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感恩为怀,以坚守为尺——傅华微信中的精神坐标 (一百七十一)时间:2025-07-31 前 言 今天,我们认识一位“当代活雷锋”——吉林好人傅华。 他10岁开始学雷锋,做好事,续写“雷锋日记”,一直坚持到今天,整整62年,好事做了数万件,日记写了约有436万字。 对此,中国雷锋报隆重推出塞北雪的文章,对傅华老师学雷锋的事迹进行专题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塞北雪 傅华老师2017年4月的微信语录,字里行间涌动着对雷锋精神的深刻体悟与践行决心。从“54年学做雷锋无怨无悔”的誓言,到“廉洁从教”的坚守;从对“感恩”的透彻理解,到“善小而为”的行动哲学,这位乡村中学教师用朴实的语言,勾勒出一位教育者、共产党人的精神图谱,展现出平凡人生中不平凡的精神高度。 傅华老师在写“雷锋日记” 文静摄 一、雷锋情结:跨越半世纪的精神追随 “我从小就和雷锋结下不解之缘,崇拜他、热爱他,54年学做雷锋,无怨无悔。”傅华的这句话,道出了他与雷锋精神的深厚羁绊。在他心中,雷锋不仅是“那一代人的青春偶像”,更是值得用一生追随的道德标杆。 这种追随,源于对雷锋生平的深刻理解。他深知雷锋“7岁成孤儿,是党和人民养育成人”,因此雷锋的“知恩、感恩、报恩”显得尤为动人——“热爱党、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种认知,让傅华的学习不是表面模仿,而是精神共鸣:“雷锋感恩人民,为人民做好事一辈子,做到了‘全心全意’。” 伟大共产主义战士——雷锋 图片来自网络 54年的坚守,让他从“向雷锋看齐”的追随者,成长为“被追随的榜样”。1973年参加工作时,他提出“我向雷锋看齐,大家向我看齐”;54年后的2017年,他底气更足:“期盼这句口号能在全国叫响!”这种自信,不是狂妄,而是用54年做好事的实践换来的底气——从照顾五保户到资助贫困生,从廉洁从教到传播社会正能量,他用行动证明: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 二、师者本色:廉洁从教中的师德光芒 “从教41年,从来不收学生礼物,推脱不掉的也要加倍还回去。”傅华的这条微信,透着对“廉洁从教”的执着。在他看来,“当教师要有高尚师德,要廉洁从教,用言行影响教育孩子”,这是他坚守41年的原则。 这种坚守,源于对“师者尊严”的深刻理解。“要让孩子们尊重自己,首先自己要尊重自己。”他41年教学生涯中,不仅不收礼物,还常为贫困生垫付学费,带学生义务劳动,用“身教”诠释“为人师表”。在物质诱惑增多的年代,这种“清水衙门里的坚守”更显珍贵,正如他所说:“廉洁从教是教师的立身之本。” 傅华老师在海勃日戈镇中学留影 春光摄 作为教育者,他更注重对学生品格的塑造。倡导“说真话、办真事、做真人”的“三真主义”,反对“弄虚作假、假大空”。在他看来,教育的核心是“立德树人”,教师的廉洁与真诚,比任何课本都更能影响学生。这种理念,让他教过的学生中,有人拦惊马救儿童获二等功,有人成为乡村教师继续学雷锋,真正实现了“教育一个,影响一片”。 三、感恩之道:从知恩到报恩的人生哲学 “感恩是一种美德,也是人的一种思想境界。”傅华对感恩的理解,既朴素又深刻。在他看来,感恩不是口号,而是“知恩图报、感恩思报”的行动,而雷锋就是“感恩的典范”——“感恩领袖,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感恩党,为党的事业着想;感恩社会,用微薄力量回报;感恩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这种感恩观,指引着他的人生方向。他感恩父亲的教育,传承“吃亏是福”、“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家风;感恩党的培养,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感恩社会的认可,用更多好事回报信任。正如他所说:“报恩是幸福的”,这种幸福,体现在照顾五保户张大爷时对方含泪的笑容里,体现在学生张洪臣送来军功章时的敬意里,更体现在退休后仍被孩子们称为“傅华爷爷”的温暖里。 傅华老师在给小志愿者和家长讲雷锋故事 佚名摄 面对“老人摔倒扶不扶”的社会争议,他态度鲜明:“不要怕被讹,讹人是个案,不能因噎废食。行善要从我做起,学雷锋要从‘心’做起。”这种担当,正是感恩精神的延伸——感恩社会给予的安宁,就要为社会注入善意;感恩他人的帮助,就要将善意传递下去。 四、善小而为:平凡中成就伟大的实践智慧 “善小而为,久久为功,平凡就能成就伟大。”傅华的这句话,是他54年学雷锋的实践总结。在他看来,雷锋的伟大不在于惊天动地,而在于“把平凡小事做到极致”,而这正是每个普通的人通过主观努力都能做到的。 他自己就是“善小而为”的践行者。照顾五保户张大爷14年;退休后回校办事,顺便给学生讲雷锋故事;看到老人摔倒主动扶起,不怕被讹。这些事看似微小,却如水滴穿石,累积成“伟大”——网友称他是“真正的道德楷模”,残疾青年王巍说“傅伯伯把道德融入骨血”。 这种实践智慧,让他对“好人”有清晰定义:“一个好人就是一面旗帜!”他自己就是这样的旗帜——没有惊天壮举,却用54年的坚持,让“做好事”成为生活习惯,让“雷锋精神”有了具体的模样。正如他所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他自己,就是那束照亮他人的光。 结语:坚守中的精神传承 傅华老师的微信语录,没有华丽辞藻,却字字透着真诚与坚定。从对雷锋的追随到对学生的影响,从廉洁从教的坚守到感恩报恩的践行,他用一生的实践证明:伟大出自平凡,崇高来自坚守。 在这个容易浮躁的时代,傅华的故事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我们内心对真善美的渴望。他告诉我们:感恩不必惊天动地,一句问候、一次援手都是表达;坚守不必轰轰烈烈,做好本职工作、日行一善就是践行。正如他54年如一日的坚守,让我们相信:当更多人践行“善小而为”,社会终将充满温暖与力量。(待续) 编辑:蒋国辉 责编:程 进 值班:任安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