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管: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宣传部

 

首页 >> 雷锋集体 >>雷锋传人 >> 精神之光的交汇:傅华与张桂梅的教育情怀与使命担当 (九十七)
详细内容

精神之光的交汇:傅华与张桂梅的教育情怀与使命担当 (九十七)

时间:2025-06-08     作者:塞北雪【原创】   阅读


 前  言


今天,我们认识一位“当代活雷锋”——吉林好人傅华。


他10岁开始学雷锋,做好事,续写“雷锋日记”,一直坚持到今天,整整62年,好事做了数万件,日记写了约有436万字。


对此,中国雷锋报隆重推出塞北雪的文章,对傅华老师学雷锋的事迹进行专题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塞北雪


在教育的广袤天地中,傅华与张桂梅,两位来自不同地域却有着相似教育理想的老师,用各自的方式书写着动人的教育篇章。他们的故事,是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是对学生无私的爱与奉献,更是精神之光的交汇与传承。


张桂梅老师,这位从黑龙江的黑土地走向云南边疆的教育斗士,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1974年,她响应号召来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从此便与这片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华坪县,她面临着师资薄弱、条件艰苦的困境,但她毫不退缩,毅然承担起4个毕业班的教学任务。即便身患子宫肌瘤,为了不影响学生中考,她忍受着病痛的折磨,直到中考结束才入院治疗。这种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令人动容。


图片1.png

云南华坪女高校长张桂梅送学子高考  图片来自网络


2001年,张桂梅兼任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她不仅要照顾福利院的孩子们,还要为他们的未来操心。2008年,她筹建了全国第一家全免费的高中——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为无数贫困山区的女孩提供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她用自己的坚韧和毅力,为这些女孩撑起了一片天。多年来,张桂梅老师获得了众多荣誉,从“全国先进工作者”到“七一勋章”获得者,每一项荣誉都是对她辛勤付出的肯定。


傅华老师,同样在教育岗位上默默耕耘。他坚持学雷锋62年,好事做了数万件,写道德修养日记62年,约有440万字。他以雷锋精神为指引,将无私奉献融入到教育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在教学中,他关心学生的成长,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他像一位温暖的引路人,引领着学生在知识和道德的道路上前行。


傅华与张桂梅之间的书信往来,搭建起了一座精神交流的桥梁。在信中,他们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张桂梅在信中表达了对傅华的敬佩之情,认为他比自己优秀,是自己学习的榜样。她还热情地邀请傅华到云南做客,展现出了真诚的友谊。傅华在信中则表达了对张桂梅的关心和祝福,对她的敬业精神表示敬佩,同时也分享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


图片2.png

2002年1月6日张桂梅老师写给傅华的书信  冬冬拍摄


傅华在得知张桂梅身患重病后,十分担心她的身体状况,衷心祝福她好人一生平安。他在信中写道:“说心里话,我们十分同情您的不幸遭遇,衷心祝福您好人一生平安。”这种真挚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傅华还在学生中讲述张桂梅的故事,在网上宣传她的事迹和精神,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她、学习她。他认为张桂梅是师德的典范,是全国中小学教师学习的榜样。


张桂梅老师的事迹也深深触动了傅华。他在日记中写道:“张桂梅老师人生坎坷、磨难甚多,但她十分敬业,其精神难能可贵。”当他读到人民日报记者徐元锋、宣宇才写的《少数民族学生的好“阿妈”》通讯报道时,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他意识到,作为一名党员,应该向张桂梅老师学习,自觉增强党性修养,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多做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


傅华和张桂梅虽然身处不同的环境,但他们都有着坚定的教育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教育的真谛——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滋养和人格的塑造。他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传授知识,还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面对困难、如何追求自己的梦想。


图片3.png

傅华老师在孩子们讲雷锋故事  浩宇拍摄


他们的精神也激励着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在当今社会,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应试教育的压力、学生心理问题的增多等。傅华和张桂梅的精神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他们告诉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有一颗热爱教育的心,有一份对学生的责任感,有一股无私奉献的精神。


傅华和张桂梅的故事,是教育界的宝贵财富。他们的精神之光相互交汇,照亮了教育前行的道路。他们的事迹不仅激励着教育工作者,也激励着全社会的人们。他们让我们相信,只要心中有梦想,有信念,有奉献精神,就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在未来的教育道路上,我们应该以傅华和张桂梅为榜样,传承他们的精神,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铭记他们的故事,让他们的精神在教育的天空中永远闪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无论是在偏远的山区、普通的乡村学校,还是在繁华的城市,我们都应该坚守教育的初心,用爱和责任去培育每一朵祖国的花朵,让他们茁壮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待续)


编辑:蒋国辉

责编:王凤军

值班:任安广


雷锋报分割线 (2).jpeg


新报底.png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