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守与传承:傅华老师的雷锋精神之路(六)时间:2025-03-28 前 言 今天,我们认识一位“当代活雷锋”——吉林好人傅华 他10岁开始学雷锋,做好事,续写“雷锋日记”,一直坚持到今天,整整62年,好事做了数万件,日记写了约有436万字。 对此,中国雷锋报隆重推出塞北雪的文章,对傅华老师学雷锋的事迹进行专题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塞北雪 引言:在时代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以非凡的坚持与纯粹的信念,如熠熠星辰照亮我们的精神世界。傅华老师,一位来自乡村的教师,一位平凡的共产党人,却以62年如一日学雷锋、做好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非凡经历,成为新时代雷锋精神的生动践行者和有力传播者。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奋斗史,更是一部对雷锋精神坚守与传承的壮丽史诗,深深震撼着每一个听闻者的心灵。 10年前傅华在前郭县委大院“为人民服务”石碑前留影 冬冬拍摄 一、矢志不渝的初心:10岁少年踏上雷锋之路 1963年3月,年仅10岁的傅华,还是新立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便积极响应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在校外辅导员——一位雷锋式的五好战士的亲自引领下,踏上了学雷锋的人生道路。这一踏上,便是整整62年的漫长征程,其间从未有过丝毫动摇。 在那个物资匮乏但精神昂扬的火红年代,10岁的傅华或许还不能完全理解雷锋精神的深刻内涵,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学雷锋、做好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帮助邻居挑水,照顾孤寡老人,修理学校桌椅、板凳、门窗,为同学排忧解难。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却如同一颗颗小小的种子,在傅华的心中生根发芽。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种子逐渐长成参天大树,支撑着傅华在雷锋精神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在最初的岁月里,傅华面临着诸多困难。物质的短缺让做好事变得更加不易,比如他想帮助五保户老人改善生活,却常常因为自己的经济条件有限而感到力不从心。同时,周围人的不理解也如影随形,有人质疑他做好事的动机,有人嘲笑他是 “傻子”。但这些困难并没有击退傅华,反而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相信,只要坚持做正确的事,总有一天会得到认可。 二、危难时刻的担当:救人于水火的英雄壮举 傅华老师的善举中,最令人动容的是他多次救人于危难的事迹。他曾救过三条人命,挽救轻生者26人,每一次救援都是与死神的赛跑,每一次成功都是生命的奇迹。 在一次深秋季节里,傅华路过河边,突然听到有人呼救。他毫不犹豫地跳入冰冷刺骨的河水中,奋力将落水者救上岸。上岸后,他自己几乎冻得失去知觉,但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人救上来了就好。还有一次,他得知有个年轻人因生活挫折想要轻生。傅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与轻生者耐心交谈,用自己的经历和温暖的话语开导他,最终成功打消了年轻人的轻生念头。 这些救人的经历,不仅考验着傅华的勇气和智慧,更体现了他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他深知,每一个生命都无比珍贵,只要有一丝希望,他都要全力以赴。这些英雄之举,让傅华成为了当地百姓心中的英雄,但他却从未因此而骄傲自满,依然默默地践行着雷锋精神。 三、教育领域的奉献:用雷锋精神育人铸魂 傅华老师从教41年,始终坚守在农村基础教育第一线,将雷锋精神融入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和塑造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在教学工作中,傅华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他坚持给学生讲雷锋故事41年,作英雄事迹报告480多场。作“当代雷锋”郭明义、庄仕华、孙茂芳事迹报告100余场。通过这些生动的讲述,他让雷锋精神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他所组建的学雷锋、郭明义课外小组920多个,成为学生们践行雷锋精神的重要平台。在这些小组活动中,学生们学会了关爱他人、乐于助人,培养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傅华还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问题。2004年亲自动笔撰写一本校本教材——《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作为深井子镇中学初一、初二两个学年德育教材。从教41年来,他解决了轻生、绝食、早恋、网瘾、校园霸凌、离家出走等疑难问题近千例。对于那些陷入困境的学生,他总是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用自己的智慧和爱心为他们排忧解难。他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学生们前行的道路。 在教学成绩方面,傅华同样成绩斐然。1980 - 1984年度中考,他所任政治学科成绩在全县54所中学中排名不断攀升,从第八名一路跃升至第一名。他用扎实的教学功底和独特的教学方法,为学生们打开了知识的大门,帮助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四、无私奉献的善举:关爱弱势群体的温暖力量 傅华老师的爱心不仅体现在教育领域,还广泛播撒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尤其是对弱势群体的关爱。 他先后长期义务照顾五保户、孤寡老人8人,义务服务过100多位老人。他定期去看望这些老人,为他们送去生活必需品,陪他们聊天,帮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在他的陪伴下,老人们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和关爱。 傅华还积极为灾区人民、孤儿、残疾人和贫困学生等捐款,累计捐款达14万余元。在每一次灾难面前,他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用自己的积蓄为受灾群众送去希望。他还经常资助贫困学生,帮助他们完成学业,改变命运。 这些无私奉献的善举,展现了傅华老师宽广的胸怀和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关爱他人,什么是无私奉献。 五、面对诱惑的坚守:不为名利的纯粹追求 在傅华老师的从教生涯中,他曾五次放弃进城改行、任教、提干的机会。这些机会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改变命运、提升生活品质的绝佳机遇,但傅华却不为所动。 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农村的孩子更需要他,他要在这片土地上坚守,用自己的力量为农村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他不在乎名利,只在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他深知,进城或许能给自己的小家带来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但却会让乡村的孩子们失去一位好老师。 这种不为名利的纯粹追求,让傅华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的坚守,成为了党在农村基础教育的一座灯塔,照亮了无数乡村孩子们前行的道路。 六、精神传承的力量:傅华老师的深远影响 傅华老师的事迹和精神,不仅在当地引起了强烈反响,也通过新闻媒体的报道,传播到了更广泛的范围,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2020年10月3日傅华在白城师范学院校园外留影 冬冬摄 他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道德楷模,许多人受到他的感染和鼓舞,纷纷加入到学雷锋、做好事的行列中来。他所组建的学雷锋小组,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具有奉献精神的学生,这些学生毕业后,将雷锋精神带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循环。 在教育领域,傅华老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广。他用雷锋精神育人铸魂的实践,为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他的事迹激励着更多的教师关注学生的品德培养,用爱和责任去教育每一个学生。 结语:传承雷锋精神,续写时代篇章。傅华老师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坚守、奉献、担当的故事,是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诠释。他用62年的时间,向我们证明了雷锋精神的永恒价值。 在当今社会,我们依然需要雷锋精神。雷锋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之一。它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傅华老师就是我们身边的雷锋,他的事迹告诉我们“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学雷锋并不遥远,也并不困难,只要我们有一颗善良的心,有一份坚持的信念,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雷锋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 让我们以傅华老师为榜样,传承雷锋精神,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爱他人,奉献社会,在新时代续写雷锋精神的新篇章。让雷锋精神在我们的生活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待续) 编辑:蒋国辉 责编:王凤军 值班:任安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