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管: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宣传部

 

首页 >> 名家专栏 >>翟元斌专栏 >> 翟元斌 刘丰华‖毛泽东与雷锋
详细内容

翟元斌 刘丰华‖毛泽东与雷锋

时间:2024-09-09     作者:翟元斌 刘丰华【原创】   阅读


翟元斌   刘丰华


973d918835484bfc823702444ea94a84~noop.jpg


毛泽东与雷锋


毛泽东与雷锋,一个是开国领袖,一个是普通士兵,因共同的理想信念紧密相连。在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更应以全新的视角去解读他们,汲取那份永不褪色的精神力量。


……

母亲懂得你懂得你啊——雷锋,


你也懂得他懂得他啊——伟大的毛泽东!


你青春的生命在毛泽东思想的冲天红光中,升华……升华……


你前进的脚步在《毛泽东选集》的光辉篇章那真理的阶梯上,攀登……攀登……


——贺敬之《雷锋之歌》


这是贺敬之著名的《雷锋之歌》中的一段诗句,形象地描述了一位普通士兵与一代伟人之间的关系。


毛泽东,作为中国革命的伟大领袖,他的思想和理论为中国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他深知,革命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武器的精良,更重要的是人民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因此,他强调“为人民服务”,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


而雷锋,正是这一革命精神的践行者。雷锋,一个普通的士兵,以他的高尚品德和无私奉献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尊敬。他的一句“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座右铭。


毛泽东与雷锋的关联,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共同的精神内核——为人民服务。毛泽东的科学理论为雷锋的道德实践提供了指导,而雷锋的行动则是对毛泽东思想的最好诠释。


在毛泽东的倡导下,雷锋成为全国学习的榜样。他的事迹和精神,成为中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雷锋的影响下,无数的人民群众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事业中,为中国的繁荣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毛泽东与雷锋的关系,不仅仅是领袖与士兵的关系,更是思想与实践的关系。毛泽东的思想为雷锋的行动提供了指引,而雷锋的行动则是对毛泽东思想的最好践行。他们共同创造了一种精神财富,这种财富不仅仅属于他们个人,更属于整个中华民族。


9421128216ff42748947628fcbc24b84~noop.jpg


一、雷锋懂得毛泽东


雷锋,一个在无数人心中烙下深深印记的名字。这个名字已经超越了个人,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他的故事,是关于奉献、关于付出、关于对生活的热爱。每一次的助人为乐,每一次的默默付出,都像是一道光芒,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灵,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崇高。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源自他对毛泽东的理解与追随,源于刻苦学习和践行毛泽东思想。


(一)感恩毛泽东


雷锋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自幼便成了孤儿,是党和政府把他从苦难中解救出来,安排他上学读书、参加工作、参军入伍,使他从一个苦孩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因此,雷锋把毛泽东,把党和国家当作自己的母亲,对党和国家怀有强烈的感恩意识。


据雷锋的启蒙老师李杨益讲述,雷锋上学的第一天,第一个来到学校。请求老师教他写“毛主席万岁”几个字。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坐下来认真地练呀练,把毛主席万岁这五个字写了一行又一行,一页又一页”,还表示说,“我一定努力,做毛主席的好学生!”就这样,雷锋怀着对党,对毛主席的无限热爱,开始他的求学生涯,乃至启航他的人生。


雷锋对毛主席,对党和国家的感恩意识,是强烈的、持久的。无论是他与曾经接受毛主席接见的劳模冯健姐姐的交谈,北上鞍钢前特意赴毛主席故居韶山,还是在睡梦中梦见见到毛主席,都强烈地表现出对毛主席的深厚感情。《雷锋日记》收录了144篇日记,其中倾注他对毛主席,对党的深厚感情和坚定信念的就有69篇。据粗略统计,雷锋所有文字留存中,“党”出现168次,“毛主席”出现115次之多。


1959年9月,雷锋在鞍钢青年建设积极分子授奖大会上发言时说:“我这样一个孤苦伶仃的穷孩子,今天能够参加这样光荣的大会,心中感到十分光荣,万分感激党对我的教育和培养。我的一切都是党给我的。光荣应该归于教育我成长的党,应该归于热情帮助我进步的同志们。”


1960年1月,在《从一个孤儿成长为一名解放军战士》这篇讲话中,他又说:“像我这样一个在旧社会受尽阶级压迫和民族奴役的孤儿,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居然成长为一个解放军战士,光荣的共产党员,得到党和首长的信任,受到战友们的热爱,我真感到生长在毛泽东时代是无比的幸福和温暖。”


1960年11月27日,在授奖大会上发言时,他说:“今天我感到非常荣幸,同时又感到十分惭愧。荣幸的是:我有了慈祥的母亲——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英明的毛主席对我不断的培养教育,使我从一个穷孩子成长为一个有一定知识和觉悟的光荣的共产党员,成了国家的主人,有了我说话的权利;惭愧的是:我为党为人民尽了一点点本身应尽的义务,党和人民却给了我这么大的荣誉。党给我的恩情太大了,我永远也报答不完。”


1962年7月1日,雷锋在纪念党的生日那天写下一篇日记,旧社会“我还是一个孤苦伶仃的流浪儿,过去的生活,把我折磨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害得我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万恶的旧社会,就是这样的黑暗无情和残酷。正当我处在生死的关头,来了人民的大救星——伟大的共产党和英明的毛主席,把我从苦海中拯救,给我吃的、穿的,送我读书,给我带来了无穷的温暖和幸福,党像慈母一样,哺育着我长大成人。”


正是因为对党和国家怀有强烈的感恩意识,才促使雷锋在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表现出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先进的模范行为,形成了无私奉献的共产主义精神,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甘当革命的“螺丝钉”,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爱岗敬业精神,刻苦学习和钻研理论的“钉子”精神等。从一定意义上讲,雷锋精神是直接源于雷锋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强烈的感恩意识。


从传统的道德角度观察,这些似乎是与个人境遇相关的感恩报恩意识。不过这样的理解是不够的,因为雷锋不是对某个人的感恩报恩,而是对自己从属的阶级,对一个政党,对一个社会主义制度,对人民的感恩报恩,蕴含着大爱、大善、大忠诚。


雷锋总结自己的心路历程是这样讲的。“1958年入厂时候,我只是一个抱着感恩的思想埋头苦干的工人,在生产上只能做到完成自己的任务和达到每天的定额。后来,在党的教育下,特别是受到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全国人民冲天干劲的鼓舞,才使我的思想和眼界变得更加开朗和远大,才使我的干劲越来越高涨。”


由感恩上升到对共产主义事业的认知和追求,源于在党的教育下,雷锋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进而激发雷锋把个人命运与党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光发热。


3907a8451d9243b19b1382f467db52c3~noop.jpg


(二)学习毛泽东


雷锋青春成长的50年代,正值共和国打造红色记忆的发端期, 其标志便是一大批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历史的文学作品在此时的产生, 如 《把一切献给党》《保卫延安》《黄继光》等等。共和国初期所涌现出的大量红色文艺作品有其特定的意识形态功能。它们一方面建构起新政权、新国家的光辉历史,有效地塑造着民众的历史认知理念;另一方面也为新中国的民众提供了一整套的极具革命色彩的伦理观、价值观与道德观。红色文艺作品以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历史的“本质化”叙述,成为当代中国人对自身历史的一种集体记忆,它也以其特定的革命伦理观塑造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品质。


那时,雷锋阅读了许多诸如《青年近卫军》《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把一切献给党》《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还有刘胡兰、董存瑞等英雄事迹的书。他就十分崇拜湖南籍的革命英烈郭亮。把英模人物当作崇拜的偶像。英雄精神为雷锋走向崇高树立了目标,为雷锋的道德实践确立了尺度。


而对雷锋思想产生巨大影响,巨大变化的,是他开始学习毛主席著作,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宣告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然而在建国伊始,如何稳定新政权,成为摆在党和新中国面前的一大课题。党深刻认识到,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思想上都接受其领导,必须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他们。


早在 1940 年代后半期,中国共产党就已经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阅读马列著作、毛泽东著作作为“思想领域的解放战争”。新中国诞生以后,中央十分重视思想建设和理论教育工作,1951 年 1月,中共中央作出了在全党建立对人民群众的宣传网的决定。同年 2 月,中央又发出了加强理论教育的决定,要求全党要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通过出版、书刊、报纸、广播等渠道,在全国迅速开展了毛泽东思想的宣传教育活动。1951—1953 年,《毛泽东选集》一至三卷出版,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成为普及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开端。1960 年 9 月,《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出版后,从军队开始的学习毛泽东著作的热潮很快推向全国。


新中国早期《毛泽东选集》的学习和大众阅读,在推动中国的阅读主体从精英群体下移到普通大众,促进民众确立对毛泽东思想的信仰并将之作为行动指南,以及增强民众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认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雷锋学习毛主席著作,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历史潮流的推动下,开始的。


一般论者,都认为雷锋学习毛主席著作是从望城开始的。雷锋在1962年6月的一篇日记中也写道:“我是在一九五八年夏开始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望城县委书记张兴玉引导雷锋阅读了许多政治理论书籍,尤其是让雷锋较早地阅读到《毛泽东选集》。


进入鞍钢后,雷锋开始系统地学习《毛泽东选集》。到部队后的两年多时间,把《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全都学了一遍。其中《矛盾论》《实践论》等文章反复读了多遍,《为人民服务》《将革命进行到底》等文章读了数十遍。在他牺牲前不久,他还制订了理论学习计划,其中有重读《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中的部分文章的打算。他学了报纸上、杂志上的理论文章,还记了笔记,写下了许多心得体会和部分理论文章。

学习毛泽东思想对于雷锋的影响,雷锋曾经这样表达, “毛主席著作对我来说好比粮食和武器,好比汽车上的方向盘。人不吃饭不行,打仗没有武器不行,开车没有方向盘不行,干革命不学习毛主席著作不行! ”


雷锋在日记中写道:“读毛主席的书,真使我看得入了迷,越看越使我感到毛主席的英明和伟大。”“学习了毛主席著作以后,我懂得了不少道理,脑子里一豁亮,越干越有劲,总觉得这股劲永远也使不完。”


毛泽东思想是雷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理论基础。


雷锋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哺育下,由一个旧社会的苦孩子,在新社会转变为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毛泽东思想对他的成长起了决定性的 作用。他在日记中写道:“ 我学习了《毛泽东选集》一、二、三、四卷以后,感受最深的是, 懂得了怎样做人,为谁活着……。我觉得要使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好。”《雷锋日记》中闪烁着许多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火花,都是他学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革命理论以后的心得体会。雷锋一生的革命实践,也都是遵循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导去做的。


毛泽东思想是雷锋精神形成的理论基石。


毛泽东思想所具有的思想内容、所蕴涵的思想理念、所折射的精神品质、所映衬的精神形态,贯穿雷锋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始终,成为哺育雷锋投身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指南和精神动力,孕育了雷锋精神。


毛泽东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思想奠定了雷锋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毛泽东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思想培育了雷锋崇高的理想信念;毛泽东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思想塑造了雷锋言行一致的精神品质;毛泽东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的理论培养了雷锋舍己为人的思想境界;毛泽东“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思想提升了雷锋向往卓越的人生追求。


a6c533a84e334c4998b43819569b2131~noop.jpg


(三)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老一辈革命家朱德为雷锋的题词,“学习雷锋 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早期学雷锋活动的诸多讲话和社评中也常常出现“做毛主席的好战士”的口号。“做毛主席的好战士”并不单纯是党组织推动学雷锋活动的目的,同时,是对雷锋规定自己人生目标的呼应。


雷锋不仅具有强烈的感恩、知恩意识,而且具有强烈的图报意识。雷锋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目的,是指导自己的行动,为人民服务,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最早出现在雷锋诗文,是在1960年11月27日,在全团授奖大会上的讲话,雷锋表示决心,“听党的话,听毛主席的话,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据粗略统计,此后,“做毛主席的好战士”出现13次之多。特别是雷锋还应沈阳军区《民兵之友》邀约,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沈阳军区《民兵之友》1962年第5期。文章标题就是《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是雷锋进步的动力,是雷锋的人生目标。做毛主席的好战士,表现在雷锋的实际行动中,是具体的。


党和人民的忠诚战士


雷锋在与沈阳军区工程兵部首长谈话后,在日记中写道,“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和工作,永远听党的话,听毛主席的话,跟党走,做毛主席的好战士”一句承诺,一生践行。雷锋用自己的坚定信念和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个党的忠诚战士,拥护党的领导核心,爱戴党的领导核心,捍卫党的领导核心的伟大忠诚。


服务人民,奉献人民的好代表


雷锋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第一目标是为民谋利。由于他乐于助人,服务人民群众,先后当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大会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工程兵十团党代表。作为人大代表,党代表的雷锋扛起责任使命,办事积极,向群众请教,同群众商量,乐于向人们,青年朋友分享心得体会,充分履行了代表参与决策、管理、监督的职责,充分发挥了代表的桥梁纽带和模范带头作用,把人民群众最广泛地团结在党的周围。


率先垂范,模范带头的好班长


雷锋担任二排四班班长,他牢记“火车头”效应,一马当先打头阵。落实第一责任,增强主责意识、主角意识,努力带出好队伍。团结同志、帮助同班战友认字算数,缝补衣裤,寄钱救亲,他率先垂范,带动全班战友参与工厂生产,抢险救灾等。在他的带领下四班成了四好班。


孩子们的大朋友


雷锋认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对他们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让他们做合格的接班人,既是整个社会的责任,也是自己义不容辞的义务。从1960年10月10日起,雷锋先后担任了抚顺市望花区建设街小学(现雷锋小学)和本溪路小学(现雷锋中学)的校外辅导员,直至因公殉职。雷锋把党的光荣传统带进了学校,指导孩子们开展节约箱等“三件宝”活动。向孩子们提出了要做到“五条要求”,立下“四个志气”。雷锋还用节约下来的钱给学校买了很多毛泽东著作、英雄人物连环画等书籍。此外,雷锋还和学生们一起过队日、到附近生产队参加农业劳动。就这样,雷锋成了孩子们的知心人。


b6aa3e3968b1442a9d8089e4cf841eb0~noop.jpg


二、毛泽东培育雷锋


在党的历史上,毛泽东曾给四位英雄人物题词或写过文章,他们是白求恩、张思德、刘胡兰、雷锋。其中,建国后只有雷锋一人。


一位大国领袖对一个小兵,倾注如此的热忱,盖源于“小兵”体现了领袖理想中的新中国一代新人应该有的样子,他所具备的理想人格,会引领时代的风尚,给成长中的红色共和国,提供澎湃的,持久的力量。


人们记起,在新中国建立后的第二年,党召开的全国战斗英雄会议和全国工农兵劳模会议上,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读贺词:“你们是全中华民族的模范人物,是推动各方面人民事业胜利前进的骨干,是人民政府的可靠支柱和人民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号召全党党员和全国人民向你们学习,同时号召你们,亲爱的全体代表同志和全国所有的战斗英雄、劳动模范同志们,继续在战斗中学习,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


贺词不失为毛泽东日后为雷锋题词的思想铺垫。在领袖如炬的目光中,雷锋不仅彰显着新中国对劳动价值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肯定,而且在新中国的国家建构过程中,成为国家意识形态一个重要的符号象征。他不仅仅是普通群众日常生活中的榜样,他典型而又集中地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和主流,更是党性和创造、奋进的一个能指。他的品质与思想具有榜样的力量,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和发展进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人生追求。


336d7ed9fd6345a398e7e5a749619c3a~noop.jpg


(一)毛泽东题词雷锋


有统计表明,从1963年2月到1965年8月,短短两年多的时间,毛泽东先后6次讲雷锋,两次看《雷锋》(话剧和电影)。党的领袖如此高度关注一个普通士兵,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少见的。

毛泽东懂得雷锋,懂得雷锋之与党和人民事业的意义。而打开雷锋的方式,毛泽东选择了题词。


培塑典型是我们党的一个传统,褒扬雷锋,1963年3月5日,毛泽东选择用题词方式打开。


为什么要为雷锋题词?为什么选择在那个时候题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史发展合力说,提供了解答世纪之问的钥匙。毛泽东为雷锋题词,自有它内在的因果关联逻辑,是各种合力交汇结果,当然,也充满着历史发展的必然与偶然。


毛泽东为雷锋题词,渊源于培育一代新人的深思熟虑。


毛泽东作为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在救国救民改造中国和世界的伟大实践中,极其关注培育一代新人问题。早在江西苏区,毛泽东就提出“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教育广大劳苦民众。”的教育方针。进入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主席敏锐发现青年的思想变化,提出加强政治教育的要求。为了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60年代我国开展了阶级斗争史教育、学毛泽东著作运动和一系列的榜样教育活动。


利用英雄模范的符号效应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广泛政治动员,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推进社会文明进步常规的手段和重要的特点。黄继光、时传祥、向秀丽、安业民等等都是那个时期人们学习的榜样。雷锋是在这些英模的精神滋养下成长起来的,然而,与这些同时期的英模相比,雷锋的事迹更具有综合性和代表性,更符合中国社会特殊的历史条件和时代需要。这种更具榜样的典型性,以及大众的心理相容性的特征,自然成为毛泽东所要培塑的新人样板。


毛泽东为雷锋题词因应党和国家大局的战略需要。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改变长期以来的贫穷落后面貌,迫切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奋发向上的传统美德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紧密结合起来。此外,那一时期,由于自身决策失误、自然灾害影响和苏联撤走专家等众多因素的合力作用下,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的困难。


为扭转这一局面,党中央做出了调整国民经济的重大决策,为恢复发展生产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与此同时,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动权,建构起抵御敌对势力和平演变图谋的铜墙铁壁,是当时的重要任务。党和国家的上述中心工作,是动员人民克服困难的有效措施,与此同时,还迫切需要有一种精神信仰来鼓舞、激励当时的全国各族人民。需要有一个大众普遍认同的英雄形象来整合社会、提振信心。


毛泽东为雷锋题词,雷锋作为政治典范和道德英雄的出场,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时代发展、社会诉求与个人经历结合作用的结果。


6a52cbda486847b4ba9abd6dd5adf6c3~noop.jpg


(二)毛泽东界定雷锋


一个牵动亿万人民参与的伟大实践,除了强有力的组织动员,更要有明确指向和路径。对此,毛泽东有深思熟虑地考量。


毛泽东非常明确地指出,雷锋精神的本质是“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在他与秘书林克的谈话,还有写给人民大会堂工作人员高殿英的题字,“好好学习,努力为人民服务”,以及写给钟学坤的题词,“学习白求恩,学习雷锋,为人民服务。”都有明确的阐发。


历史往往有许多相似之处,毛泽东写给钟学坤的题词,把凝结共产党人的人格理想张思德、白求恩与雷锋连接在一起,不仅高屋建瓴指明雷锋精神的实质,揭示出雷锋先进典型人物的本质属性,而且阐明学雷锋活动的目的,在于熔铸“树人之本”“立党之本”“立国之本”。这就为热情高涨的群众学雷锋活动指明了路径和战略方向。


通过题词提出党的政治主张,表明党的方针政策,诠释党的精神理念,发出党的时代号召,凝聚整合社会力量,以实现党的政治目标,是我们党进行政治动员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我们党理论创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毛泽东为雷锋题词发表后,党和国家的许多领导人相继为雷锋题词,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文化现象。题词积淀着中国共产党人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国共产党独特的精神标识。据资料显示,历年来党和国家、军队领导人为雷锋题词的有 65 人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以上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 19 人次,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务委员以上领导的题词 25 人次,元帅、大将及上将题词 21 人次。党的各级机关制发了一系列关于学雷锋的指导性文件,许多社评、文章在《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上发表。


这些浩瀚文献都是在把握毛泽东题词精髓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针对不同历史阶段具体情况,对题词精神的强调、展开、引申与阐发。以毛泽东题词为原点的学雷锋话语体系已经形成。


这一话语体系,内容丰富,体系完备,主要包括雷锋典型特征论、雷锋精神本质论、雷锋精神内涵论、学雷锋活动目的论、学雷锋活动层次论、学雷锋活动载体论、学雷锋志愿服务论、学雷锋活动保障论、雷锋精神传播论等。记录了党对学雷锋活动的发动和领导。由此,可以清楚知道党在不同历史阶段,面对新的变化,守正创新,怎样思考和决策学雷锋实践活动;深切领悟党的领导智慧、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准确把握党推进“向雷锋同志学习”实践活动积累的宝贵经验和理论成果。


以毛泽东题词为原点的学雷锋话语体系建构,立足于“中国学雷锋活动本位”,用中国自主的概念、范式和话语,解读“学雷锋活动道路”“学雷锋活动经验”“学雷锋活动规律”等,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指导、探索学雷锋活动实践的结晶,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国共产党独特的精神标识,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宝库中的重要资源。


48ef00b127dd4a42aa03759392e63cac~noop.jpg

湖南湘江新区《跟着庄仕华学雷锋》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右一为当代雷锋庄仕华


(三)毛泽东培塑新雷锋


组织动员是政党制度的结构安排。自觉、科学地发动组织广大群众参与改造社会活动,是毛泽东题词对象化过程中创造的经验,是半个多世纪学雷锋活动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毛泽东题词统御下,在党的领导下,学雷锋活动一开始就形成了党、政、军各级组织和妇、青、工等群众团体互相配合、齐心协力、共同推进的组织体系,使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历史发展的重要关节点重新发表毛泽东题词,是进一步动员和指导学雷锋的重要形式。毛泽东题词发表后的60年间,曾先后在1973年、1977年、1981年、1983年重新发表过。


党的几代领导集体继承发扬毛泽东题词传统,在回答不同时代课题中实现历史主题转换,把学雷锋活动推向新阶段。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被第一次郑重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党中央领导提出“雷锋精神是永恒的”“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等著名论断。党立足新时代,以问题为导向,从更高的政治、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新时代学雷锋活动的顶层设计。“向雷锋同志学习”实践活动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全面融入“中国之治”战略布局,实现新的历史跨越,彰显了党和人民继承、坚持、发展毛泽东题词精神的使命担当,赋予了新时代学雷锋活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培塑新雷锋的全新主题内容和时代特色。


毛泽东懂雷锋,界定雷锋,以题词为统御,以学雷锋为实践载体,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把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政治理念和路线方针政策,最有力地传达给人民,最有效地与人民群众实践结合,激励了几代人的成长,影响了一个时代的社会风尚;凝聚干部群众的意志和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涵育雷锋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孕育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雷锋精神图谱。


要而言之,毛泽东题词和雷锋英雄的出场,构成一种全新的打上深深中国共产党人烙印的文化。它为现代中国社会精神文化建设的主题,提供了绝好的典型材料;由它以及它所代表、所激励而产生的各种社会行为和社会现象,构成了现代中国社会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为未来的社会文化发展指示了价值目标和构成模式,还有可供参照的方法。当然,也为世界文明进步,奉献一个具有独特内涵与价值的“中国路径”和“中国方案”。


8b61a3c29e3e461f9399a107928d408d~noop.jpg


毛泽东与雷锋,一个是开国领袖,一个是普通士兵,因共同的理想信念紧密相连。在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更应以全新的视角去解读他们,汲取那份永不褪色的精神力量。


【央视融媒】刊发 

纪念毛泽东,中国波澜壮阔的学雷锋活动的开创者、推动者。

对毛泽东的最好纪念,就是把他开创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作者:翟元斌   雷锋杂志社雷锋文化研究院秘书长   中国雷锋报荣誉顾问       

          

编辑:蒋国辉

审核:王凤军

值班:任安广


雷锋报分割线 (2).jpeg


新报底.png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