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管: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宣传部

 

首页 >> 雷锋集体 >>雷锋传人 >> 以雷锋精神育人,铸教育璀璨之魂(四)
详细内容

以雷锋精神育人,铸教育璀璨之魂(四)

时间:2025-03-27     作者:塞北雪【原创】   阅读


 前  言


今天,我们认识一位“当代活雷锋”——吉林好人傅华


他10岁开始学雷锋,做好事,续写“雷锋日记”,一直坚持到今天,整整62年,好事做了数万件,日记写了约有436万字。


对此,中国雷锋报隆重推出塞北雪的文章,对傅华老师学雷锋的事迹进行专题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塞北雪


在教育的广袤星空中,总有一些闪耀的星辰,以独特的光芒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傅华老师便是这样一颗璀璨之星。他以雷锋精神为指引,在教育的征程上默默耕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教师首先做雷锋”的深刻内涵,为学生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践行雷锋精神。


图片3.png

傅华在深井子镇中学给初二(3)班学生讲思政课  朱寅年拍摄


1973年4月,傅华老师踏上了新立小学的讲台,从此开启了他长达41年的教育生涯。在新立小学任教期间,他便以雷锋为榜样,事事以身作则。那时候到了深秋,学校号召学生们为冬季取暖打烧柴,学生们定下的目标是每人打50捆,然而傅华老师却带头打了70大捆。当秋日的冷风凉飕飕地吹过,傅华老师背着沉重的烧柴,汗水湿透了衣衫,可他的步伐依旧坚定。他的身影,在学生们眼中,宛如一座巍峨的山峰,给予他们力量和勇气。而在冬季积肥捡粪活动中,学生每人每天一筐,傅华老师带头天天带来一大筐,班级窗前每天总是54筐粪。他不怕脏、不怕累,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学生们,劳动是光荣的,奉献是快乐的。在他的精神感染下,班级里的残疾学生孙广英,尽管行动不便,也被傅华老师的言行深深感动,每天坚持带来一筐。这种榜样的力量,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懂得了责任与奉献。


1989年,傅华老师晋升为中教一级教师,他的月工资涨到了189.50元。然而即便家庭生活并不富裕,他却始终心系着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从1989年到2015年,整整26年的时间里,每到逢年过节,傅华老师总会带着礼物,领着独生女儿冬冬或课外小组的学生们,前往深井子镇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那条203公路通往敬老院的道,留下了他们父女、师生无数的足迹;那一张张老态龙钟、孤独而又刻满皱纹的脸庞,因为他们的到来而绽放出幸福的笑容。这26年的坚持,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善举,更是傅华老师对雷锋精神的忠实践行。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学生们,做好事并非一时的冲动,而是要融入日常、化为经常。


从教41年来,为了更好地传承雷锋精神,傅华老师组建学雷锋、郭明义课外小组920多个。他精心指导并积极参与课外小组的各项活动,为学生们搭建起一个学习、践行、传播雷锋精神的广阔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们的心灵得到了滋养,品格得到了锤炼。


图片4.png

傅华在给学雷锋、郭明义课外小组同学们讲雷锋故事  卢浩宇拍摄


在傅华老师的言传身教下,学生们当中好人好事层出不穷,犹如繁星点点,照亮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一年(3)班学生党宁在春城人民广场拾到一块情侣表,面对这份意外之财,她没有丝毫的贪念,而是积极寻找失主。当她将手表交还给两名外国情侣失主手中时,老外竖起了大拇指,对她的拾金不昧精神称赞不已。那一刻党宁不仅展现了个人的良好品格,更让外国友人看到了中国青年学生的道德风采。


学生张洪臣1984年在部队服役时,面对惊马(载重马车)冲向五名儿童的危急时刻,他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勇拦惊马。在与惊马的搏斗中,他不顾个人安危,最终成功救下了五名儿童,自己却身负重伤。他的英勇事迹被解放军报记者以《欧阳海式的战士——张洪臣》为题刊登在当年解放军报头版上,成为了人们传颂的英雄。张洪臣的壮举,无疑是对雷锋精神中舍己为人品质的生动诠释,而这背后,离不开傅华老师多年来的教导与影响。


学雷锋课外小组的徐海军、李贤俊、宋立东等7名学生,在得知安徽灾区的消息后,心怀悲悯,主动为灾区捐款。他们用自己的零花钱,汇聚成一股温暖的力量,传递到千里之外的受灾群众手中。这份爱心与担当,受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的表扬。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着雷锋精神中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理念。


还有一年(2)班的李洪丽同学,在校外捡到一部新手机,她没有丝毫犹豫,通过各种方式寻找失主,最终将手机交还给了焦急万分的失主。一年(4)班的魏丽宇同学,捡200元钱后,同样毫不犹豫地交给了失主。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却彰显着学生们高尚的道德品质,而这一切都与傅华老师的教育和影响息息相关。


傅华老师用自己的一生,为“教师首先做雷锋”写下了生动的注脚。他以雷锋精神育人铸魂、立德树人,让雷锋精神在校园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他所培养的学生,用一件件感人的事迹,诠释着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


对于全国广大教师而言,一位普通乡村中学教师傅华的事迹无疑是一本生动的教材。“打铁首先自身硬”,教师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只有自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雷锋精神,才能真正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果我们的教师要像傅华老师那样,用自己的实际言行去感染身边的学生,用自己的坚持去激励学生,就能让雷锋精神在每一个学生心中落地生根。


对于学生们来说,傅华老师和他的学生们的事迹是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讲:“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雷锋精神并非遥不可及,它体现在生活的点滴之中,体现在每一次的善举之中。无论是拾金不昧,还是帮助他人,每一件小事都是对雷锋精神的传承。学生们应该以傅华老师为榜样,以那些优秀的学长为楷模,积极践行雷锋精神,让自己的青春在奉献中绽放光彩。


在当今社会,雷锋精神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时代价值。傅华老师的故事,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共同以傅华老师为榜样,在教育战线校园沃土里,坚持用雷锋精神育人铸魂,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让我们携手共进,在雷锋精神的引领下,培养出更多有理想、有担当、有爱心、有奉献精神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待续)


编辑:蒋国辉

责编:王凤军

值班:任安广


雷锋报分割线 (2).jpeg


新报底.png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