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管: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宣传部

 

首页 >> 雷锋集体 >>雷锋传人 >> 传承良好家风,弘扬传统美德(十三)
详细内容

传承良好家风,弘扬传统美德(十三)

时间:2025-04-01     作者:塞北雪【原创】   阅读


 前  言


今天,我们认识一位“当代活雷锋”——吉林好人傅华。


他10岁开始学雷锋,做好事,续写“雷锋日记”,一直坚持到今天,整整62年,好事做了数万件,日记写了约有436万字。


对此,中国雷锋报隆重推出塞北雪的文章,对傅华老师学雷锋的事迹进行专题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塞北雪


家风,作为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作风,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与品德,对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良好的家风不仅是个人修身立德的基石,更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风建设,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家风故事和名言警句。在新时代,传承和弘扬良好家风,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通过傅华一家的真实事例,深入探讨良好家风的内涵、价值以及传承与弘扬的方法。


图片1.png

傅华在松原市纳仁汗留影  冬冬拍摄


一、以身作则,做好表率


“当头头的要做好表率,不能让群众说出啥”,这是傅华父亲傅景生常说的一句口头禅,也成为了傅家传承的家风理念。1958年之前,在初级农村合作社时期,傅华的父亲任合作社主任,大哥傅贵任合作社会计。有一天清晨,大哥在带领社员除草时,因迷迷糊糊踩到锄头夹子,脚部受伤,鲜血淋漓。然而,吃早饭时,父亲却要求大哥伤口处理好后继续去地里干活,因为“当头头的要做好表率,不能让群众说出啥” 。母亲虽心疼却也了解父亲的脾气,没有阻拦。饭后,大哥高高兴兴又一瘸一拐扛着锄头去了地里。


这件事在傅华幼小的心灵里刻下了深深的印记,让他明白了责任和表率的重要性。在生活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傅华父亲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向孩子们传递了担当和责任的价值观,这种以身作则的家风,激励着傅华和家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为他人树立榜样。


在当今社会,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民众,都应该学习这种以身作则的精神。领导干部要在工作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到公正廉洁、勤勉敬业,为下属和群众树立良好的榜样;家长要在家庭中以身作则,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如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勤劳善良等。只有通过以身作则,才能让良好的家风在家庭中生根发芽,传承下去。


二、严于律己,奉公守法


傅华的父亲退居二线后担任生产队保管员,他始终坚守原则,家里缺东少西,他从不从集体仓库拿一分钱的东西。秋收后在场院打扫出的土粮食,他也一粒不拿回家,每天都不辞辛劳地将这些土粮食运到集体仓库。有一次,家里的鸡鸭鹅没有食物,母亲提出从生产队场院挎回点土粮食,却遭到父亲的严词拒绝。父亲说:“粮食是集体的,我们一粒都不能拿。你们记住到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占公家的便宜,别让人家背后说三道四,指指点点,那样不好。”


父亲严于律己、奉公守法的言行,不仅给傅华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也影响了他的一生。这种家风让傅华懂得了要坚守道德底线,不贪图小利,做一个正直、守法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各种诱惑,如果不能严于律己,就容易迷失自我,做出违背道德和法律的事情。


奉公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也是良好家风的重要体现。家庭要注重培养成员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教育孩子从小遵守法律法规,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领导干部更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杜绝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行为,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只有每个家庭都能做到严于律己、奉公守法,整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实现和谐稳定的发展。


三、坚守底线,廉洁自律


在傅华的记忆中,大哥傅贵1959年参加工作后在新立村供销社当店员,尽管生活清贫,但他从未把公家的糖块、饼干、点心等好吃的东西给过傅华。几年前大哥生病住院,哥俩聊起往事,大哥说:“有什么可想的,就是觉得不拿公家的东西,做人心里踏实。” 傅华受家父和大哥的影响,也始终严于自律、防微杜渐,努力做到廉洁一生,一尘不染。


图片2.png

2018年8月17日傅华和大哥傅贵(左)在纳日吐村合影  佚名拍摄


傅华读小学时,二哥傅荣是生产队会计,因家境困难,二哥给他一本公家的稿纸,傅华说什么也没有要,因为他知道公家的东西不能动。这种坚守底线、廉洁自律的家风,让傅华一家在面对利益诱惑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道德和法律的底线。


在当今社会,廉洁自律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品质。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会面临各种利益诱惑,如果不能坚守底线,就容易陷入腐败的泥潭。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廉洁自律更是关乎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自觉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同时,要加强对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管理,防止他们利用自己的职权谋取私利。


家庭是廉洁自律的第一道防线,良好的家风能够为家庭成员提供廉洁的环境和氛围。家长要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利益观,让他们明白廉洁自律的重要性。通过传承和弘扬廉洁自律的家风,培养家庭成员的廉洁意识和行为习惯,使廉洁成为一种自觉的追求。


四、坚持原则,不徇私情


2009年4月30日,二哥傅荣因患肝癌医治无效病逝,享年66岁。在他生前,曾求傅华帮忙报销女儿住院的49元8角6分钱,当时傅华是新立村小学民办教师,二哥家生活特别困难。傅华虽感为难,但还是硬着头皮找大队赤脚医生走后门,医生爽快答应。然而,傅华走出大队部卫生所不到百米就返回,告诉医生此事不办了,因为他觉得办这件事违背原则、违背良知。


当年这笔钱对于贫困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但傅华坚持原则,没有为了亲情而违背自己的良心。这种坚持原则、不徇私情的家风,体现了傅华对道德和正义的坚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亲情与原则的冲突,如何抉择考验着我们的道德底线和价值观。


坚持原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良好家风的重要内容。家庭要教育成员在面对问题时,要以原则为导向,不被情感左右。当亲情与原则发生冲突时,要坚守原则,做到公正无私。只有这样,才能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树立良好的家风和社会形象。同时,坚持原则也有助于培养家庭成员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让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坚定信念,做出正确的选择。


五、廉洁从教,关爱学生


1979年深秋,傅华在深井子镇中学(现海勃日戈镇中学)任三年(4)班班主任时,班级一名男生夜晚“偷窃”了邻居三年(3)班校友的书籍、本子等学习用品。三年(3)班班主任闫老师想把事情交给学校、当地派出所处理,傅华劝说闫老师不要这样做,他认为这样可能会害了孩子。傅华找学生多次谈话,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最终学生承认错误,并主动送还物品,还表示要去三年(3)班赔礼道歉。鉴于学生认错态度好,傅华征求闫老师意见后,没有让他去当面道歉。


事后,学生为表达谢意,晚上10点到校找到傅华,称其爸爸(深井子村第五生产队仓库保管员)要送他两三麻袋葵花籽,傅华婉言谢绝,并对学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教育他要热爱集体,做一个心灵美的人。傅华廉洁从教,关爱学生,既维护了学生的尊严,又教育了学生,展现了良好的师德师风和家风。


在教育领域,教师的行为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傅华的做法体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对学生的关爱,他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廉洁从教的重要性。教师要以傅华为榜样,坚守职业道德,廉洁自律,关爱学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家长也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和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明白真正的感激不是物质的回报,而是努力学习,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傅华一家的故事,生动地展现了良好家风的力量。他们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奉公守法、坚守底线、坚持原则、廉洁从教,这些家风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家庭,也为社会树立了榜样。在新时代,我们要传承和弘扬这些良好家风,让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培养更多有道德、有责任感、有担当的新时代公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待续)


编辑:蒋国辉

责编:王凤军

值班:任安广


雷锋报分割线 (2).jpeg


新报底.png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