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管: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宣传部

 

首页 >> 雷锋集体 >>雷锋传人 >> 匠心育桃李,丹心铸师魂 ——傅华老师的教育探索与实践之路 (六十四)
详细内容

匠心育桃李,丹心铸师魂 ——傅华老师的教育探索与实践之路 (六十四)

时间:2025-05-21     作者:塞北雪【原创】   阅读


 前  言


今天,我们认识一位“当代活雷锋”——吉林好人傅华。


他10岁开始学雷锋,做好事,续写“雷锋日记”,一直坚持到今天,整整62年,好事做了数万件,日记写了约有436万字。


对此,中国雷锋报隆重推出塞北雪的文章,对傅华老师学雷锋的事迹进行专题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塞北雪


在教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身影如璀璨星辰,以执着的信念和不懈的探索,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傅华老师,一位深耕教育一线41年的人民教师,用他的智慧与心血,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不断探索,书写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教育篇章。他发表3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其中6篇荣获国家级优秀论文一等奖,以扎实的理论研究为教育实践提供支撑;他热心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成功解决近千例诸如轻生、绝食、早恋、网瘾、离家出走等疑难问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教育者的责任与担当。


图片1.png

傅华老师在松原镜湖公园留影  冬冬拍摄


一、深耕课堂:创新教学方法,筑牢思想根基


思想政治课作为中学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傅华老师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他精心设计课堂教学,通过多种创新方式,让思政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


“课前一分钟”是傅华老师课堂教学的一大特色。他将社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及国内外重要新闻引入课堂,如在国际局势动荡时,他会讲述地区冲突背后的历史渊源与政治博弈;在国内重大政策出台时,他会剖析政策对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影响。这种方式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关心民族命运、祖国前途的思想情怀,让学生跳出课本的局限,关注社会、思考未来。


以故事开头、格言结尾的教学方式,展现了傅华老师独特的教学艺术。他善于选取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导入新课,如在讲解道德与法治相关内容时,他会讲述古代圣贤坚守道德底线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程结束时,用一句寓意深刻的格言进行总结,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画龙点睛,增强课堂的感染力,让学生在故事的熏陶和格言的启迪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对价值观的感悟。


将歌声引入课堂,更是傅华老师教学创新的亮点。在教授初一公民课中关于为人民服务的章节时,他结合教材内容,讲述身边学生的典型事迹。当讲到感人之处,便引导学生高歌一曲《爱的奉献》。歌声响起,课堂气氛瞬间活跃,教与学的兴致被推向高潮。在歌声中,学生深刻体会到为人民服务的内涵,情感得到升华,思想受到洗礼,这种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拓展课外:丰富活动形式,滋养美好心灵


傅华老师深知,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堂,课外活动同样是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重要途径。从教二十多年来,他坚持年年组建学雷锋政治课外小组,并积极指导和参与活动。


图片2.png


图片3.png

傅华老师和雷锋政治课外小组同学们在一起  于彦伟拍摄


在学雷锋政治课外小组的活动中,发生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九十年代初,小组26名学生与傅华老师一起为乾安县孤儿姚小铁捐款、送礼物,学生们写给姚小铁的书信还被刊登在《爱与博》一书上;1991年,安徽省遭受洪水袭击,傅华老师将补课费捐给灾区,学生们得知后也纷纷要求捐款,其中一个小组徐海军、李贤俊等七名同学自发凑集零花钱,并写了慰问信请老师转交。这些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爱心与社会责任感,也让傅华老师深刻体会到了教师身教的作用不可低估。


除了组织课外小组活动,傅华老师还利用课余时间和工会活动时间,为学生讲英雄故事、作演讲报告、召开对话会和座谈会。1997——1998年期间,他共开展了51场活动。在1998年抗洪抢险期间,他作了题为《新时期最可爱的人——高建成》的事迹报告,英雄的感人事迹让学生们热泪盈眶,师生都在活动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


三、倾情帮教:倾注关爱之心,助力学生成长


在41年的教学生涯中,傅华老师始终将学生的成长放在首位,尤其是在面对学生的各种疑难问题时,他展现出了极大的耐心和爱心。


担任班主任的十年间,傅华老师全身心投入班级工作。他频繁家访,与家长沟通学生情况,仅1996年不到半年时间,就家访45人次,走访近十个自然村,信访10人次。他通过谈心,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用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在他的努力下,班级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学生们热爱集体、关心他人,班级中涌现出许多感人的事迹。


书信,也是傅华老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式。他手中的39本《书信集》,记录着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许多学生,无论是他教过的,还是慕名求教的,都通过书信向他倾诉困惑、探讨人生。傅华老师在回信中,总是耐心地说服教育,给予正面引导,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对他来说,看到学生的进步,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傅华老师在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探索与实践,是一部充满智慧与爱的教育史诗。他用创新的教学方法让思政课堂生动有趣,用丰富的课外活动滋养学生心灵,用无私的关爱帮助学生解决成长难题。41年的坚守与付出,近千例疑难问题的成功解决,30多篇论文的智慧结晶,见证了他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热爱。他的教育实践,不仅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新时期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他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学生前行的道路,也为教育同行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待续)


编辑:蒋国辉

责编:王凤军

值班:任安广


雷锋报分割线 (2).jpeg


新报底.png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