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初心映丹心:傅华微信中的坚守与信仰 (一百八十七)时间:2025-08-22 前 言 今天,我们认识一位“当代活雷锋”——吉林好人傅华。 他10岁开始学雷锋,做好事,续写“雷锋日记”,一直坚持到今天,整整62年,好事做了数万件,日记写了约有436万字。 对此,中国雷锋报隆重推出塞北雪的文章,对傅华老师学雷锋的事迹进行专题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塞北雪 傅华2017年7月的微信语录,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一位老党员半个多世纪的精神之路。从重温入党誓词的赤诚,到对雷锋“平凡而伟大”的深刻体悟;从对郭明义、李燕杰等榜样的推崇,到“活到老、改造到老”的道德自觉,这些朴实的文字背后,是一颗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初心,展现出信仰支撑下生命的坚韧与丰盈。 1991年在北京天安门傅华与恩师李燕杰(第二排右二)等人合影 白森涛摄 一、党员的底色:在誓言中锚定人生坐标 “作为党员,我有责任使党旗更加鲜红!”23年前入党时的誓言,在傅华心中从未褪色。当他再次面对鲜红党旗举起右手,“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决心愈发坚定。这种坚守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融入血脉的行动逻辑——正如他所说,党员要“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上,为人民办实事、做好事”,这与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誓言,构成了跨越时空的精神呼应。 在他看来,党员的先进性不在身份的特殊,而在行动的自觉。他推崇郭明义“心中充满阳光,装着党和人民事业”,正是因为对方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践,诠释了新时期合格党员的模样。傅华自己40年“爱生如子,无私奉献”的教学生涯,54年“坚持道德长跑”的善举,本质上都是对党员身份的生动注解:党旗的鲜红,要靠每个党员用实干去浸染;党的宗旨,要靠点滴行动去落地。 刘少奇同志给雷锋“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的题词,让他深受激励。这种“平凡中的伟大”,恰是党员修养的精髓——不必追求惊天动地,只需在平凡岗位上坚守初心。傅华的人生坎坷却“无悔无愧”,正因他始终以党员标准校准方向,让每个选择都经得起初心的叩问。 二、榜样的力量:在追慕中涵养精神品格 傅华的精神世界里,始终矗立着一座座丰碑。雷锋的“为人民服务”,郭明义的“无私奉献”,李燕杰的“道德高尚”,周恩来总理的“人格伟大”,这些榜样如星辰般照亮他的前行路,让他在“见贤思齐”中不断提升精神海拔。 雷锋和孩子们在一起 图片来自网络 雷锋是他一生的坐标。“雷锋是平凡的,人人可学;雷锋是伟大的,需真学实做。”这种辩证认知,让他的学习超越了简单模仿,抵达了精神共鸣的深度。1963年,校外辅导员讲的雷锋故事在他心中种下善的种子;54年后,他仍以雷锋的话为座右铭,将“做好事”从童年承诺变成终身实践。雷锋与孩子们在一起的影像,总能勾起他对往事的幸福追忆——这种跨越时空的感动,正是榜样力量的持久证明。 李燕杰教授的“学识渊博、人格伟大”,让他体会到“尊师是境界,感恩是美德”。两次北京相见的经历,不仅是精神享受,更让他明白:高尚人格能如春风化雨,影响他人于无形。这种认知化作他40年“用雷锋精神育人”的教育实践——不仅传授知识,更以人格培育人格,让榜样力量在代际间传递。 他对周恩来总理的推崇,透着深沉的家国情怀。“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伟人业绩、思想教育”的呼吁,源于对精神传承的忧虑。在他看来,周恩来的伟大人格是民族的精神富矿,了解伟人、学习伟人,才能让青少年在浮躁时代找到精神锚点,这与他传播雷锋精神的努力一脉相承——都是为了守护文明的火种。 三、修养的辩证法:在坚持中抵达崇高 “道德修养是一生一世的要务,活到老、改造到老。”傅华的这句话,道破了精神成长的真谛。他的修养之道,既有“内化于心”的自律,更有“外化于行”的担当,在“知行合一”中实现人格的不断完善。 傅华老师“雷锋日记” 冬冬摄 “内化”是心灵的淬炼。他将雷锋精神内化为“道德长跑”的自觉,54年续写350万字日记,实则是与自我对话、与初心对话的过程。这种“每日三省吾身”的坚持,让他在浮躁世风中保持清醒,在遭遇困顿时有力量坚守。“心中充满阳光,生活才会幸福”,这份通透不是天生的,而是在长期修养中沉淀的智慧——用善念净化心灵,用理想抵御迷茫。 “外化”是行动的自觉。他强调道德要“外化为行动,影响别人”,这正是雷锋精神的传播逻辑。从少年时照顾五保户,到老年时救人于危难,他的善举从未停歇;从给学生讲乔安山事迹,到宣传郭明义精神,他始终是精神的播火者。这种“做”与“传”的结合,让个人修养有了更广阔的社会意义——就像一粒种子,不仅要自己生长,更要孕育一片森林。 “贵在坚持,坚持就能创造奇迹。”54年学雷锋的实践,让他对“坚持”有了深刻体悟。这种坚持不是机械重复,而是在“真学实做”中不断精进:从“做好事”到“悟精神”,从“个人行”到“影响人”,每个阶段都有新的境界。正如他所说,道德修养没有终点,唯有在“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的自觉中,才能让精神之树常青。 傅华7月的微信语录,没有华丽辞藻,却字字透着生命的厚重。从党员的初心坚守,到榜样的精神滋养,再到修养的辩证之道,他用一生实践告诉我们:崇高从不拒绝平凡,只要坚守初心、追随榜样、持续精进,每个普通人都能在平凡人生中刻下精神的刻度。这种坚守,恰是对“不忘初心”最生动的诠释,也是留给时代最珍贵的精神财富。(待续) 编辑:蒋国辉 责编:程 进 值班:任安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