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管: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宣传部

 

首页 >> 雷锋集体 >>雷锋传人 >> 以雷锋为镜:傅华的精神追寻与教育坚守之路 (一百二十九)
详细内容

以雷锋为镜:傅华的精神追寻与教育坚守之路 (一百二十九)

时间:2025-07-07     作者:塞北雪【原创】   阅读


 前  言


今天,我们认识一位“当代活雷锋”——吉林好人傅华。


他10岁开始学雷锋,做好事,续写“雷锋日记”,一直坚持到今天,整整62年,好事做了数万件,日记写了约有436万字。


对此,中国雷锋报隆重推出塞北雪的文章,对傅华老师学雷锋的事迹进行专题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塞北雪


在傅华的微信语录中,字里行间满溢着对雷锋精神的崇敬与践行的决心,以及对教育事业的深厚情怀和对社会道德的深刻思考。从学习雷锋的初心到教育工作的坚守,从个人价值的追求到社会责任的担当,傅华用质朴的语言勾勒出自己的精神世界,展现出一位教育工作者和道德践行者的崇高境界。【注:引文均来自2016年傅华微信】


图片1.png

傅华老师在读《雷锋日记》  文静摄


一、雷锋精神:照亮人生的永恒灯塔


傅华对雷锋的推崇,源于对其精神内核的深刻认同。他反复研读《雷锋日记》《雷锋全集》及相关书籍,对雷锋紧凑的作息时间、充实的日常安排由衷敬佩。在他眼中,雷锋不仅是一个时代的楷模,更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伟大时代精神的完美融合。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信念,成为傅华一生的行动指南。


“真学实做”是傅华践行雷锋精神的真实写照。53年来,他以雷锋的“钉子”精神激励自己,无论是在职时忙碌的教学工作,还是退休后闲适的生活,阅读学习始终是他不变的习惯。尽管他深知自己与雷锋相比仍有差距,但这份自知之明并未削弱他的信念,反而化作持续前进的动力。他坚定地表示,要“向雷锋看齐,做时间的主人”,将雷锋精神融入生命的每一个阶段。


二、教育担当:三尺讲台的无悔坚守


作为一名教师,傅华将“教书育人”视为重于泰山的责任。在41年的教学生涯中,他深刻体会到教育工作的使命光荣与任重道远。即便退休后,他依然心系教育事业,衷心希望同行们能爱岗敬业、爱生奉献,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争做“四有”好老师。


图片2.png

傅华老师在给学生讲“当代雷锋”郭明义故事  浩宇摄


“教育无小事,事事有教育;教师无小节,节节是楷模。”傅华用这句话概括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他认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必须以身作则,成为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在教学实践中,他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这种对教育本质的深刻认知,使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三、价值追求:劳动人民本色的坚守


面对网友的点赞和好友的点评,傅华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谦逊的态度。他强调,劳动人民的本色任何时候都不能丢,艰苦奋斗的精神需要代代传承,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必须坚定不移。这种价值追求,贯穿于他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傅华选择雷锋作为道德榜样,不仅是因为雷锋的精神品质高尚,更是希望通过自身的言行,影响和教育青少年一代。他深知,在现实社会中,道德领域存在着诸如“老人摔倒该不该扶”等争议问题。他呼吁人们正视这些问题,努力恢复社会的信任与关爱。他坚信,“人倒了,靠一人之力可以扶起来;人心倒了,要靠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扶起来”,展现出对社会道德建设的深切关注和责任感。


四、理想与实干:知行合一的人生哲学


傅华的人生,是理想与实干相结合的生动写照。他拥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胸怀远大理想,但同时也脚踏实地,坚持从小事、善事做起。数十年来,他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既要守望理想、坚定信仰,又要求真务实,要有实干精神”的人生态度。


图片3.png

傅华老师在前郭县青年志愿者协会做学雷锋事迹报告  春艳摄


在他看来,“把握当下至关重要。逝去的时光已成为历史,当下的每一刻都在流逝,未来的每一个当下也终将成为历史。”因此,他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努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这种对时间的珍视和对人生的认真态度,使他的生命在奉献中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傅华的微信语录,是他人生经历和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他以雷锋为镜,不断审视自己、提升自己,用一生的时间践行着对理想的追求、对教育的热爱和对社会的责任。在当今时代,傅华的精神如同璀璨的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激励着更多人坚守信仰、勇于担当,在平凡的生活中书写不平凡的人生篇章,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待续)


编辑:蒋国辉

责编:程   进

值班:任安广


雷锋报分割线 (2).jpeg


新报底.png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