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管: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宣传部

 

首页 >> 雷锋集体 >>雷锋传人 >> 解码雷锋精神的当代实践——傅华的知行合一之道 (一百九十六)
详细内容

解码雷锋精神的当代实践——傅华的知行合一之道 (一百九十六)

时间:2025-08-29     作者:塞北雪【原创】   阅读


 前  言


今天,我们认识一位“当代活雷锋”——吉林好人傅华。


他10岁开始学雷锋,做好事,续写“雷锋日记”,一直坚持到今天,整整62年,好事做了数万件,日记写了约有436万字。


对此,中国雷锋报隆重推出塞北雪的文章,对傅华老师学雷锋的事迹进行专题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塞北雪


傅华2017年8月的14则微信语录,如同打开雷锋精神当代实践的密钥,深刻诠释了一位老党员、老教师对雷锋精神的执着追求与躬身践行。从“真心实意学雷锋”的纯粹初心,到“脚踏实地做好事”的坚定行动;从对雷锋精神内核的精准把握,到将其融入教育与生活的生动实践,傅华用朴实的文字与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为我们展现了雷锋精神跨越时空的强大生命力与永恒价值。


图片4.png

傅华老师在整理、装档学生书信  徐守文摄


一、纯粹初心:真心实意的精神追随


“学雷锋真心实意,树新风带头示范,做好事长期坚持,讲奉献不求回报。”傅华的这句话,凝练出他践行雷锋精神的核心准则。在他看来,学习雷锋绝非表面文章,而是要发自内心、持之以恒,以纯粹的初心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


这实意,源于对雷锋精神的深刻理解与认同。他指出,雷锋虽然平凡,但他的伟大在于“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在于“甘愿做傻子”的无私奉献精神。傅华自己也以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54年如一日,将学雷锋融入日常生活,用点滴善举诠释着对雷锋精神的忠诚。


“天道酬德”的信念,更坚定了他的初心。他相信,善因终会结善果,即使当下看不到回报,也会为社会和他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种超越功利的价值追求,让他在践行雷锋精神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从容。


二、知行合一:脚踏实地的实践智慧


傅华特别强调“真学实做”,认为这是践行雷锋精神的关键。在他看来,“真学”是要实心实意、发自内心地学习雷锋的精神内核;“实做”则是要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地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


图片5.png

傅华老师在母校——白城师范学院留影  冬冬摄


他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从教40余年,他始终秉持“教书先育人,育人先铸魂”的理念,将雷锋精神融入教育实践。他帮助辍学学生重返校园,挽救轻生少年,解决学生早恋、网瘾等难题,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热心助人”的真谛。在他看来,幸福与快乐就蕴含在这些举手之劳的善举中,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收获了内心的丰盈与满足。


傅华还特别推崇雷锋的“钉子精神”,主张坚持刻苦学习,用知识和理论武装自己。他数十年如一日坚持续写雷锋日记,记录自己的思考与实践,在学习与反思中不断提升自我,真正做到了将雷锋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精神传承:融入时代的价值坚守


傅华深刻认识到,雷锋精神不仅是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之一,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他强调无论社会如何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如何提高,雷锋的艰苦奋斗精神、钉子精神永远不能丢。这种认识体现了他对雷锋精神时代价值的精准把握。


在教育工作中,他始终以雷锋精神为指引,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认为,“育人先立德”,而雷锋精神正是立德的重要源泉。通过讲述雷锋故事、分享自己的实践经历,他将雷锋精神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中,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图片6.png

傅华老师在海勃日戈镇中学给初二学生讲雷锋故事  浩宇摄


傅华对人生境界的思考,也处处体现着雷锋精神的影响。他倡导的“看得透、能舍得、输得起、放得下”,正是对雷锋无私奉献精神的升华;他强调的“既要有雄心壮志,又要有实干精神”,与雷锋“干一行爱一行”的螺丝钉精神一脉相承。这些思考不仅是他个人精神境界的写照,更为他人提供了宝贵的人生启示。


傅华的14则微信语录,看似朴实无华,却字字珠玑,深刻展现了一位普通人对雷锋精神的深刻理解与执着践行。他用54年的坚守证明,雷锋精神不是遥不可及的道德高地,而是每个人都能践行的生活方式;不是特定时代的产物,而是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在傅华身上,我们看到了雷锋精神的当代生命力,也看到了普通人通过持续践行与传承,同样能够书写出不平凡的人生篇章。这种知行合一的精神追求,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精神力量。(待续)


编辑:蒋国辉

责编:程   进

值班:任安广


雷锋报分割线 (2).jpeg


时代雷锋网.com报底.png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