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恒的精神丰碑:傅华以毕生践行让雷锋精神永驻人间 (一百一十九)时间:2025-06-27 前 言 今天,我们认识一位“当代活雷锋”——吉林好人傅华。 他10岁开始学雷锋,做好事,续写“雷锋日记”,一直坚持到今天,整整62年,好事做了数万件,日记写了约有436万字。 对此,中国雷锋报隆重推出塞北雪的文章,对傅华老师学雷锋的事迹进行专题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塞北雪 在傅华的道德修养日记中,泛黄的纸页承载着跨越岁月的精神追寻。从1990年到1993年的六则日记,宛如六幅生动的画卷,勾勒出他对雷锋精神的执着坚守与深刻践行。在时代的浪潮中,他以坚定的信念、无私的奉献,将雷锋精神融入生命的每一个角落,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雷锋精神永驻人间”的崇高理想,为世人树立起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傅华老师与他的道德修养日记 冬冬摄 一、坚守初心:将一生献给崇高事业的庄严承诺 1990年8月6日的日记中,傅华以质朴而坚定的笔触写道:“我的一生,应该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完全彻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彼时,他已默默坚持学习雷锋27年,但在他眼中,这仅仅是开始。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为党和人民做的事还远远不够,决心将“多读书,多工作,多做事”作为人生信条,把个人的一切奉献给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 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源于他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在日记中,他多次表达对名利、荣誉的淡泊:“至于什么名利、什么荣誉、地位,什么好处等等,我都不图希,我图希的是祖国繁荣富强,人民富裕幸福。”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傅华的这种坚守显得尤为珍贵,他用纯粹的初心,书写着对崇高事业的忠诚与热爱。 二、矢志不渝:在风雨中坚定前行的精神力量 1992年3月5日,在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光辉题词29周年之际,傅华在日记中回顾了自己的成长历程。从少先队员时期开始,他便严格按照周恩来总理的四句题词要求自己,29年来“不求索取,一心一意无私奉献”。尽管历经坎坷磨难,但他始终“心红似火,志坚如钢”,将走雷锋的成长道路视为一生的选择。 傅华老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前留影 佚名摄 面对国内外复杂的形势,傅华没有丝毫退缩,反而深感责任重大。他在日记中写道:“我决心不辜负人民的期待,为人民和祖国的事业我将竭尽全力奋斗一生。”这种坚定的信念,支撑着他在困难面前勇往直前,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理想的坚守。 三、助人为乐: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深刻感悟 1992年8月26日的日记,记录了傅华对助人为乐的深刻理解:“帮助别人,是我的人生一大乐事。在帮助别人克服困难过程中,我的思想得到升华,我体会到人生的幸福,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在他眼中,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是获得内心满足与幸福的源泉。 这种奉献精神,体现在他日常的点点滴滴中。他坚持做了万余件好事,坚持29年写道德修养日记,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不图私利,只求奉献”的人生信条。在世俗的眼光中,他或许是个"傻瓜",但在他自己心中,这正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方式。 四、传承精神:让雷锋精神照亮时代的强烈愿望 1993年3月5日,在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光辉题词发表30周年纪念日,傅华在学校作了题为《踏着雷锋足迹,争做时代先锋》的事迹报告。他在日记中表达了对雷锋精神传承的深切期望:“我是多么希望‘雷锋精神’永驻人间。改变那种‘雷锋同志无户口,三月来四月走’的形式主义的做法。” 傅华深知,要让雷锋精神真正深入人心,需要每个人的行动。他积极响应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五像”要求,努力将雷锋精神融入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他相信,只要人人都行动起来,按照“四有”新人标准塑造自己,就能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五、学习实践:在理论与实践中深化对雷锋精神的认识 1993年3月8日的日记,展现了傅华对雷锋精神的深入学习与思考。他通过阅读报纸、学习领导人讲话,不断加深对学雷锋伟大意义的认识。他特别摘录了胡锦涛同志讲话中关于发扬雷锋精神的“五像”要求,并深刻认识到:“只有真心实意学雷锋,才能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深井子中心校少先大队部赠给傅华老师一本影集 冬冬摄 这种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傅华对雷锋精神的理解不断深化。他不仅在思想上认同雷锋精神,更在行动上积极践行,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 傅华的道德修养日记,不仅是个人心路历程的记录,更是一部生动的雷锋精神践行史。他用一生的坚守与奉献,证明了雷锋精神的永恒价值。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傅华的精神激励着我们每个人:让雷锋精神永驻人间,不仅是一种理想,更是一份责任。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自身做起,将雷锋精神融入日常生活,就能汇聚成推动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待续) 编辑:蒋国辉 责编:程 进 值班:任安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