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管: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宣传部

 

首页 >> 雷锋集体 >>雷锋传人 >> 人生路上的引路人:傅华的五任人生导师(十六)
详细内容

人生路上的引路人:傅华的五任人生导师(十六)

时间:2025-04-01     作者:塞北雪【原创】   阅读


 前  言


今天,我们认识一位“当代活雷锋”——吉林好人傅华。


他10岁开始学雷锋,做好事,续写“雷锋日记”,一直坚持到今天,整整62年,好事做了数万件,日记写了约有436万字。


对此,中国雷锋报隆重推出塞北雪的文章,对傅华老师学雷锋的事迹进行专题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塞北雪


引言


人生犹如一场漫长的旅程,在这趟旅程中,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而有些人却能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成为我们的人生导师。他们以自己的言行、智慧和品德,为我们指引方向,帮助我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作家柳青也说过:“人生之路是漫长的,但紧要处只有几步,尤其当人年轻的时候。”傅华的人生便是如此,他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五任人生导师,这些导师在他的人生道路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让他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定地前行,行稳致远。


一、第一任人生导师:父亲傅景生


傅华摊上一个好父亲,傅景生是他的第一任人生导师。良好的家风、家教、家训,成为傅华成长的基石,让他从小就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


在傅华小的时候,父亲就用“三百千”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教材教育他。尽管父亲没有念过多少书,但他凭借自学懂得很多知识,并且品德高尚。父亲信奉“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信条,一生一世积德行善。在世俗之人看来,这种行为可能意味着吃亏,是傻事,但父亲却坚信“吃亏就是福”,这便是他独特的人生哲学。


父亲不仅言传,更注重身教。他做好事一辈子,从不图名不图利,始终严于律己,自觉加强自身修养。在父亲的潜移默化下,傅华学会了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这种影响是深远的,它贯穿了傅华的一生,成为他为人处世的基本态度。


傅华学雷锋的行为,也得到了父亲的一直热心支持。直到2000年春节过后,父亲临终时还在叮咛傅华:“学雷锋要坚持、不要放弃,记住老爸的话,要‘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句临终嘱托,不仅仅是简单的话语,更是父亲对傅华人生道路的殷切期望,成为傅华坚持学雷锋的强大精神动力。在父亲的影响下,傅华将学雷锋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成为他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第二任人生导师:雷锋式的校外辅导员


读小学三年级时,傅华遇到了他的第二任人生导师——一位雷锋式的校外辅导员。当时,驻军某部派七位优秀的解放军战士进驻傅华所在的学校,其中这位五好战士担任了三年级的校外辅导员,他对傅华格外喜爱。


这位校外辅导员赠送给傅华一幅特别珍贵的雷锋照片,照片上的雷锋坐在汽车驾驶室,双手捧读《毛泽东选集》第四卷,认真读书的情景令人印象深刻。在照片下面,辅导员写道:“傅华小朋友,希望你一定要把毛泽东思想学到手!1963年3月18日”,并且署上了自己的名字。这幅照片承载着辅导员对傅华的期望,成为傅华珍贵的回忆。然而,令人痛心的是,这幅照片后来丢失了,几十年来傅华一直渴望找到它,直到2019年6月7日,雷锋辅导过的学生刘静大姐赠送给傅华一本她画的《雷锋》画册和两幅雷锋照片,其中就有当年校外辅导员赠送的那幅,这让傅华欣喜不已。


当年,校外辅导员经常给傅华他们讲雷锋故事,还亲自领着他们学雷锋、做好事。在辅导员的亲自引领下,傅华步入了全国轰轰烈烈学雷锋的行列,这一学一做就是整整62年。校外辅导员的言传身教,让傅华深刻体会到了雷锋精神的内涵,激发了他内心深处的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品质。他的亲自引领让傅华找到了人生的榜样,为傅华的人生道路指明了方向,让傅华在学雷锋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三、第三任人生导师:小学老师陈兰光


小学读书时,傅华又遇到了一位对他影响深远的好老师——陈兰光,他是傅华的第三任人生导师。


陈兰光老师原是国民党六十军投诚退役军官,在新立小学任教。他虽然没有担任傅华的班主任,只教副科,但对傅华特别偏爱,常常偷着借书给傅华读。在陈兰光老师的帮助下,傅华在小学就读完了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恩格斯的《反杜林论》《法兰西内战》,列宁的《国家与革命》《帝论》《唯物辩证法》和《哲学笔记》,《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等众多经典理论著作。


尽管那时傅华年龄尚小,不能完全读懂这些伟人们的理论著作,但陈兰光老师的这一行为,无疑为傅华打开了一扇知识的大门,为他后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陈兰光老师的教育方式独特而富有远见,他不拘泥于常规的教学内容,而是引导傅华接触高深厚重的理论知识,培养了傅华的思考能力和对知识的渴望。他的偏爱和教导,让傅华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为傅华的人生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傅华人生道路上的重要引路人。


四、第四任人生导师:恩师乌坤明


图片1.png

2018年7月14日乌坤明在傅华“雷锋日记”上写赠言  冬冬拍摄


在学雷锋的人生道路上,傅华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其中他的第四任人生导师、恩师乌坤明(白城师院退休老教授)对他的影响尤为深远。


傅华与乌坤明老师于1978年相识相知,屈指算来已有47年。47年来,乌坤明老师始终如一地支持傅华、鼓励傅华、鞭策傅华。过去每年三月五日前夕,乌坤明老师都要写信给傅华,近年来有了手机、微博、微信,他们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频繁。在傅华的书柜里有10枚雷锋像章,其中6枚是乌坤明老师寄来的,这些像章不仅仅是珍贵的物品,更是师生革命情谊的象征,是老师对傅华学雷锋行为的肯定和鼓励。


2014年首届“吉林好人”评选,傅华和他的恩师乌坤明师生俩双双入选,被授予“吉林好人”荣誉称号,受到吉林省委宣传部、省精神文明办的隆重表彰。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他们个人的肯定,更是对他们师生之间深厚情谊和共同追求的认可。乌坤明老师在傅华的人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的大力支持和精神鼓励成为傅华坚持学雷锋的动力源泉。在傅华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乌坤明老师总是给予他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让他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前行。他的陪伴和引导,让傅华在学雷锋的道路上不再孤单,坚定地践行着雷锋精神,为社会传递正能量。


五、第五任人生导师:李燕杰教授


图片2.png

1993年冬在北京与我国著名演讲家李燕杰教授在郭沫若先生塑像前合影  白森涛拍摄


李燕杰(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演讲界泰斗,共和国四大演讲家之一)是傅华的第五任人生导师。1990年2月5日,傅华写信给李燕杰,同年3月5日收到李燕杰的亲笔来信,信中告知傅华他已被中华教育艺术家协会吸收为会员。1991年、1993年傅华应邀两次参加中华教育艺术家协会年会和思想学术讨论会,这让傅华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学术思想和先进理念,拓宽了他的视野。


李燕杰教授在傅华身处逆境时,写给傅华的墨宝:“山阻石拦,大江毕竟东流去;雪辱霜欺,梅花依旧向阳开。”这句话充满了力量,激励着傅华在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永不放弃。李燕杰教授对傅华的评价:“品若梅花香在骨,人如秋水玉为神。”这既是对傅华品德和精神的高度赞扬,也成为傅华不断追求自我完善的目标。李燕杰教授的赠言和评价,成为傅华战胜困难、迎接胜利的精神动力。在傅华人生的低谷时期,这些话语给予他信心和勇气,让他重新审视自己,坚定信念,努力克服困难,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


六、人生导师的共同影响与傅华的成就


父亲的良好家教,让傅华学会了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为他的人生奠定了坚实的道德基础;陈兰光老师的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为傅华“三观”的树立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让他拥有了深刻的思考能力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当年雷锋式的校外辅导员亲自引领傅华学雷锋、做好事,使傅华从小就立下了一生一世像雷锋那样做人做事,做雷锋式的伟大共产主义战士的宏伟志愿,成为他人生的重要目标和追求;在学雷锋人生道路上,恩师乌坤明47年的陪伴同行,对傅华给予的精神鼓励和大力支持,让傅华在这条人生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不断践行雷锋精神;在傅华身处逆境时,李燕杰教授给予他大力支持,并给予他足够强大的精神动力,帮助他克服困难,重新找回自信和勇气。


傅华有今天的成就,是党长期培养、教育的结果,也是这五位人生导师精心栽培、谆谆教诲、指导引路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也离不开那些有正义感、善良好心人们的支持。傅华坚持学雷锋、做好事62年,好事做了无数;坚持续写雷锋日记62年,共计有81本,约436万字。他被老百姓和新闻媒体誉为“东北草原上的活雷锋”,荣获众多荣誉称号,其先进事迹被120多家新闻媒体报道过。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了更多的人学雷锋、做好事,他已成为雷锋精神的真正传人。


结语


傅华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至关重要,而人生导师在我们扣好这“第一粒扣子”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他们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留下深刻的印记,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傅华的五任人生导师,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时期,为傅华的人生提供了指引和支持,让他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坚定而稳健。他们的故事也启示我们,要珍惜生命中遇到的那些能够引领我们成长的人,同时也要努力成为他人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传承和弘扬社会正能量,让人生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待续)


编辑:蒋国辉

责编:王凤军

值班:任安广


雷锋报分割线 (2).jpeg


新报底.png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