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守初心践使命:傅华的雷锋精神践行之路 (六十)时间:2025-05-18 前 言 今天,我们认识一位“当代活雷锋”——吉林好人傅华。 他10岁开始学雷锋,做好事,续写“雷锋日记”,一直坚持到今天,整整62年,好事做了数万件,日记写了约有436万字。 对此,中国雷锋报隆重推出塞北雪的文章,对傅华老师学雷锋的事迹进行专题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塞北雪 在时代的浪潮中,总有一些人以坚定的信念与执着的行动,成为精神的标杆,照亮他人前行的道路。傅华,这位深井子镇中学的普通党员教师,以41年如一日的坚守,将雷锋精神融入血脉,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篇章。2002年,他在思想、学习与工作等方面的实践与成果,成为其践行初心使命的生动注脚,也为社会传递着强大的精神力量。 傅华老师在白城师范学院校园外留影 冬冬拍摄 一、思想:以雷锋精神为灯塔,坚定信仰之光 傅华始终将“向雷锋同志看齐”作为自己做人做事的准则,在思想上不断追求进步,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他的先进事迹得到了各级媒体的广泛关注与报道,前郭县电视台“在鲜红的党旗下”栏目、《吉林日报》、《文明导刊》、《松原晚报》等媒体,纷纷以专题、报道、访谈录等形式,讲述他39年学雷锋的感人故事。这些报道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也得到了省、市、县有关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 面对荣誉,傅华保持着谦逊与清醒。他深知,这些报道与关注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肯定,更是社会对雷锋精神的呼唤与渴求。在他看来,雷锋精神是一座永恒的灯塔,照亮着他前行的道路。无论是在顺境还是逆境中,他都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不为外界的干扰所动摇。正如他所言:“不管社会上吹什么风,我学雷锋的信念从未动摇过,而且越发坚定和执着。”这种坚定的信仰,源于他内心深处对雷锋精神的深刻认同,也源于他对共产党员责任与使命的清醒认识。 二、学习:以理论武装头脑,提升实践能力 在学习方面,傅华展现出了高度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他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十六”大报告等重要文献,积极宣传“十六”大精神。他与恩师乌坤明通过电话、书信交流学习“十六”大的体会,并结合自身实际,撰写了1.5万字的心得。这些学习与思考,不仅加深了他对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理解,也为他的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指导。 同时,傅华深知教育教学理论对于教师工作的重要性。他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他将所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他的认真与努力,使他在教育教学领域不断进步,也为他更好地践行雷锋精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工作:以奉献诠释担当,育桃李满园芬芳 傅华老师德育信箱 冬冬拍摄 在工作中,傅华担任初一、二学年法制课教师,每周14节课。他备课认真,工作积极,讲课深受学生欢迎。他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他通过举办演讲报告会、师生对话会、英雄故事会等约30场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傅华在办公室设置了“付华德育信箱”。通过信箱,他收到了许多学生来信,了解到学生们真实的思想情况。对于有生活困难的学生,他给予热心帮助;对于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他通过“话疗”帮助其排忧解难;对于因各种原因不想念书的学生,他通过谈心、家访,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坚定了他们读书的信念,防止了学生流失。在“普九”、“防控”工作中,他默默付出,为学校做出了许多贡献。 此外,傅华还积极组建课外学雷锋小组32个,其中助残小组3个,并热心指导小组开展活动。他在学生中开展“一、二、三、四”活动,即一封书信、两次有意义的活动、每人做三件好事、每人写四篇日记。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素质,也在校园中营造了良好的学习与成长氛围,受到了师生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傅华在2002年的思想、学习与工作实践,是他41年践行雷锋精神的一个缩影。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展现了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与担当。他的故事,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人们的心灵;如同一面旗帜,引领着人们前行的方向。在新时代,我们需要更多像傅华这样的人,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傅华将继续坚守初心,在弘扬雷锋精神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待续) 编辑:蒋国辉 责编:王凤军 值班:任安广 |