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翟元斌 陈振 ‖“小平您好”深切缅怀邓小平对学雷锋活动的历史贡献时间:2024-08-22 翟元斌 陈振 今天,我们迎来了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的纪念日。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我们不禁回想起那句温暖人心的问候——“小平您好”。这句问候深刻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对邓小平同志的深厚感情。即便是在四十年后的今天,这句饱含深情的话语依然是我们表达对小平同志怀念与敬爱的真挚心声。 10年前,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邓小平同志始终在人民中间,也始终在人民心间。在这里,我们要说小平您好,祖国和人民永远怀念您。” 10年后的今天,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我们再次呼唤“小平您好”,心中涌现的情感是对他在推动学雷锋活动方面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的缅怀与铭记。 一、邓小平为雷锋题词,界定了雷锋精神的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属性,充分遵循和体现了毛泽东为雷锋题词落脚点在于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 全国性的学雷锋活动,是以毛泽东为雷锋题词公开发表为起点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相继为雷锋题词,规定了学雷锋的根本方向。 邓小平为雷锋的题词是“谁愿当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就应该向雷锋同志的品德和风格学习。”这一题词明确界定了雷锋优秀“品德”和“风格”的属性,即属于共产主义精神体系。同时,这一题词的着眼点指向了开展学雷锋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根本问题,充分遵循和体现了毛泽东关于“学雷锋不是学他哪一两件先进事迹,也不只是学他的某一方面的优点”的题词精神。 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讲,解决好“为什么人、怎样做人”这个根本问题,是学雷锋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日报》在学雷锋活动开展半年后刊发的第一篇社论中鲜明指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口号……是培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时代新人的口号,是‘百年树人’的大计。” 二、呼唤雷锋,实现学雷锋问题上的拨乱反正 “十年动乱”期间,轰轰烈烈的学习雷锋活动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十年动乱”期间的学雷锋活动,应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从全局来看,雷锋精神遭受摧残,雷锋形象被扭曲,群众性学雷锋活动受到严重的干扰和破坏,造成对雷锋和雷锋精神认识的极大混乱。从个别地方来看,尽管学雷锋活受到严重的干扰和破坏,由于雷锋的事迹和雷锋精神已经深入人心,广大人民群众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开展学雷锋活动。 每年的3月5日,在一些城市,特别是部队中仍然坚持举行一些聚会和活动,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题词,如1967年3月5日,沈阳军区、辽宁省抚顺市、鞍山市、湖南省长沙市等分别举行了大规模的纪念活动。1968年1月20日,湖南望城县隆重举行了“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纪念馆”开馆仪式。1969年,雷锋精神发祥地抚顺,重新扩建雷锋公园里的毛主席题词纪念碑、雷锋纪念馆和雷锋墓等。 1978 年 12 月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面临着解决政治和社会一系列问题的艰巨任务。其中,恢复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重建国家生活的正常秩序,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1975年7月15日,邓小平在军委扩大会议上。 1975年7月15日,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邓小平第一次复出工作后,就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大声疾呼,要改变社会的混乱状态,他讲了一个在群众中广为流传的政治笑话:“过去军队同志坐公共汽车,向来是给老人、带娃娃的妇女让座,现在有的不让了。有个战士坐车,一位妇女抱着娃娃,他不让座,娃娃哭了他也不理。旁边有位老人说,雷锋叔叔不在了。”会场上有人笑了。邓小平不仅没有笑,而且神情严肃地说:“从这个事情上是可以看出问题的,我们军队在这方面本来有很好的传统。现在,不讲团结、不讲纪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至少有某种程度的丧失。”邓小平停顿了一下,手指激动地点着,“这方面的例子多得很。如果认为这些都无关紧要,没有警觉,那是很危险的。” 当时在场的沈阳军区司令员李德生暗暗敬佩,邓小平同志真是柔中有刚、绵里藏针。事隔14年后,李德生同志回忆说:小平同志讲的不是一个普通的笑话,我们这些老同志听了心里很沉重。小平同志讲雷锋,举的是为人民服务这面旗,举的是我军光荣传统这面旗。当时“四人帮”还在台上,怎么把雷锋精神发扬下去,小平同志是动了大脑筋的,他只能这样讲,大家都听懂了。 两年之后,1977年12月28日,第二次复出的邓小平再次提到了雷锋。他说:“1975年,我讲过,‘雷锋叔叔不在了’,‘四人帮’对此大肆攻击、诬蔑。其实,这不是我的话,是老百姓的话。”邓小平没有忘记雷锋,而且进一步明确指出:人民需要雷锋。邓小平针对“十年动乱”结束后的形势,用极其简短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学习雷锋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意义。经过“十年动乱”,一些人的信念动摇,理想泯灭,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遭到了无情的践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严重扭曲,重新开展学习雷锋活动、正是改变这种现状的有效形式之一。同时,邓小平体察民意,深知人们渴望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渴望雷锋精神。在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倡导下,结合深入揭批“四人帮”,雷锋精神再一次回到了人民中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拨乱反正,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始步入了正确的轨道。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战略方针。1 9 7 9年3月3 0日,邓小平发表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要求加强党风建设,并要“教育好我们的后一代,一定要从各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搞好我们的社会风气,打击那些严重败坏社会风气的恶劣行为。”不久,邓小平又在中央党、政、军机关副部长以上会议上要求党的高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密切联系群众。 进入8 0年代,邓小平又多次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在邓小平的倡导下,1 9 8 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正式把建设社会主义高度精神文明写进决议,并规定为新时期的基本内容之一。1 9 8 2年9月,党的十二大明确了新时期的总任务,其中特别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从而使学雷锋活动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轨道和培养“四有”新人的目标。 从1981年起,连续三年的以“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为标志的学雷锋热潮在全国兴起。1983年3月5日,是毛泽东向雷锋题词发表20周年。3月1日《解放军报》刊登杨尚昆答《解放军画报》记者问的谈话。他说:“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入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对于发扬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促进党风、军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提高军队战斗力,具有极为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3月5日,《解放军报》刊登“中共中央决定重新发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关于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手迹”的新闻,同日,首都各大报均在头版重登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叶剑英、邓小平、陈云的题词和董必武的题诗。同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首都各界隆重举行纪念向雷锋同志学习20周年大会”,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胡乔木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作了《做80年代新雷锋》的讲话。 在党中央的号召下,一个学雷锋及学雷锋式英雄模范的活动,迅速在全国兴起。这年2月,国务院决定授予1982年英年早逝的煤矿工人赵春娥,中年科学家罗健夫、蒋筑英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解放军在轰轰烈烈学习张华事迹的同时,又开始向朱伯儒同志学习。学英雄业绩、走英雄成长道路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在全军、全国普遍展开。为现代化建设贡献终身,舍已救人,热心助人的社会风尚蔚然成风。 全国学雷锋活动是有过曲折、起伏的,如同任何一种正确的思想、观念的产生都有它的客观必然性,在其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又必然遭到来自“左”的或右的方面的阻滞一样,呈现其发展过程的曲折性。我们党站在历史的潮头,紧紧把握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扭转十年动乱造成的严重局势的同时,清除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毒害,坚持学雷锋活动的方向。改革开放初期开始和完成学雷锋问题上的正本清源、拨乱反正,是在恢复和坚持毛泽东老一辈革命家成功开启学雷锋活动基业上展开的,是坚持和捍卫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题词包含的真理性认识的结果,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和推进学雷锋活动开辟了新的道路。 作者:翟元斌 雷锋杂志社雷锋文化研究院秘书长 中国雷锋报荣誉顾问 陈振 庄仕华团队副团长 编辑:蒋国辉 审核:王凤军 值班:任安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