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雷锋精神铸魂,育时代道德新人——海勃日戈镇中学关工委德育实践 (一百二十一)时间:2025-06-27 前 言 今天,我们认识一位“当代活雷锋”——吉林好人傅华。 他10岁开始学雷锋,做好事,续写“雷锋日记”,一直坚持到今天,整整62年,好事做了数万件,日记写了约有436万字。 对此,中国雷锋报隆重推出塞北雪的文章,对傅华老师学雷锋的事迹进行专题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塞北雪 在教育的星空中,总有一些光芒格外耀眼,照亮青少年成长的道路。海勃日戈镇中学关工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秉持“用雷锋精神育人”的教育理念,开展学习雷锋、郭明义,做有道德的人系列教育实践活动。一年来(2011-2012),他们用行动书写着德育的壮丽篇章,让雷锋精神在校园绽放出绚烂光彩,为培养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 傅华老师在读自己写的“雷锋日记” 冬冬摄 一、构建德育体系,凝聚育人合力 海勃日戈镇中学关工委将青少年德育工作视为重中之重,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德育工作体系。学校各职能部门紧密配合,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班主任与专职德育教师傅华成为德育工作的中坚力量,他们精心组织、悉心指导,让每一场活动都充满教育意义,每一次实践都成为学生成长的阶梯。傅华老师作为德育工作的领军人物,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他凭借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将抽象的道德理念转化为生动的教育内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在他的带领下,德育工作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变成了学生们乐于参与、积极践行的生动实践。 二、创新教育形式,播撒道德种子 学校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让雷锋精神和郭明义事迹深入人心。傅华老师先后开展48场专题演讲报告,从《感恩父母、回报社会》到《学习“当代雷锋”郭明义,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每一场报告都精心准备,用鲜活的事例、真挚的情感,触动学生的心灵。这些报告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精神的洗礼,让学生深刻理解雷锋精神和郭明义精神的内涵。组织学生学习郭明义事迹,撰写体会文章和评论微博,搭建起师生与郭明义交流的桥梁。当学生们的5条微博被收入郭明义的图书,当郭明义亲自寄来签名图书,这些珍贵的互动瞬间,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闪亮记忆,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榜样的热情。这种创新的教育形式,让德育工作更具时代感和吸引力。 傅华老师在给学生讲雷锋、郭明义故事 浩宇摄 三、践行道德实践,培育文明新风 实践是最好的课堂。学校积极引导学生将道德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在实践中培育文明新风。38个学雷锋、郭明义课外活动小组活跃在校园内外,210名学生用360件好事诠释着奉献精神。他们为孤寡老人打扫庭院,为残疾人提供帮助,在平凡的善举中传递温暖与关爱。傅华老师以身作则,带头捐资助学。他的善举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在他的影响下,师生们纷纷伸出援手,用爱心为贫困学生撑起一片蓝天。从清扫校园积雪到美化校园环境,从拾金不昧到孝敬父母,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汇聚成道德的洪流,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培育出文明的花朵。 四、点燃善良火种,照亮成长之路 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见证着德育工作的丰硕成果。学生们捡到15元、170元主动上交,拾金不昧的品质在校园蔚然成风;为父母洗脚、做家务,用实际行动表达感恩之情;在公共场合主动让座,展现出新时代青少年的文明素养。这些点滴善举,正是雷锋精神和郭明义精神在学生身上的生动体现。正如傅华老师所说,教师的责任是点燃学生心中的善良火种,义务是精心呵护这簇火苗。学校通过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让这簇火苗越燃越旺,照亮学生的成长之路。当学生们的善行得到社会认可和赞扬时,他们感受到的不仅是荣誉,更是继续前行的动力。 详见当代雷锋郭明义微博选摘《今天你奉献了吗》127页 冬冬摄 五、传承精神财富,培育时代新人 倡导学生续写雷锋日记,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又一创新举措。傅华老师49年坚持续写雷锋日记,300万字的精神财富,为学生树立了榜样。通过写日记,学生们记录下生活中的点滴感悟,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在日积月累中提升道德修养。这种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思考、懂得感恩、勇于担当。当日记成为学生的精神伴侣,雷锋精神和郭明义精神也深深扎根于他们的心中,成为伴随一生的宝贵财富。 海勃日戈镇中学关工委开展的系列德育实践活动,是一曲动人的育人赞歌。他们以雷锋精神为魂,以教育实践为桥,将道德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在这里,德育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生动的实践;不是短暂的活动,而是持久的坚守。相信在雷锋精神和郭明义精神的指引下,学校将培育出更多有理想、有道德、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让德育之花在校园绽放得更加绚烂夺目,为社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待续) 编辑:蒋国辉 责编:程 进 值班:任安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