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凡中的伟大——傅华微信里的雷锋精神传承 (二百零四)时间:2025-09-07 前 言 今天,我们认识一位“当代活雷锋”——吉林好人傅华。 他10岁开始学雷锋,做好事,续写“雷锋日记”,一直坚持到今天,整整62年,好事做了数万件,日记写了约有436万字。 对此,中国雷锋报隆重推出塞北雪的文章,对傅华老师学雷锋的事迹进行专题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塞北雪 傅华2017年9月的10则微信语录,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理解雷锋精神当代传承的密码。从对焦裕禄、郭明义等榜样的推崇,到对理想信念的深刻认知;从对“革命傻子”精神的肯定,到对党员干部“真学实做”的呼吁,这些文字背后,是一位老党员对雷锋精神的深刻理解与躬身实践,更是对时代精神坐标的执着坚守。 2012年3月2日在北京傅华与“当代雷锋”郭明义在一起 刘然摄 一、平凡孕育伟大:善小而为的精神辩证法 “雷锋做的都是平凡小事,做多了就成就了伟大。”傅华的这句话,道破了雷锋精神的实践本质。在他看来,雷锋“行程一千里,好事做一火车”的背后,是“善小而为”的持续积累;郭明义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证明了“平凡人生也能成就不平凡业绩”。这种对“平凡与伟大”的辩证认知,打破了“伟大必出自非凡”的思维定式,指出持续的平凡善举本身就是伟大的基石。 傅华特别强调“真实”的力量。他对比郭明义与“假典型”的差异,指出郭明义的感人之处在于“事迹是几十年做出来的”,这种真实可信的实践,让榜样具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在他看来,雷锋精神的生命力正在于其“可学性”——不是遥不可及的壮举,而是人人能做的小事,关键在于是否能将“善小而为”转化为一生的坚持。 二、信仰的力量:穿越世风的精神支撑 “理想信念是精神支撑,郭明义不被世风左右源于此。”傅华的这句话,揭示了雷锋精神传承的核心动力。在他看来,雷锋甘愿做“革命傻子”的选择,郭明义30年如一日的坚守,本质上都是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共产主义理想的外在体现。这种信仰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转化为“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的具体行动,成为穿越时代风浪的精神锚点。 “当代雷锋”郭明义 图片来自网络 傅华对“革命傻子”精神的推崇,实则是对纯粹信仰的坚守。当有人质疑雷锋、郭明义“傻”时,他坚定地表示“社会需要这样的‘傻子’”,因为这种“傻子”的背后是不计个人得失的奉献精神,是“把个人生命与人民利益紧密联系”的价值追求。在价值多元的时代,这种对信仰的笃定,让雷锋精神有了抵御浮躁的力量。 三、真学实做:从精神认同到行动自觉 “学习榜样要落实在行动上,让老百姓看到‘真学实做’”。傅华的这句话,直指学雷锋活动的关键。在他看来,党员干部学习雷锋、焦裕禄,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要像郭明义那样“铁了心学雷锋”,像焦裕禄那样“心中有百姓”,用实际行动带动社会风气好转。这种“身教重于言教”的认知,与他“我向雷锋看齐,大家向我看齐”的教育理念一脉相承。 傅华特别强调“坚持”的可贵。“做一件好事容易,坚持一辈子做好事难”,他自己54年的坚持,正是对这句话的生动诠释。在他看来,雷锋精神的实践不是一时的热情,而是“有辛酸、有快乐”的长期坚守,这种坚守背后是对“无私奉献是人生最高境界”的价值认同,是将精神追求转化为生活习惯的自觉。 四、精神的永恒:穿越时空的时代回响 “雷锋精神永放光芒,时代呼唤其回归。”傅华的这句话,彰显了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在他看来,焦裕禄“心中装着百姓”的公仆情怀,郭明义“助人使人快乐”的幸福体验,本质上都是雷锋精神在不同时代的体现。这种精神之所以能“穿越时空照亮方向”,在于其始终回应着人民对真善美的渴望,满足着社会对道德标杆的需求。 傅华老师在繁荣街道关工委五老座谈会上发言 薛飞摄 作为老党员,傅华将“使党旗更加鲜红”视为责任。他呼吁党员干部学习焦裕禄“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实则是在强调雷锋精神与党的宗旨的一致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他看来,当更多党员、党员干部将雷锋精神融入行动,就能真正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让党的先进性在为人民服务中得到充分彰显。 傅华的10则微信语录,字里行间流淌着对雷锋精神的深刻理解与执着践行。他用一生的实践证明:雷锋精神的生命力,在于将“善小而为”转化为一生的坚持,将精神信仰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在这个意义上,傅华本人就是雷锋精神的当代诠释者——他用平凡中的坚守证明,伟大不必惊天动地,只要怀揣信仰、脚踏实地,普通人也能在岁月中铸就精神的丰碑,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待续) 编辑:蒋国辉 责编:程 进 值班:任安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