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管: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宣传部

 

首页 >> 雷锋集体 >>雷锋传人 >> 以初心赴使命:傅华微信中的雷锋情结与一生坚守 (一百八十三)
详细内容

以初心赴使命:傅华微信中的雷锋情结与一生坚守 (一百八十三)

时间:2025-08-17     作者:塞北雪【原创】   阅读


 前  言


今天,我们认识一位“当代活雷锋”——吉林好人傅华。


他10岁开始学雷锋,做好事,续写“雷锋日记”,一直坚持到今天,整整62年,好事做了数万件,日记写了约有436万字。


对此,中国雷锋报隆重推出塞北雪的文章,对傅华老师学雷锋的事迹进行专题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塞北雪


傅华2017年6月的微信语录,如同一部浓缩的精神自传,字里行间浸透着对雷锋精神半个多世纪的执着追随。从“做永远的雷锋”的铿锵誓言,到“真学实做”的四字真经;从对时传祥等劳动者的敬仰,到对军营生活的向往,这位老党员用朴实的话语,串联起个人成长与精神追求的轨迹,展现出平凡生命中因坚守而闪耀的光芒。


图片1.png

傅华老师在松原镜湖公园留影  冬冬摄


一、初心如磐:跨越半世纪的精神追随


“雷锋过去是、今天是、将来永远是我学习的道德榜样。”傅华的这句话,道尽了他与雷锋精神的不解之缘。从1963年响应毛主席号召开始学雷锋,到2017年仍誓言“坚持到生命最后一息”,54年的时光里,他用数万件好事、350万字日记,践行着“像雷锋那样做人做事”的初心。


这份初心,体现在不同人生阶段的庄严承诺中。小时候向父母许诺“像雷锋那样做人做事”,从教后第一节课便提出“我向雷锋看齐,大家向我看齐”,1990年在日记扉页写下“永走雷锋路,力做雷锋人”,1994年入党时誓言“传播雷锋精神一辈子”。这些跨越时空的承诺,构成了他人生最鲜明的精神坐标,让他在“历经坎坷”后仍能坦然说“无愧无悔”。


他视雷锋为自己的“青春偶像”和自己是雷锋的“铁杆粉丝”,这种崇拜不是盲目的追随,而是对精神内核的深刻认同。雷锋“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事业”的赤诚,“干一行爱一行的螺丝钉精神”,都化作傅华的行动指南——41年坚守乡村教育岗位,默默奉献;退休后走向社会传播雷锋精神,他用一生实践证明:初心不是一时的热情,而是一辈子的坚守。


二、知行合一:"真学实做"的践行哲学


“54年学雷锋的经验,用四个字概括就是‘真学实做’。”傅华的这句总结,是他精神实践的核心密码。在他看来,“真学”是“发自内心,贵在自觉,自己乐为”;“实做”是“实实在在做好事、办实事,不图名利,追求高尚”。这简单四字,却是他抵御浮躁、穿越质疑的精神法宝。


图片2.png

“当代雷锋”郭明义写给傅华老师的赠言  冬冬摄


“真学”的核心是心灵的共鸣。他推崇雷锋“凝结了中华民族向善向上的传统美德”,在反复研读雷锋事迹中“眼睛湿润”,这种感动不是刻意为之,而是源于对“热爱人民、无私奉献”等价值的深度认同。正因如此,他能在别人对雷锋“说三道四”时坚定回应:“我信雷锋,他的事迹真实可信。”


“实做”的关键是长期的坚持。他反对“3月5日轰轰烈烈,过后冷冷清清”的形式主义,主张“学雷锋,重践行,长期做,超凡俗”。自己更是以身作则:照顾五保户14年不辍,各类捐款近10万元,心脏搭桥手术后仍坚持续写“雷锋日记”。这些“不图名、讲奉献”的行动,让雷锋精神从抽象的概念变成具体的生活。


三、榜样群像:精神传承的多元维度


傅华的精神世界里,从不只有雷锋一个榜样。焦裕禄、时传祥、郭明义、庄仕华、孙茂芳,以及方志敏、黄继光、董存瑞等革命烈士,共同构成了他的“精神朋友圈”,展现出精神追求的多元维度。


图片3.png

全国著名劳动模范时传祥  图片来自网络


他特别敬佩时传祥“劳动人民的杰出代表”的本色,常给学生讲其故事,只为传递“劳动光荣”、“劳动者最伟大”的理念。这种对劳动者的尊重,与雷锋“热爱劳动、甘于奉献”的精神一脉相承,也让他的教育理念更接地气——不仅教知识,更教学生“做有道德的劳动者”。


对军人的向往则为他的精神追求增添了阳刚底色。“雷锋、黄继光、董存瑞都是军人出身”,年轻时“想当雷锋式的兵”的梦想虽因“后门”破碎,却从未熄灭对“火热军营生活”的向往。这种向往背后,是对“责任、担当、奉献”等军人特质的推崇,而这些特质,恰与雷锋精神高度契合。


在他看来,“当代雷锋”郭明义、庄仕华、孙茂芳是精神传承的接力者。“我们共产党人要向他们看齐,争做雷锋精神传人”,这种自觉让他的坚守超越了个人行为,具有了更广阔的意义——精神传承不是孤军奋战,而是一场跨越时代的接力赛。


四、境界自高:平凡生活中的幸福哲学


“以平常心态对待一切,心存善念,乐于助人,生活就会快乐,人生就能幸福。”傅华的这句话,透着历经岁月沉淀的通透。这种幸福观,源于“无私奉献”的实践体验,是他54年学雷锋收获的最珍贵礼物。


图片4.png

傅华老师在额如乡中心小学做学雷锋事迹报告  佚名摄


他深知“做人难,做好人更难”,却选择“走自己的路,不在乎别人说什么”。这种笃定,让他在面对误解时不退缩,在遭遇逆境时不抱怨,始终“心中充满阳光”。照顾老人时的一句感谢,学生成才后的一声问候,都能让他感受到“奉献的快乐”,这种快乐无关名利,却足够温暖一生。


即便当兵梦碎,他也未因此消沉,而是将对军营的向往化作践行雷锋精神的动力。“现在的我依然向往火热的军营生活”,这种向往背后,是对“激情、责任、奉献”的永恒追求,而这些,早已融入他的日常生活——用军人般的纪律性坚持写日记,用军人般的执行力做好事,让平凡的人生始终充满“火热”的激情。


傅华2017年6月的微信语录,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字字珠玑。从对雷锋精神的一生追随,到“真学实做”的践行哲学;从多元榜样的精神滋养,到平凡生活的幸福感悟,他用一生的实践告诉我们:伟大出自平凡,崇高来自坚守。当“像雷锋那样做人做事”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当“真学实做”成为一种行为习惯,平凡的人生便能绽放出不平凡的光彩,而这,正是雷锋精神给予每个普通人的珍贵启示。(待续)


编辑:蒋国辉

责编:程   进

值班:任安广


雷锋报分割线 (2).jpeg


报底sdlfw.zglfbs.com.png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