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恒的践行者:傅华的信仰坚守与精神传承之路 (一百二十三)时间:2025-06-27 前 言 今天,我们认识一位“当代活雷锋”——吉林好人傅华。 他10岁开始学雷锋,做好事,续写“雷锋日记”,一直坚持到今天,整整62年,好事做了数万件,日记写了约有436万字。 对此,中国雷锋报隆重推出塞北雪的文章,对傅华老师学雷锋的事迹进行专题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塞北雪 在傅华的微信语录中,字里行间洋溢着对信仰的执着、对事业的热爱以及对精神传承的使命感。从在职到退休,他始终以坚定的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榜样为力量,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奋进;以教育者的责任感,关注青少年的成长。他的话语,不仅是个人心路历程的写照,更是一座照亮他人前行的精神灯塔。 傅华老师在第二故乡白城留影 冬冬摄 一、矢志不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终身践行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永远在路上、永无止境!”傅华用这句话诠释了自己一生的追求。无论是在职期间,还是退休之后,他始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育岗位上,他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向学生传递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退休后,他依然保持着这份热情,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以实际行动影响身边的人。 这种坚守源于他对信仰的忠诚。“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我努力工作了一辈子。”他用朴实的语言道出了自己的人生信条。即使面对人生的坎坷与磨难,他也从未动摇过自己的信念。在他看来,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信仰、理想、性格和品德的自然流露,是生命价值的真正体现。 二、生命不止,奋斗不息:退休后的精神追求 退休并没有成为傅华人生的终点,反而开启了他新的奋斗篇章。他认为,“为事业而奋斗不能停步,为理想而奋斗不能停步”。在他眼中,人生的精彩不在于年龄,而在于是否始终保持奋斗的姿态。他以老红军孙毅将军为例,指出人生的后半程同样可以绽放出绚烂的光彩。 1993年10月31日在北京傅华与老将军孙毅在一起 白森涛摄 傅华将工作视为事业的态度,贯穿了他的一生。他深刻认识到,只有将工作当作事业,才能不计个人得失,以奉献为乐。这种精神不仅成就了他在职时的教育事业,也激励着他在退休后继续发光发热,寻找新的人生价值。 三、榜样力量:照亮前行道路的精神灯塔 在傅华的人生中,众多榜样人物如璀璨星辰,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雷锋作为最突出的榜样,教会他从小事做起,在平凡中成就伟大;孙毅将军的事迹让他看到了为理想奋斗终身的崇高境界;张海迪的坚韧精神则给予他战胜困难的勇气。 “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是傅华的人生座右铭。他善于从榜样身上汲取力量,不断完善自己。无论是古人的气节,还是当代楷模的精神,他都能将其转化为自己前行的动力。这种对榜样的学习与追随,使他的精神世界不断丰富,人生境界不断提升。 四、教育担当:关注青少年的成长与未来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傅华始终心系青少年的成长。他敏锐地察觉到当下部分孩子存在理想缺失、信仰迷茫的问题,并深刻反思教育者的责任。他认为,“长辈、教师和家长有义务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他们找到人生的方向。” 傅华老师与松原市慧仁实验小学孩子们在一起 陈丽红摄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傅华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精神的传承。他用自己的故事和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坚韧品格。他深知,“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灵魂的塑造,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有理想、有知识、有担当的接班人。” 五、精神财富:平凡中的伟大与永恒 傅华的人生哲学,体现在对平凡与伟大的深刻理解中。他推崇雷锋从点滴小事做起的精神,认为平凡的积累终能成就伟大。在他的道德修养日记里,记录着无数看似平凡的善举,这些善举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丰富了他的人生,也为社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微笑力量,不可低估。”傅华从郭明义的“微笑”理念中,领悟到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重要性。这种态度贯穿于他的生活,使他在面对困难时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也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傅华的微信语录,是一部浓缩的人生教科书。他用一生的实践,诠释了信仰的力量、奋斗的意义、榜样的价值以及教育的担当。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人如何通过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成就不平凡的人生。他的精神,如同一座永恒的灯塔,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激励着我们在追求理想的征程中,坚守信仰,勇于担当,让生命绽放出最绚丽的光彩。(待续) 编辑:蒋国辉 责编:程 进 值班:任安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