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管: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宣传部

 

首页 >> 名家专栏 >>跟着庄仕华学雷锋 >> 张永春与庄仕华▪打造南通新文化地标,为乡村教育注入新活力
详细内容

张永春与庄仕华▪打造南通新文化地标,为乡村教育注入新活力

时间:2024-08-17     作者:翟元斌【原创】   阅读


跟着庄仕华学雷锋栏目中心.png


翟元斌


张永春,一位深受雷锋精神影响的战士,在他的军旅生涯中,将助人为乐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立功并荣获学雷锋标兵奖章。退役后,他将这种精神转化为建设家乡的实际行动。在寻找那些几乎被岁月遗忘的抗美援朝英雄的过程中,他深刻领悟到雷锋精神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他个人出资,在众人的帮助下,成功建立了南通第一家乡村雷锋展览馆。


庄仕华,作为当代传承雷锋精神的杰出典范,凭借其卓越的医术和崇高的医德,赢得了普遍的赞誉,并在青少年教育领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以党中央领导关于学习雷锋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推动了全国范围内特色少年先锋队中队的建立,致力于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据数据显示,庄仕华直接参与指导建立的少年先锋队中队和学雷锋志愿服务中队已超过一百个,覆盖七个省份的十三个城市。这些中队不仅在校内开展学习雷锋的活动,还走出校园,参与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等公益活动,成为新时代雷锋精神传承的重要力量。


73584ba5f93c43ceb130d8bb2823352b~noop(1).png

当代雷锋庄仕华(右)和张永春(左)


张永春和庄仕华,这两位生活在不同地域、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他们的生活轨迹本如同平行线般永不相交。然而,他们共同的坚定信仰——对党的忠诚,使他们得以跨越地理和生活背景的差异,汇聚于雷锋精神的旗帜之下。2024年8月15日,张永春捐资建立的雷锋展览馆在金跃村隆重揭幕。与此同时,跟着庄仕华学雷锋志愿服务中队南通海门区五老宣讲团支队以及南通市海门区货隆小学的少先队庄仕华中队也荣耀成立。


eeafcc70c990443b87192ec8aaa6add8~noop.png


张永春在乡村创建的雷锋展览馆,其目的不仅在于纪念雷锋,更在于为当地社区提供一个学习雷锋精神的平台,使之成为青少年深入了解和学习雷锋精神的核心基地。在南通海门区金跃村举办的少先队庄仕华中队授旗仪式,是一场庄严的信仰传承仪式,标志着青少年成长旅程中的一个崭新起点。这一仪式不仅赋予了青少年荣誉感和责任感,还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践行雷锋精神的舞台。通过参与少先队庄仕华中队的各项活动,青少年将有机会投身于乡村教育和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中,从而在实际行动中领悟和体验雷锋精神。


c3316023145642f19766264fa2a5e90a~noop.jpg

当代雷锋庄仕华为跟着庄仕华学雷锋志愿服务中队南通市海门区五老宣讲团分队授旗


f7b711a0b4c14542857a9f7fe61523f0~noop.jpg

当代雷锋庄仕华为海门区货隆小学少先队庄仕华中队授旗


e75e93c0a42040ddb3ca3f9ecb9efb1e~noop.jpg

聘请跟着庄仕华学雷锋核心小组成员、雷锋杂志社雷锋文化研究院秘书长翟元斌为学校雷锋精神教育总顾问


展览馆与庄仕华中队的育人实践相结合,构筑了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为乡村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张光春与庄仕华共同的使命,通过这种结合得以具体化和常态化,为乡村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实践雷锋精神的平台,同时也为乡村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7c48fcfd4e954d9098c8efdd12eb9ae5~noop.jpg



在乡村教育的广阔领域里,雷锋精神的价值尤为突出。张永春和庄仕华通过创建乡村雷锋展览馆和具有特色的少年先锋队中队,将雷锋的无私奉献和乐于助人的精神融入乡村教育的实践中。乡村教育不仅需要榜样的力量,更需要创新的教育方法。


37a6b77fc44f4e4caa990d915776c517~noop.png

坐落在张永春自家庭院的雷锋精神展览馆,总面积约200平方米,总投资35万元


面对乡村教育资源的相对不足和教育模式的单一性,创新在乡村教育中显得尤为关键。雷锋精神的传承与发扬,为乡村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途径。金跃村举行的一大一小(跟着庄仕华学雷锋志愿服务中队南通市海门区五老宣讲团分队、海门区货隆小学少先队庄仕华中队)两个庄仕华中队的授旗仪式,不仅是一个仪式性的活动,更是一个教育动员的良机。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乡村教育工作者应借鉴跟着庄仕华学雷锋主题活动所倡导的“成为青少年成长道路上的引领者、组织者和服务者”的理念和成功经验,将雷锋精神融入课程设计和日常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学会感恩、学会奉献。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指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乡村教育应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让雷锋精神在乡村教育中扎根、发芽、开花、结果。


ec4a1aedc65b4488af2e2cb72519bd27~noop.png


展望未来乡村教育,雷锋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显得尤为关键。随着国家对乡村教育投资的持续增加,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雷锋精神将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引导乡村教育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张光春和庄仕华所创新的教育模式,不仅能够激发乡村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还能成为连接城乡教育、推动教育公平的关键纽带。正如孔子所言:“教无定师,道在人为。”雷锋精神的教育价值在于,它不只是行为的简单模仿,而是一种精神的内化与实践。乡村学校通过举办以雷锋精神为核心的各种教育活动,例如“学雷锋志愿服务月”“雷锋精神进课堂”等,能够显著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同时,结合乡村的实际情况,将雷锋精神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为乡村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作者:翟元斌   雷锋杂志社雷锋文化研究院秘书长   中国雷锋报荣誉顾问


编辑:蒋国辉

审核:王凤军

值班:任安广


雷锋报分割线 (2).jpeg


新报底.png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