力做雷锋人。”1990年写在日记扉页上的这句话,成为傅华毕生践行的誓言。2017年3月31日,他在微信中重提这句誓言时,已然用27年的行动兑现了承诺。在他看来,“纪念雷锋的最好方式,就是真心实意学雷锋,脚踏实地为人民做好事”。


这种传承的自觉,体现在他对传播使命的主动担当上。退休后的他,玩转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讲雷锋故事”;他与雷锋生前辅导过的学生孙桂琴、展世荣、张雅琴、韩颂东、李长宁、陈雅娟、刘静交流心得体会,还将“七个孩子话雷锋”的故事讲给青少年;他撰写四篇博客文章——《谈低调做人》,用自己“不图名利,无私奉献”的道德实践诠释雷锋精神。在他看来,“宣传雷锋精神是自己一生的光荣使命”。


更动人的是他对“榜样效应”的深刻理解。当看到残疾青年王巍称自己为“精神导师”时,他谦逊回应:“我只是走在雷锋路上的普通人。”这种清醒让他始终保持“向雷锋看齐”的姿态,同时也让更多人明白:雷锋精神不是遥不可及的神话,而是每个人都能践行的生活哲学,雷锋精神人人可学。正如他所说:“雷锋精神是种子,只要有人播种,就会遍地开花。”


四、星河璀璨:平凡中的崇高追求


“共和国的星河里,那永远闪光的就是我。”傅华引用这句歌词时,道出了一个朴素的真理:平凡的人也能在坚守中绽放光芒。他54年做好事的点滴积累,350万字道德日记的持续书写,退休后仍不停歇的传播行动,都在印证着这个人生道理。


图片8.png

傅华老师“雷锋日记”  冬冬摄


这种追求,让他在面对“逆境多于顺境”时依然从容。“做好事大半辈子,实话讲逆境多于顺境”,但他的信仰从未动摇过,因为“问心无愧,觉得活得值”。这种精神力量,源自他对雷锋精神的深刻理解——“雷锋精神是伟大的,永恒的,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2017年3月31日,他在微信中写下:“一辈子立志做永远的‘雷锋’!”这句誓言,与他1990年的扉页题词遥相呼应,构成了他精神世界的完整图景。从少年到老年,从讲台到网络,傅华用一生的实践证明:雷锋精神的传承,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壮举,只需要像他这样的普通人,在平凡的日子里,用“真学实做”的坚守,让自己成为星河中一颗闪亮的星。


结语:以坚守为笔,书写精神的永恒


傅华的微信语录,如同一部浓缩的精神史诗,记录着一位普通乡村教师、平凡共产党员在雷锋精神引领下的成长与坚守。他的“真学实做”道德实践告诉我们,学雷锋不是口号而是行动;他的持续传播雷锋精神启示我们,传播不仅是责任更是使命;他的平凡坚守证明,每个人都能成为雷锋精神的杰出践行者。


在今天,当我们仰望精神的星河时,傅华和无数像他一样的“雷锋传人”,正如同闪烁的星辰,让雷锋精神这颗恒星始终保持着温暖的光芒。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崇高不必惊天动地,平凡的坚守同样动人;永恒不在遥远的未来,而在每个当下的践行中。正如傅华所说:“雷锋精神永放光芒,而我们,都可以成为那束光的一部分。”(待续)


编辑:蒋国辉

责编:程   进

值班:任安广


雷锋报分割线 (2).jpeg


新报底.png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