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管: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宣传部

 

首页 >> 雷锋集体 >>雷锋传人 >> 平凡中的精神之光——傅华微信里的榜样力量与人生坚守 (二百零三)
详细内容

平凡中的精神之光——傅华微信里的榜样力量与人生坚守 (二百零三)

时间:2025-08-29     作者:塞北雪【原创】   阅读


 前  言


今天,我们认识一位“当代活雷锋”——吉林好人傅华。


他10岁开始学雷锋,做好事,续写“雷锋日记”,一直坚持到今天,整整62年,好事做了数万件,日记写了约有436万字。


对此,中国雷锋报隆重推出塞北雪的文章,对傅华老师学雷锋的事迹进行专题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塞北雪


傅华2017年9月的12则微信语录,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平凡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崇高精神的路径。从对郭明义、雷锋等榜样的深刻解读,到对教育、人生的独特思考,再到对党员责任的清醒认知,这些文字背后,是一位老党员、老教师对精神信仰的执着追求,更是对雷锋精神在当代传承的深刻探索。


图片5.png

傅华与白城师范学院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张芷瑜(左一)和优秀校友杨富生(右一)、明扬(右二)合影  冬冬摄


一、榜样的力量:精神坐标的当代映射


傅华对榜样的推崇,始终围绕着“平凡中的伟大”这一核心。他眼中的郭明义“人好心好”,善良、富有同情心且责任感强烈,虽是普通人,却以感人至深的事迹诠释了道德的高度。这种对榜样的认知,打破了“伟大必出自非凡”的思维定式,指出普通人亦可通过持续的善举成就精神的伟大。


在傅华看来,雷锋与郭明义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将平凡的工作岗位作为践行为人民服务的舞台。他强调“把职业当作事业来做”,才能成就卓越,这与雷锋“甘当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精神一脉相承。郭明义的爱岗敬业,正是雷锋精神在当代的生动体现,证明了榜样精神的跨越时空性。


傅华特别指出,榜样的意义在于示范。上个世纪雷锋影响了几代人,今天“雷锋传人”不断涌现,正说明时代与社会对雷锋精神的迫切需求。这种对榜样力量的坚信,支撑着他54年如一日的坚守,也为当代人提供了精神坐标。


二、教育的使命:德育先行的实践智慧


作为40余年教龄的老教师,傅华对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解。他强调“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主张“以人为本,德育先行”,认为通过德育课可以系统传授做人做事的道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这种认知,源于他对教育本质的把握——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人的灵魂。


图片6.png

傅华老师和向日葵分会孩子们在一起  佚名摄


他退休前送给学生的三句话:“珍惜时间就是珍爱生命”、“学会尊重别人”、“主观努力与事业成就成正比”。看似朴素,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这三句话实则是雷锋精神在生活中的具体化:珍惜时间对应雷锋的钉子精神,尊重他人体现雷锋的友善品格,努力奋斗则呼应雷锋的敬业态度。


傅华的教育实践始终秉持“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则。他坚持54年续写350万字雷锋日记,用实际行动告诉学生什么是坚持与信仰。这种将精神追求融入日常生活的教育方式,比任何说教都更具感染力,也更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雷锋精神的熏陶。


三、人生的哲学:在坚守中成就自我


“坚持做好事难,难也要坚持;决心做好人难,难也要立志做好人。”傅华的这句话,道破了他54年“道德长跑”的精神密码。在他看来,战胜人性的弱点需要坚定的信念与不懈的努力,而支撑他的正是对雷锋精神的信仰与对“做好人”的执着。


他将续写雷锋日记视为“生活习惯”与“历史责任”,54年52本350万字的坚持,本身就是一部生动的精神成长史。对他而言,写日记不仅是记录生活,更是与自己对话、与信仰同行的过程,从中获得的精神享受与幸福感,是支撑他不断前行的内在动力。


图片7.png

傅华老师“雷锋日记”  冬冬摄


傅华的人生哲学中透着一种谦逊与进取。他自认“没有什么才华”,却始终“见贤思齐”,严格要求自己,这种态度让他在追求道德完善的道路上不断进步。他对“平凡与伟大”的辩证认知——普通人通过努力可以做到榜样所做之事,区别在于是否拥有崇高的理想与坚定的信仰——为人们指明了践行精神的可行路径。


四、党员的担当:不忘初心的时代回响


作为老党员,傅华对党的宗旨有着清醒的认知。他强调“党员没有私利可图”,认为心中有党的事业、有人民的利益是党员的根本要求,这与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高度契合。在他看来,背离人民利益的党员,实则背叛了党的性质与宗旨。


傅华将“使党旗更加鲜红”视为党员的责任,这种责任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体现在具体行动中:传播社会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辈子做好事。他用“铸造道德丰碑”的决心,将个人追求与党的事业、人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展现了一名老党员的初心与担当。


图片8.png

傅华老师在读《雷锋》杂志  文静摄


他对郭明义与雷锋的解读,最终都指向一个核心: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践行雷锋精神的基础。这既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所有党员的期待——唯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坚守初心,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傅华的12则微信语录,字里行间流淌着对精神信仰的执着与对生活的热爱。他用一生的实践告诉我们:雷锋精神不是遥不可及的道德高地,而是可以融入日常的生活方式;榜样的力量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行动。在傅华身上,我们看到了平凡人如何通过持续的坚守与践行,在生活中绽放出精神的光芒,也为当代人如何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提供了生动的范例。这种坚守与传承,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精神力量。(待续)


编辑:蒋国辉

责编:程   进

值班:任安广


雷锋报分割线 (2).jpeg


时代雷锋网.com报底.png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