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理想为帆,以实干为桨:傅华的教育哲思与人生追求 (一百三十)时间:2025-07-07 前 言 今天,我们认识一位“当代活雷锋”——吉林好人傅华。 他10岁开始学雷锋,做好事,续写“雷锋日记”,一直坚持到今天,整整62年,好事做了数万件,日记写了约有436万字。 对此,中国雷锋报隆重推出塞北雪的文章,对傅华老师学雷锋的事迹进行专题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塞北雪 在傅华的11则微信语录中,字里行间充盈着对理想与实干的深刻思考,凝结着从教41年的教育智慧与半生的人生感悟。他以雷锋精神为指引,将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教育实践与个人成长之中,既仰望星空追寻精神的高地,又脚踏实地耕耘教育的沃土,为我们展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对育人使命的坚守,以及对理想人生的执着追求。 傅华老师在前郭县实验小学做学雷锋事迹报告 春艳摄 一、理想与实干:教育的双翼 傅华认为,理想与实干是青少年成长不可或缺的双翼。从教41年,他始终向学生强调:“要有理想,同时也要有实干精神。既要昂首望天、抬头看路,又要脚踏实地干事、做事。”在他看来,理想如同指引方向的明灯,为人生树立奋斗目标;而实干则是抵达目标的桥梁,唯有将二者结合,才能在人生道路上稳步前行。 这种教育理念深受雷锋精神启发。傅华常以雷锋为例,指出“雷锋是平凡的,雷锋是做小事的能手;雷锋又是伟大的,无数平凡的小事成就了他的伟大”。他鼓励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以量变引发质变,在平凡中孕育伟大。这种“从小处着手,从大处着眼”的教育思想,不仅教会学生做事,更引导他们做人,培养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品格。 二、家庭启蒙:理想信念的萌芽 傅华对理想与实干的追求,根植于青少年时期的家庭熏陶。他回忆,常与父亲谈论人生、道德、历史与儒家学说,在思想的交流碰撞中,他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懂得了诸多人生道理。正是这段经历,让他对“富有理想、又有实干精神的人”心生向往,并立志成为这样的人。 父亲的言传身教,成为傅华人生的重要启蒙。这种家庭环境的滋养,使他在日后的教育工作中,能够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以自身为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鼓励他们“怀揣理想、脚踏实地,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追梦。” 三、个人践行:理想之路的风雨兼程 傅华不仅是理想与实干的倡导者,更是坚定的践行者。从1963年开始学雷锋,他坚持了数十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理想信念的力量。在人生的道路上,他遭遇过困难挫折,也经历过意想不到的厄运,但始终保持着乐观积极的心态,“微笑面对人生”。 傅华老师在阅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冬冬摄 他将一首关于理想的散文诗抄写在日记扉页自勉:“理想是一叶风帆,推动生命之舟远航……”这句诗伴随他走过漫长岁月,成为他面对困境时的精神支柱。傅华深知,为理想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但他始终秉持“人贵有志,志贵有恒”的信念,锲而不舍、矢志不渝,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风雨兼程。 四、教育忧思:时代背景下的使命担当 面对当下社会中人们理想信念缺失,尤其是青少年一代的问题,傅华深感忧虑。他尖锐地指出,应试教育只注重分数,忽视思想品德培养的做法是短视且有害的。在他看来,对党员、党员领导干部以及青少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刻不容缓,这不仅关乎个人的成长发展,更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未来。 傅华的忧虑源于他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他认为,“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灵魂的塑造。”在功利主义盛行的时代,更需要回归教育的初心,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担当、有实干精神的时代新人。 五、终身追求:理想主义者的精神境界 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傅华将一生都奉献给了对理想的追求。即便到了63岁,他依然坚守在为理想奋斗的道路上,他说:“奋斗的人生,有意义、有价值。奋斗无穷期,奋斗永无止境。奋斗是快乐的、也是幸福的。”这种对理想的执着与热爱,展现出他高尚的精神境界。 傅华老师在松原查干湖留影 冬冬摄 傅华的终身奋斗,不仅是为了实现个人理想,更是为了践行教育者的使命。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言行,感染和影响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学生,让他们明白理想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勇敢追求理想,用实干精神书写精彩人生。” 傅华的微信语录,是他教育思想与人生哲学的凝练表达。他以理想为帆,扬起精神的旗帜;以实干为桨,划动前行的力量。在教育的长河中,他用一生的坚守与实践,诠释着理想与实干的深刻内涵,为学生点亮理想的明灯,指引他们在人生的海洋中破浪前行。他的精神,如同一座灯塔,照亮着教育的航程,激励着无数教育工作者与追梦者,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坚定前行,让理想的光芒照亮更多人的人生。(待续) 编辑:蒋国辉 责编:程 进 值班:任安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