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管: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宣传部

 

首页 >> 雷锋集体 >>雷锋传人 >> 用雷锋精神点亮人生的春天 ——记傅华德育信箱(二十一)
详细内容

用雷锋精神点亮人生的春天 ——记傅华德育信箱(二十一)

时间:2025-04-02     作者:塞北雪【原创】   阅读


 前  言


今天,我们认识一位“当代活雷锋”——吉林好人傅华。


他10岁开始学雷锋,做好事,续写“雷锋日记”,一直坚持到今天,整整62年,好事做了数万件,日记写了约有436万字。


对此,中国雷锋报隆重推出塞北雪的文章,对傅华老师学雷锋的事迹进行专题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塞北雪


在时代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以非凡的坚持与奉献,成为道德的灯塔,照亮他人前行的道路。傅华,这位来自吉林前郭的高级教师,便是这样一位用雷锋精神书写传奇人生的楷模。62载的执着坚守,他以实际行动诠释着雷锋精神的深刻内涵,用爱心与担当点亮了无数青少年人生的春天。


一、矢志不渝的雷锋精神践行者


傅华自踏上人生道路起,便与雷锋精神紧紧相连。1979年大学毕业的他,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雷锋精神的敬仰,开启了一段充满温暖与力量的旅程。他是日记文化研究员,是多所高校和学校的爱心大使、实践导师、客座教授与校外辅导员,更是雷锋班的“编外战士”,这些身份不仅是荣誉,更是他践行雷锋精神的有力见证。


62年如一日,傅华坚持学雷锋,做好事数万件。无论是生活中的点滴善举,还是面对他人困境时的挺身而出,他都以雷锋为榜样,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力量。续写“雷锋日记”62年,81本、约436万字的日记,记录着他的成长、感悟与奉献,每一页都承载着雷锋精神的光辉。他组建了920个学雷锋、郭明义课外小组,将雷锋精神的火种播撒到更多青少年心中;作英雄事迹报告480多场,近年来仅学雷锋事迹报告就达60余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激励着无数人投身于学雷锋的行动中。


在物质上,傅华同样毫不吝啬。他为灾区和孤寡病残、贫困学生等捐款达13万余元,用自己的积蓄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送去希望。而在生活中,他长期义务服务八位老人,义务照顾100多位老人,给予他们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上的慰藉,成为老人们心中的“暖心人”。正因如此,他被新闻媒体和老百姓誉为“东北草原上的活雷锋”,这个称号是对他多年来践行雷锋精神的高度认可。


二、傅华德育信箱:守护青少年成长的港湾


图片3.png


图片4.png

2004年3月2日《松原日报》第三版刊登记者金玻拍摄的图片新闻——付华(傅华)“德育信箱”


傅华深知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成长需要正确的引导和关爱。基于对青少年教育的热心和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擅长,他以独特的方式为青少年的成长保驾护航,“傅华德育信箱”便是其中的重要举措。


从设立之初,“傅华德育信箱”就被放置在傅华的办公桌上,成为连接他与学生心灵的桥梁。在漫长的教育生涯中,他通过这个信箱,及时发现学生们的问题。一旦发现问题,他便立即行动起来,或是找学生面谈,以平等、关爱的态度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解决困惑;或是通过家访,与家长深入沟通,共同探讨教育方法,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


有这样一个令人动容的故事。一位初二女孩,因家庭闹矛盾,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之中,甚至产生了欲服毒自杀的念头。傅华得知此事后,心急如焚,他马不停蹄地前往女孩家中家访。面对情绪激动的女孩和焦急无奈的家长,傅华没有丝毫退缩。他三番五次地与女孩谈心,耐心地倾听她的委屈和痛苦,用温暖的话语和真诚的关怀,一点一点地化解女孩心中的阴霾。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女孩终于放弃了轻生念头,家庭矛盾也得到了妥善解决。这只是傅华通过德育信箱帮助青少年的一个缩影,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每一个都饱含着他对青少年的深深关爱。


三、傅华德育热线:倾听心灵的声音


为了更好地尊重青少年的人格和隐私,方便与校内外青少年交流、沟通,傅华在家里设立了“傅华德育热线”。这条热线就像一条温暖的纽带,将傅华与青少年紧密相连。在这里,青少年们可以毫无顾忌地倾诉自己的烦恼和困惑,而傅华则会耐心倾听,为他们答疑解惑,并跟踪问效,一帮到底。


比如,海悦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了诸多问题:课堂上回答错误遭同学们嘲笑,从而产生了厌学思想,同时还出现了早恋倾向。傅华在收到海悦的来信后,认真分析她的问题,在来信的空白处逐一写下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建议和看法。等与海悦面谈时,他便能精准交谈,切中要害地帮助海悦解决问题。这种细致入微的关怀,让青少年们感受到了被尊重和被理解,也让他们更愿意打开心扉,寻求帮助。


四、“傅华德育信箱”专栏:传递智慧与温暖


除了在现实生活中通过信箱和热线帮助青少年,傅华还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平台。在《视听导报》上,他开辟了“傅华德育信箱”专栏,每周发表一封写给青少年学生的信。这些信件中,既有对青少年成长中常见问题的剖析,也有对人生道理的深刻阐述,更有对雷锋精神的生动诠释。


图片5.png

傅华老师《书信汇集》  冬冬拍摄


专栏开设后,傅华德育信箱收到了来自外县、外市、外省的许多来信,这充分体现了他的影响力和青少年们对他的信任。而傅华也不辞辛劳,给全国各地青少年学生写了近千封回信,这些回信被装订成133本《书信汇集》。每一封信都是他用心血凝聚而成,字里行间充满了对青少年的关爱与期望。在给丽宇同学的回信中,他表达了因退休匆忙未告知新信箱地址的遗憾,还满足了丽宇的要求,送上一幅写有雷锋名言的照片,这份用心和温暖,让丽宇感受到了老师的关怀。


五、退休不褪色,持续关爱青少年


2013年11月,傅华退休了,离开了他钟爱一生的三尺讲台和学生们。但他并没有停下关爱青少年的脚步,而是正式加入繁荣街道五老队伍,继续志愿服务社会。10多年来,他始终坚守在关爱帮教青少年的第一线,近日他还在为松原市宁江区一位女孩做思想工作,尽管因涉及隐私不便透露具体情况,但我们能想象到他在背后付出的努力。


傅华的付出结出了累累硕果。在他的影响下,许多孩子不仅学到了人生道理,而且在学雷锋、做好事方面更加自觉。党宁在春城拾到一块情侣表,交给失主受到老外称赞;张洪臣勇拦惊马救了5名儿童,荣立二等功;学雷锋课外小组徐海军、李贤俊等7名学生为灾区捐款,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表扬……这些孩子们的优秀表现,正是傅华雷锋精神教育的生动体现。

此外,傅华在教育理论研究方面也成果颇丰。多年来,他写德育论文30多篇,其中6篇荣获国家级优秀论文一等奖;2004年编写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讲义,作为初中一、二学年“校本教材”授课,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德育资源。


六、时代的呼唤,未来的期许


傅华用62年的时间,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雷锋精神。他的故事告诉我们,雷锋精神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是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人的关爱,是在困难面前的担当,是对社会的无私奉献。


“雷锋的人生道路,就是我的人生道路。我希望我的道德实践不仅能影响青少年,也能辐射全社会,让更多的人立志践行雷锋精神,做雷锋精神的种子,人人争做雷锋精神传人,做一个有高尚道德的人,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是傅华老师毕生的追求,也应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追求。


在新时代,我们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但雷锋精神永不过时。我们需要像傅华这样的榜样,激励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在生活的点滴中,践行雷锋精神,传递正能量。让我们以傅华老师为标杆,积极投身于学雷锋的行动中,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共同书写属于我们的精彩“雷锋故事”,让我们的社会充满爱与温暖,用雷锋精神点亮人生的春天。(待续)


编辑:蒋国辉

责编:王凤军

值班:任安广


雷锋报分割线 (2).jpeg


新报底.png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