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各界人士眼中的傅华:雷锋精神的传承与回响【一】(二十三)时间:2025-04-03 前 言 今天,我们认识一位“当代活雷锋”——吉林好人傅华。 他10岁开始学雷锋,做好事,续写“雷锋日记”,一直坚持到今天,整整62年,好事做了数万件,日记写了约有436万字。 对此,中国雷锋报隆重推出塞北雪的文章,对傅华老师学雷锋的事迹进行专题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塞北雪 在时代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以非凡的精神力量,成为众人敬仰的灯塔,傅华便是这样一位践行雷锋精神的楷模。从教育领域到社会各界,他的事迹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人们的心灵,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与敬重。让我们走进社会各界人士的视角,一同探寻傅华的精神世界,感受他对雷锋精神的执着坚守与传承。 雷锋传人的殷切期许 1991年12月3日在北京傅华老师和雷孟宣馆长合影 白森涛拍摄 雷孟宣,这位湖南雷锋纪念馆原馆长、“中国好人”、雷锋堂兄,与傅华的缘分早在1991年便已结下。1991年12月3日,在北京,他为深井子镇中小学孩子们题词:“让雷锋精神在我们的行动中发扬光大。”彼时,他或许未曾想到,傅华会成为这句题词最坚定的践行者。1993年10月31日,雷孟宣再次在北京,在傅华的“雷锋日记”中郑重写道:“傅华同志你以实际行动学习、实践雷锋精神,做出了贡献,为孩子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是值得我学习的。” 在雷孟宣眼中,傅华不仅仅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更是雷锋精神的传承者和弘扬者。他看到傅华在平凡的岗位上,以雷锋为榜样,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为孩子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典范。雷孟宣的话语,既是对傅华过往努力的肯定,更是对他未来继续践行雷锋精神的殷切期许,希望他能在教育的舞台上,继续播撒雷锋精神的种子,让更多的孩子受到滋养。 革命前辈的信任与嘱托 1993年10月31日傅华与孙毅老将军合影留念 白森涛拍摄 1993年10月31日,对于傅华来说,是终生难忘的一天。这一天,我国著名教育艺术家、演讲家郭海燕委托傅华照顾好89岁高龄的孙毅将军。孙毅,这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老红军、老八路、老雷锋、老将军,当得知傅华就是雷锋精神传人时,高兴地不得了,一把抓住傅华的手说:“听说你学雷锋非常突出,这太好了,我们后继有人啦。希望你一定把雷锋精神的种子,播撒到祖国各地去,让雷锋精神之花常开不败。” 孙毅将军的话语,饱含着一位革命前辈对后来者的信任与嘱托。在他的人生经历中,雷锋精神早已成为一种坚定的信仰,是激励无数人奋勇前行的精神动力。如今,看到傅华在学雷锋的道路上如此坚定,他深感欣慰,仿佛看到了雷锋精神得以延续和传承的希望。他希望傅华能肩负起这份责任,将雷锋精神传播得更远更广,让更多的人受益。傅华也深知这份嘱托的分量,激动地回应:“请孙老放心,我会谨遵您的教诲,努力将雷锋事业进行到底。”这不仅是对孙毅将军的承诺,更是他对自己人生道路的坚定选择。 纪检领导的高度赞誉 2000年11月15日,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国家监委主任刘金国同志在写给傅华的复信中说:“靠着信念,你坚持学雷锋37年,做好事超万件,写日记30年,字逾二百万。这种为人民默默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和闪光精神,着实感人至深,使我敬佩和折服!您才是名副其实的无名英雄,受人拥戴的优秀党员。共同的理想信念,共同的人生目标,特别是为实现信念、目标的共同的执着追求,把相隔千里的你我连接在一起,我们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2000年11月15日刘金国同志写给傅华老师的复信 冬冬拍摄 刘金国同志的评价,高度概括了傅华多年来在学雷锋道路上的坚守与付出。37年如一日,傅华用行动诠释着信念的力量,做好事超万件,写日记记录思想与成长,字逾二百万,这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坚持与奉献。在刘金国同志看来,傅华是真正的无名英雄,他的无私奉献精神令人敬佩,他的事迹展现了一名优秀党员的高尚品质。同时,刘金国同志也强调了共同的理想信念将他们连接在一起,这种志同道合的情谊,不仅是对傅华的认可,更是对雷锋精神的一种呼应,体现了雷锋精神在不同岗位、不同人群中的广泛共鸣。 媒体人的深度解读与敬仰 2003年10月20日,《现代教育报》第三版“深度报道”专栏发表记者朱寅年采写的长篇通讯《道德长跑》,报道傅华学雷锋事迹。事后朱寅年曾说过:“傅华老师是一位专家型教师,也是一位现实版的‘真雷锋’,他的生活虽然清贫,但却是一位精神‘富翁’,像他这样无私奉献的人,人世间实属罕见。他的事迹令我感动,他的精神令我敬仰。” 2003年10月18日在深井子镇自家院里傅华与记者朱寅年合影 王平拍摄 朱寅年作为一名媒体人,通过深入的采访和报道,挖掘出傅华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在他眼中,傅华不仅在教育教学上有着专业的素养,是一名专家型教师,更在道德践行上堪称楷模,是现实版的“真雷锋”。傅华生活的清贫与精神的富足形成鲜明对比,他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依然坚守着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这种反差让朱寅年深刻感受到傅华精神的伟大,也正是这种伟大,让他对傅华充满了感动与敬仰之情。他的报道和评价,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傅华的事迹,也让傅华的精神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传播。 “当代雷锋”的惺惺相惜 2011年12月11日,“当代雷锋”郭明义在写给傅华的信中说:“我常常地在想傅华老师几十年如一日,辛勤地工作在教育战线,甘于清贫,为孩子们奉献了毕生的精力,甚是感人。特别是我应该称傅华老师为‘当代活雷锋’更为准确。因为傅华老师几十年辛勤劳作,像雷锋那样,从点滴做起。教给孩子们理想、信念,为孩子们树立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光辉形象。” 2012年3月2日在北京傅华与“当代雷锋”郭明义在一起 《职工报》记者刘然拍摄 郭明义作为“当代雷锋”,他与傅华在践行雷锋精神的道路上有着相似的经历和感悟。在他看来,傅华在教育战线上的坚守与奉献,与雷锋精神高度契合。傅华几十年如一日,辛勤劳作,从点滴小事做起,将理想和信念传递给孩子们,为他们树立了一个真实可感的光辉形象。这种从细微处彰显伟大的精神,正是雷锋精神的生动体现。郭明义对傅华的评价,既是对同道者的肯定,也是对雷锋精神传承者的一种认可,展现了他们之间惺惺相惜的深厚情谊,也让我们看到雷锋精神在当代社会的延续与发展。 从雷锋传人到革命前辈,从纪检领导到媒体人、再到“当代雷锋”,社会各界人士从不同角度对傅华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些评价,不仅是对傅华个人的认可,更是对雷锋精神的一种弘扬和传承。傅华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平凡的生活中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成为了人们心中雷锋精神的象征。他的事迹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到学雷锋的行动中,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着强大的精神力量。(待续) 编辑:蒋国辉 责编:王凤军 值班:任安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