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管: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宣传部

 

首页 >> 名家专栏 >>跟着庄仕华学雷锋 >> 翟元斌 范军伟 ‖少先队庄仕华中队:新时代的育人熔炉
详细内容

翟元斌 范军伟 ‖少先队庄仕华中队:新时代的育人熔炉

时间:2025-07-04     作者:翟元斌 范军伟【原创】   阅读


庄仕华.png


翟元斌 范军伟


少先队庄仕华中队作为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史上的创新实践,承载着新时代青少年教育的使命,为培育党和人民放心的接班人搭建重要平台。该中队孕育于2023年6月伊宁市打造"雷锋城"的学雷锋主题活动,并于同年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抚顺雷锋纪念馆两周年之际——在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雷锋第二小学正式成立首支队伍。此后,这一特色组织迅速扩展至全国14个省市,建立百余支中队及志愿服务团队,成为新时代学雷锋活动的重要载体。少先队庄仕华中队的创建,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从娃娃抓起、让雷锋精神在青少年中蔚然成风"指示的生动实践,也是少先队组织建设的创新探索,为学校德育注入新活力,推动"大德育"格局的构建。


1.jpeg


一、创建背景与历史逻辑


少先队庄仕华中队的创建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历史逻辑。2023年2月,在第60个学雷锋活动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征程上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让学雷锋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风"。这一指示为少先队庄仕华中队的诞生提供了政策支撑和思想引领。


少先队中队以英模的名字命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少先队工作的光荣传统。自1955年"一九O"英模中队创建以来,有数千支英模中队活跃在中华大地上。然而,以雷锋精神传承为使命,以当代雷锋庄仕华的名字命名的少先队英模中队,则是新时代的首创。庄仕华作为"当代雷锋",是习近平总书记8次亲切接见的全国重大典型,其扎根边疆50余年、情系各族群众的事迹,为青少年树立了鲜活的榜样。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跟着庄仕华学雷锋"主题活动核心小组于2023年9月26日在抚顺市望花区雷锋第二小学举行授旗仪式,全国首支少先队庄仕华中队应运而生。


少先队庄仕华中队的成立,得到了国家权威媒体的高度关注和报道。新华社第一时间发稿,“中国志愿””"学习强国"平台随后刊录,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也进行了重点播报。这些报道不仅扩大了中队的影响力,也为其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2.jpeg


二、组织模式与创新特色


少先队庄仕华中队在组织模式和实践特色上展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创新价值。


1."少先队+英模命名"的组织创新


少先队庄仕华中队突破了传统少先队中队的组织形式,采用"少先队+英模命名"的创新模式。这种模式将少先队组织与当代雷锋庄仕华的名字相结合,赋予中队独特的英模气质和精神内涵。中队的成员、少先队员和学生三重身份合为一体,通过庄仕华中队特有的精神感召力,直接或潜移默化地促进学校教育目的的达成。


在组织架构上,少先队庄仕华中队形成了"全国联盟"和"地区总队"的联动机制。2024年7月2日,在四川成都简阳举办的授旗仪式上,经伊宁总部批准,抚顺、盘锦、成都、乌鲁木齐等地建立了"跟着庄仕华学雷锋志愿服务中队地区总队",实现了与"当代雷锋庄仕华志愿服务团"的双品牌运作。这种机制不仅强化了中队的组织保障,也为其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提供了制度支撑。


2. "大手拉小手"的志愿服务模式


少先队庄仕华中队与跟着庄仕华学雷锋志愿服务中队结为对子,形成了"大手拉小手"的志愿服务模式。这种模式通过专业志愿者团队与少先队员的互动,培养青少年的志愿服务意识,提升其志愿服务本领,拓宽社会体验,为更好地融入社会累积优质因子。


在实践形式上,少先队庄仕华中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如江西九江第四小学"庄仕华中队"的活动包括:邀请当代雷锋、模范人物开展讲座;通过图片、文字、影像资料展览学习践行雷锋精神;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参加护"河"行动、植树造林等环保服务;陪伴老人提供生活帮助;向贫困地区学校、社会福利机构、受灾地区捐赠物资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雷锋的载体与平台,也为少先队员提供了多元化的成长机会。


3. 与思政课深度融合的教育创新


少先队庄仕华中队的另一大特色是将其与大中小学思政课程深度融合。2023年11月,"跟随庄仕华学习雷锋"核心团队借助全国联盟教育资源,启动了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程的研究探索。次年6月,团队在盘锦成功实施融入计划,完成了特色课程《跟着庄仕华学雷锋,做一颗闪闪发光的螺丝钉》,并在多所学校分享经验。


在课程设计上,少先队庄仕华中队的课程遵循"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强调"小课堂+大课堂"结合。课程内容既包括少先队的基本知识,也融入庄仕华的感人事迹和奉献精神。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教学法等多种方式,形成"知识-实践-价值观"的闭环教育模式。


3.jpeg


三、教育价值与意义


庄仕华中队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组织模式的创新,更通过一系列具体实践在育人成效中彰显。


1.政治引领作用:培养听党话、跟党走的新时代青少年


少先队庄仕华中队的政治引领作用体现在对青少年政治认同的培养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少先队要高举队旗跟党走",而少先队庄仕华中队正是这一要求的具体实践。通过庄仕华的事迹学习和志愿服务活动,少先队员从小树立了"今天做祖国的好儿童,明天做祖国的建设者"的远大理想。


在乌鲁木齐市第八十小学的授旗仪式上,庄仕华将军教导少先队员"生活在新时代,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优良品德,勤奋学习知识,锻炼强健体魄,培养劳动精神,早日成长为担当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才"。


乌鲁木齐市第八十小学庄仕华中队通过“红色故事会”“重走庄仕华援疆路”等主题活动,深入学习庄仕华将军扎根边疆、服务各族群众的感人事迹。2024年3月,中队联合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展“我给庄伯伯写一封信”活动,收到300余封饱含深情的信件。一名五年级队员在信行吹溃骸白靡簧故土耸裁词侵页希乙袼谎闯晌鼗ぷ婀奈朗浚 闭庵纸笫浇逃谩疤郴啊⒏匙摺钡男拍钤诤⒆用切闹猩⒀俊U庑┍泶锍浞痔逑至松傧榷幼嘶卸釉谂嘌嗌倌暾稳贤矫娴南灾尚А�


2. 价值观塑造功能:引导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少先队庄仕华中队的价值观塑造功能主要体现在对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上。庄仕华作为"学着雷锋的样子,做人做事的楷模",其经历有力地证明,"听党的话,跟党走,走雷锋的成长道路,每个人都能够成为雷锋"。这种榜样力量对少先队员的价值观形成产生了巨大作用。


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于2024年9月建立全国首家高校“跟着庄仕华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庄仕华将军扎根边疆、服务人民的感人事迹为青年学子教育提供了鲜活案例。学校将劳动精神与医学伦理渗透结合,将劳动教育课与志愿服务深度融合,构建“理论认知—专业实践—精神传承”三位一体育人模式,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根基,结合医学院校特性,汲取庄将军“生命至上、逆境坚守、薪火相传”的精神引领,实现劳动教育、专业教育与志愿服务的统一。


校内实践包括医疗器械维护、中药种植;校外合作如医院服务,弘扬庄仕华精神。在社会实践领域,志愿服务队在社区、养老院开展健康筛查、环境清理,体现劳动智慧,助力医学生身份转化。跟着庄仕华学雷锋,精神浸润与专业淬炼,建立长效机制如“三个一”体系,培养德技并修的“大医”。劳动教育与专业特色、榜样精神融合,培育“新劳动主义者”。


在克拉玛依市第五小学与湘江新区实验小学研发的德育序列化课程中,少先队员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拓宽了社会视野,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据2024年教育局评估,克拉玛依市第五小学的德育序列化课程使学生社会责任感提升率达85%。这种提升不仅体现在认知层面,更体现在行为层面,为少先队员成长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奠定了坚实基础。


3. 社会化桥梁作用:促进青少年融入社会


少先队庄仕华中队的社会化桥梁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志愿服务活动,促进少先队员融入社会。中队通过"大手拉小手"的方式,与跟着庄仕华学雷锋志愿服务中队结对,为少先队员搭建起参与社会实践的平台,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能力。


郑州市中原区伏牛路第四小学庄仕华中队自2024年3月成立以来,充分发挥社会化桥梁作用,促进青少年社会融入。通过志愿服务路径,队员们与跟着庄仕华学雷锋志愿服务中队联动,开展为环卫工人送温暖、“跳蚤市场”义卖、“雷锋存折”爱心续存等活动。在精神传承方面,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传唱学雷锋主题歌曲,通过周年书信致敬庄仕华将军,并挖掘“身边雷锋榜样”正能量。实践育人方面,践行植树造林、徒步祭扫烈士陵园等环保爱国行动,在红诗展演中以《中国脊梁》展现担当,并通过视频连线强化精神感召。这些系列活动构建了校社协同育人网络,推动雷锋精神深度融入青少年成长实践。


江苏盱眙天泉湖小学庄仕华中队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弘扬爱国精神”研学活动。在聆听江苏总队队长颜洁讲述新四军"红色医生"颜廷坤(曾以竹竿藏药突破封锁)与密码专家颜秉栋的革命事迹后,该校教师带领学生赴古城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战地后勤救助模拟实践。孩子们全情投入担架制作、伤员救助及转运环节,通过沉浸式体验深切感知革命时期后勤保障的艰辛,在"战地急救"中体悟责任与使命的沉重含义。


4. 民族团结促进作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少先队庄仕华中队在新疆等地区还发挥了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作用。庄仕华在新疆工作46年,秉持"钱宁可不挣,命不可不救"的职业操守,为各族群众巡诊近20万人次,行程达40多万公里,成为民族团结的典范。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少先队中队,自然成为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载体。


在新疆伊宁市,少先队庄仕华中队与"当代雷锋庄仕华志愿者服务团"共同开展为福利院儿童,敬老院老人送温暖,红马甲成为他们鲜艳的标志,志愿者是他们响亮的称号。他们的足迹遍布城乡,为各族群众送去温暖和善意。这种跨民族的志愿服务活动,增强了青少年的民族团结意识,为建设"雷锋城"和"少先队之城"注入了活力。


4.jpeg


四、推广成效与未来展望


少先队庄仕华中队自创建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推广成效,并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1.全国范围的推广成效


少先队庄仕华中队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成效显著。截至2025年6月,该中队已覆盖全国14个省市,包括辽宁、湖南、新疆、四川、河南、江西、湖北、江苏、浙江、山东、青海、广东、黑龙江、北京等地,建立了百余支特色中队和志愿服务团队,成为青少年学雷锋的重要实践载体。


在推广过程中,少先队庄仕华中队形成了"少先队+英模命名"的创新模式,实现了从单一学校到多校联动、从地方特色到全国推广的跨越。特别是在新疆克拉玛依市,随着少先队庄仕华中队的大范围建立,"少先队之城"美誉将如期而至,成为城市的一张亮丽名片。


2. 与思政课融合的教育创新


2024年,庄仕华将军两次亲临成都英华学校,指导构建“三力”学雷锋志愿活动体系和《从“3.5”到“365”》顶层设计,与师生同上思政课。学校通过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思政活动三条路径,将雷锋精神融入日常教学,开展值周班级服务岗、植树护绿、清理河道、祭奠烈士、东站志愿服务等“追随庄仕华足迹”系列活动,结合节日和地域资源深化社会实践教育。活动获11家媒体专题报道,央视融媒阅读量达24万+,示范效应突出。2025年6月,市区级党建课题《新时代雷锋精神融入中小学思政育人实践研究》开题。


新的学期,学校构建“思想浸润+活动践行”双轨模式,依托集体朝会进行思想浸润,通过庄仕华中队、班级活动、志愿服务践行雷锋精神,形成全员参与、多维渗透、实践育人格局。效果显著:学生认知深化、利他意识增强、志愿服务蔚然成风、崇德向善校园氛围日益浓郁,印证了思政小课堂衔接社会大课堂的育人效能。该校积极响应国家思政课改革政策,通过多元实践探索,为新时代立德树人提供了可复制的教育范式。


2024年6月,庄仕华志愿者学院与盘锦市大洼区实验学校合作,成功实施"跟着庄仕华学雷锋"融入思政课计划,完成了特色课程《做一颗闪闪发光的螺丝钉》。克拉玛依市第五小学与湘江新区实验小学着手研发德育序列化课程,为全国推广奠定基础。


国家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高度评价这一创新实践,认为"将'跟着庄仕华学雷锋'主题活动融入思政课,丰富了课程内容,弘扬了雷锋精神"。成都英华学校的活动成果还入列成都市2024年度教育创新案例候选名单,体现了这一模式的创新性和有效性。


3.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少先队庄仕华中队的未来发展呈现出几个明显趋势:


首先,中队建设将更加注重与地方特色的结合。在克拉玛依,少先队庄仕华中队的创建与当地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相结合;在新疆伊宁,中队建设与"雷锋城"战略构想相结合;在成都,中队活动与城市公益项目相结合。这种因地制宜的发展模式,使中队建设更具地方特色和针对性。


其次,中队活动将更加注重与志愿服务的深度融合。未来,少先队庄仕华中队将与跟着庄仕华学雷锋志愿服务中队进一步深化合作,扩大"大手拉小手"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同时,中队活动也将更加注重与社区、企业等社会力量的联动,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协同育人网络。


第三,中队建设将更加注重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衔接。教育部等十部门发布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为少先队庄仕华中队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方向指引。未来,中队建设将更加注重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衔接,实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育人效果。


第四,中队模式将更加注重与数字化、智能化的结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少先队庄仕华中队的建设也将更加注重与数字化、智能化的结合,如开发在线学习平台、虚拟实践场景等,使学雷锋活动更加生动、有趣、有效。


5.jpeg


五、结论


少先队庄仕华中队作为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史上的一个创新实践,承载着新时代对青少年教育的嘱托,为培养党和人民放心的接班人搭建起重要平台。该中队通过"少先队+英模命名"的组织创新、"大手拉小手"的志愿服务模式、与思政课深度融合的教育创新,实现了对少先队员政治引领、价值观塑造、社会化能力和民族团结意识的全面提升。


在推广过程中,少先队庄仕华中队已覆盖全国14个省市,建立了百余支特色中队和志愿服务团队,成为青少年学雷锋的重要实践载体。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将其评价为"思政课创新的典型",辅导员杂志原总编辑缪力称其为"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生动实践"。


展望未来,少先队庄仕华中队将继续深化与地方特色的结合、与志愿服务的深度融合、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衔接,以及与数字化、智能化的结合,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更大力量。这一创新实践不仅丰富了学雷锋的载体与平台,更为雷锋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的生动案例。


编辑:蒋国辉

责编:王凤军

值班:任安广



雷锋报分割线 (2).jpeg


新报底.png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